絶望と、仲良く。和绝望,和睦相处。

(本文可能包含剧透,死不分段,语病以及大量个人主观臆断,全文约7600字)

少女终末旅行为什么是神?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它没有惊心动魄的剧情,没有震撼人心的展开,没有创意十足的点子,也没有神乎其技的画工。它虽然有一个有趣的世界观却没有深挖,虽然有萌系治愈的外壳却充斥着绝望。只是两个少女在末世开车的故事,整个故事情节能从开头一眼能看到结局,毫无意外性可言。但它却能超越一众作品,成为一部质量极高的漫画/动画精品,这究竟为何?


(相关资料图)

作为一名不算资深的科幻迷,我将冒昧的根据我个人的主观看法对少终这部作品的优点进行分析。如果大家看完后觉得我的文章给了您一些共鸣或启示,那么我将颇感荣幸,而如果您觉得我说的不对,存在误区,也请务必指出,十分感谢。

戏剧冲突的缺失——无情节化的终末旅行

昨天的记忆已淡然逝去

我也无法理解它们将要去何方

——《沙丁鱼》

我理解千户和尤莉之间的友情,可恕我直言,整个故事实际上没有讲任何的东西,没有发生任何事,全篇都只有两个女孩在这狗屎一样的世界受罪。

——美国某漫评网站的某用户

很显然,《少女终末旅行》这部漫画作为一部文艺作品,是存在“缺失”的。大家可以很容易的看出来,在少终里,并不存在一个连贯的情节,也完全没有小说最重要的要素:起承转合。漫画的第一话《星空》和千酱的半履带车坏掉前的一话《图书》完全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将《图书》放到第二话也一点也不会破坏这部作品的叙事与节奏。也就是说,少终的创作是抛弃了“情节”这一至关重要的要素的。

当然,这看似是一个缺点:毕竟,一部缺少起承转合的虚构作品能有什么意思呢?但实际上,少终成功的秘诀,同时也是它最大的优点,正是它相对于其他作品的这份“缺失”。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一个明显的缺点在少终这里就会变成优点?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得不去审视少终这部作品的基调。B站评论区的一位网友说得好:其他的后启示录作品是濒死之人挣扎着自救,而少终是已死之人平静的葬礼。整个少终漫画全程从开始到结束出现的角色(有台词和基本的塑造)只包括四个人类,两个智械,两只蘑菇,全程出现的生命不超过二十个。几乎在每一话里,作者都在不断地通过大跨页等各种手法强调着废弃多层都市的荒凉与死寂——因此,我认为,将少终的基调设为荒凉,而且不仅仅是普通的荒凉,而是极端的,不存在任何能动作用的死寂的荒凉,是十分合适的。

那么,既然少终的核心基调是这种极端的荒凉,那么这部作品就不应该存在过多的危险,奇遇与戏剧冲突。原因是很显然的:如果这个世界存在过多的奇遇,那么这就不会是一个荒凉的世界:它的活力过于强了,能动的效应过于多了。因此,少女终末旅行的故事核心基调就决定了它必须采用这样一种创作方式:也就是之前提到的抛弃情节的创作方式。如果不采用这样的方式,它的故事表现与故事设定与故事核心基调的冲突就会过大。最终,少终的故事核心基调就只会成为一个噱头与空洞的符号,少终本身也顶多只会是一个及格水准的作品。

那么,现在我们知道了少终必须采用这种一定程度上抛弃情节的创作方法,但怎么样才能保证这样的创作方法是合理的,有趣的,而不会让观众感到无聊和厌烦呢?这个问题我们不用担心,因为已经有同属科幻界的老前辈替我们趟过雷了——它就是大名鼎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1984》。

显而易见的是,在《1984》中,主角的行为毫无意义,情节根本无所谓如何进展。因为无论情节如何,思想警察都绝对能把温斯顿找出来。而且故事所主要展示的显然也并不是角色,因为把温斯顿换成另一个人故事也能进展下去,无非细节不同。不存在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一切早已注定,情节不过是填充内容罢了,即使把温斯顿的故事改成其他样式也无所谓,毫不影响《1984》的故事发展,这和当时的其他作品是完全不同的。例如和同时代的另一部科幻作品,阿西莫夫的《苍穹一粟》相比:《苍穹一粟》的主角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改变自己的命运,主角作为一个个体的经历是独一无二的,无论哪一环发生改变都会导致故事变得完全不同。而《1984》的创作方式与其完全不同:“它颠覆了角色的逻辑”(罗伯特·亚当斯《科幻小说史》语),从而最好的刻画了大洋国的恐怖与集权。

而正是从《1984》里,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抛弃情节的手法在塑造“氛围”与世界观,以及世界观本身的基调上展现出了极高的潜力——而氛围,世界观与世界本身的基调,正是少终这部漫画里最重要的部分。少终与《1984》在抛弃情节这方面有着相当大的相似之处,而且很显然,少终在这方面上远比《1984》更激进得多:《1984》里至少还有一些激情和高潮,故事也在不断循序渐进的推进,而少终则将这些几乎完全舍弃。使其变成了一大堆零散的单元剧的结合,而且这些单元剧无论如何删减修改,都绝不会影响这部作品一丝一毫。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千酱和尤无论在旅途中做了什么,她们的人设无论设定成成什么样(只要没有太过分以导致观众被恶心到),都完全不会损伤少终的哪怕一点魅力。少终是一部不怕剧透的作品,因为它已经完全舍弃了情节与人物,转而去塑造一个意向——少女开着半履带摩托在废弃巨型都市旅行的意象——以突出这部作品的核心:无处不在,绝对死寂的荒凉。情节不过是细枝末节,甚至会损害作品的表达。我们完全可以说,作者つくみず老师在这部作品里所使用的创作手法,正是最适应这部作品基调与氛围的创作手法。

而且更妙的是,少终的这种文学尝试并没有给人以过于激进之感——作者巧妙的使用了日本漫画界的另一种基本舍弃了情节和冲突的作品,也就是日常萌系作品作为作品的外衣。大部分人在初次看到少终时都仅仅将它作为一部单纯的萌系作品看待,而事实上它也的确是一部萌系作品。但少终的“萌系作品”的成分同时也成就了它作为严肃作品的成分,以及少终本身充满魅力的美学成分,以至于它完全不可能被单纯的“萌系”与“正剧”所定义:因为作者つくみず老师分别从萌系和正剧的创作方式里找出了最适合这部作品的部分,并将它们合二为一,最好的表现了少终的美学核心的同时,也消除了观众们对少终里这种在传统科幻正剧作品里过于离经叛道的创作手法的不适。

少终的创作手法与作品的基调之结合可谓天衣无缝,这便是少终之所以是一部优秀科幻作品的基础,是它之所以是神作的根本原因。

荒凉的意向、最极端的对比与紧密的结合

在黑夜中,在法国一条小铁路的交叉站上,那里还有一辆水车。这样的记忆会有象征的价值,但究竟象征着什么,我们无从知晓,因为它们代表了那种我们的目光不能透入的感情深处。”——艾略特《观点》见(《诗探索》1981年2期第104页)

刚刚我们论述了少终之所以是神作的基础与根本原因,但只有基础显然并不能使一部漫画走向成功,就像地基并不能算一栋房子一样。少终的成功必然还存在在这层基础上的其他因素:这些因素中的一层,就是作者对“意象”完美的塑造能力。

之前也说过,少终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情节,千酱和尤的少女身份在故事中也并没有起到什么左右其发展的作用。所以理论上来说,少终即使改名为《大叔废土行》,描写两个逗比怪大叔开着欧卡在被烧毁的森林里也毫无问题。但这样就丢失了少终的主要意象:“少女开着半履带摩托在废弃巨型都市旅行”。而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和美感的意象,可以说,绝大部分人被少终吸引,就是因为它有着这样美丽绝伦的意象。但这样的意象究竟为什么如此绝妙呢?我认为,那是因为它产生了极度强而有力的对比,将对比双方的特点都在对比中凸显到了极致。

我们来重复一遍少终的核心意向:“少女开着半履带摩托在废弃巨型都市旅行”,这个句子包括了四个部分:“少女”“半履带车”“废弃巨型都市”“旅行”。其中,半履带车与废弃都市都是机械:这在人们的观念里都是冰冷,坚硬,冷酷的强大,毫无感情与温度,最重要的是毫无能动性的形象,而“荒凉巨型都市”中的荒凉与巨型这两点又强化了它们的冷冽。而少女(同样只是在人们的观念里)则是柔弱,温暖,美好,以及元气与生机的表现,而旅行更是能动性的直接体现。

少女们的渺小柔弱与“废弃巨型都市”的巨大坚硬,少女们在旅行中表现出的活力与都市的死寂,少女们的温暖美好与半履带摩托作为军事载具的冷酷与无情(这还是德三的车,尤还背着把三八大盖),其对比之极端可谓凤毛麟角,对观众心理的冲击也格外强而有力。可以说,这样有力的意象塑造别说是在仅仅有数十年历史,爆发期不过十来二十余年的ACG圈里,即使在受众更大,沉淀更深,历史更长的科幻界中,也绝对是万里挑一的存在。

少终意象塑造成功的另一个原因,则是机械之精准与少女活力的完美结合。

少女们穿着军服,拿着武器,开着军事载具这件事情本身就颇有美感。少女与军事机械都是美的——但它们的美却截然不同。一方是活力与青春的美,这种美代表着少女可以肆意地去做理性上看毫无意义的事情,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塑造整个世界,而无需在意实用与现实世界的沉重。

而军事机械的美则是极端的实用主义之美,是将一切不必要的部分去除,最终留下的一块能够以最高效的方式完成任务的完美结晶体。这两者皆有其独特的美感,但她们的美感却都有其缺憾。而当这两者建立在完全不同的美学观念上的美丽之物碰撞在一起时,她们的缺憾被弥补,碰撞出了非同凡响的火花,最终将少终塑造的意象之美的水准抬到了出神入化的高度。这样令人或哀伤或震撼的一个个意象,成为了《少女终末旅行》这部漫画的表皮,成就了少终与众不同的既冷峻又温暖的非凡气质。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つくみず老师不仅仅只是塑造了一些完美的意象,而且还挑选了最适合这种意象的创作方式(舍弃情节),使用了最适合这种意象的画风(不过严格来说,我认为作者是知道自己有这样的画风才使用了这样的意象),将作品本身与作品最具吸引力的意象——以及作品的其他所有部分结合得无比紧密。而且在之前我们也论述过,就连这部作品里的“萌系”元素与“正剧”元素,也被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在少终中,作品的每一块组成部分——(被舍弃的)情节,氛围,意象,画风,乃至每一个机器的设计,每一个活着的生命与“活着”的智械的人设,千酱和尤的人设,都市的每一处区域的具体设计,都并不是割裂的,而是非常高效的互相结合在一起的。在少终的未来末世都市中,活着的生命与机械坚持着一些看似毫无意义的事情,这些毫无意义的事加剧了人们对末世之荒凉的体会,而这样的体会又进一步塑造了那些活着的生命与机械,并进一步的加强了少终的意象之美。整部作品就像画面背景里出现的巨大机械,和谐的运转着,却又好似画面正中旅行的少女们,展现出了无尽的活力。

从漫画结局分析作品主题——与绝望和解后的最终欢乐

所有生命都有着活下去的力量,只要人们想活下去,无论到哪里都是天堂的。因为,我们还活着啊。哪里都有获得幸福的机会。 

——《EVA新世纪福音战士剧场版 真心为你》

終わるまでは終わらないよ。

(没到最后就不会结束哦)

——动漫ED《More One Night》

与很多普通的商业作品不同,少终并不完全只是想要为读者带来阅读快感,つくみず老师真的希望在这部作品中讨论一些东西——而且这样的内容几乎每一话都有,从战争到生命无所不包。对它们一个个进行分析显然不现实。因此,我们索性直接跳到作品的结局:连载版42话(打死我都不信这没有neta),单行本47话,对其作品的核心主题进行分析。

首先,必须要指出的一点是:目前的结局是《少女终末旅行》在作品层面上最优秀的结局,也是唯一可行的结局。除了这个结局以外,任何其他的结局都只会损害这部作品的深度与力量。

少终的世界是一个没有任何能动性与生机的死寂世界,这样的世界必然会走向终结,而由于作品基调如此,这样的世界的终结又只能以绝对缺乏能动性的死寂的方式来呈现。表现在作品中,就是千酱与尤被动、缓慢而又不可避免的用光物资,在没有任何主动的危险的情况下,在空无一物的最上层缓慢或自愿的逝去(蘑菇里的千和尤更像是作品联动,目前不建议作为正式设定看待)。最上层必须是荒芜的,因为如果最上层存在着任何能够对少女们接下来的行为与生存产生直接影响的事物,那便意味着这个世界本质上并非完全的死寂荒芜,世界依然存在希望,或者更糟,它存在着主观的恶意:这两者都会直接的破坏少终从第一话开始苦苦塑造出的基调与氛围。

因此,少终的结局必须是目前的结局,也只能是目前的结局。而且つくみず老师从第一话开始,也的确是一直在暗示着这样的结局。但和很多人的看法不同,我并不认为少终的结局是一个纯粹的“坏结局”——我并不是说千酱与尤的结局不让人心痛,我想表达的是:这部作品的结局很难用单纯的“好”与“坏”来概括。

为什么?因为这直接涉及到了少终的核心主题:生存与意义。

我们知道,少终漫画大体是由单元剧组成的。而在这些单元剧里,不包括结局共有大篇章(遇金泽、遇石井、遇水槽智械、遇蘑菇、遇AI),每个篇章的篇幅都相当于三个小篇章,除了第四卷的猫咪以外,只有在这些大篇章里主角们才能遇见智慧生命(和非生命)。而这五个篇章,加上结局的一个篇章,实际上讨论的本质上都只是一个议题:生存的意义是什么?在这末世的世界里,我们为什么要活下去?

为什么要活下去呢?千酱和尤走上了最上层却发现那里空无一物。他们的生存全无意义。但是,抛开不是人的那几位不谈,至少少终里登场的四个人类的失败并非完全是悲伤绝望的:金泽的地图散失后还是在尤的劝说下找回了活下去的信心,石井的飞机坏掉后却反而露出了笑容,而千酱和尤最后笑着入眠,如果不结合前文看的话,那几页中千酱和尤表现出来的情绪甚至可以说是较为欢快的。这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们都已经放弃了去寻找意义的尝试。或者用漫画第二卷尤的一句话来说:他们已经学会了和绝望好好相处。

我们先来捋一下结局里千酱在结局里的行动顺序:先是质疑是否不应该前往最上层,随后被尤的雪球糊脸,开始打雪仗,倒在雪地上说出“活着真是太好了”,最终在看日出时被尤逗笑。

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逐步接受现实的过程:开始时因发现自己的行为毫无意义而绝望悲伤,随后在尤无视悲伤的逗比行为(打雪仗)下开始释怀,最终在日出时彻底放下了自己绝望悲伤的情绪。她与绝望和解了,她放弃了寻找意义的人生。

这并不是信口胡言,千酱的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末世,自己和整个人类文明都即将死掉了,笑什么呢?有什么好笑的呢?其实并没有为什么,只是因为尤的笑话确实很好笑罢了。又例如最后两人烧水做饭,这是名副其实的最后一餐了,但整个氛围如果单拉出来断章取义的看,其实并不凝重。因为她们与绝望和解了,她们的生活中已经无所谓什么意义了,她们真的只是在享受活着而已。她们已经不会绝望,因为她们已经与绝望和解,不再追求意义,只是享受活着的美好,从此她们的生命里只有活着的幸福。所以作者才会安排尤在最后说出这样的句子:我们就是世界最幸福的人。因为她们真的很幸福,她们享受着活着为她们带来的每一点喜悦。

而另一个例子则是最上层的巨石。

和很多人,也包括我自己的第一反应不同,这块巨石并不是对《2001太空漫游》的neta(真正neta那块黑石的章节是第35话《美术》),它们有着完全不同的内核。太空漫游里的黑石是未知的化身,是对人类之渺小无知的嘲笑。但在少终里,千酱和尤本就对世界一无所知,她们无法理解的事物随处可见。所以我认为,在这里的这块石头,它真的就只是一块单纯的石头而已,它毫无意义,只是存在。少女们并没有真正的去试图搞懂这块石头的意义:因为它的存在本就毫无意义。而千酱和尤的雪仗更是一个有力的证明:人类灭亡的悲哀,对千酱的作用还比不上一场雪仗。

在现代,人们总是说“有意义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但在少终构造的末世世界里,我们不需要意义,只需要活着。正如第一卷结尾时所说:“只要活着,总能遇上一些好事的。”在那个末世里,真正得到快乐与幸福其实并不需要什么意义,只需要单纯的活着,寻找让人开心的事情就可以了,无需任何意义。这也就是为什么尤比千酱快乐得多的原因:她从一开始就没有去追求意义。她不去记忆,不去寻觅,也不去遵守那个已经毁灭的社会的规则,只是快乐的活着。就像她在故事开头所说的那样:“记忆只是生存的阻碍而已。”

所以,当千酱对尤说出她在上楼梯时仿佛与世界融为一体的感受时,尤才会说她一直都有这样的感觉。

为什么千酱不如尤乐观?因为千酱一直坚持维护着人类文明与人类理性的存在,她是最后一个有人性的人类。而尤却早就舍弃了这种在末世只会有害生存的东西,她的心里只有自己与自己身边的事物,所以她才说自己似乎一直觉得世界和她好像融为了一体。仪式感,常识对她来说毫无必要,因为她已经舍弃了意义,不仅仅是自己活着的意义,更是人类赋予万物的意义。哪怕是最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也会遵守一些常识:他们会建造墓园,每年给烈士献花圈,虽然他们知道这件事除了浪费时间以外本质上什么用都没有,但还是依旧照做,因为他们已经赋予了这件事情意义。

但尤却不一样,一切在她眼中真的只是单纯的物质:能吃的物质,不能吃的物质,好看的物质,奇特的物质。所以她才能随便拿走公墓里的东西,大肆破坏还哈哈大笑。这种人在正常的社会里,恐怕只会被当做反社会人格关起来。但少终的世界观是一个人类文明已经毁灭的世界。已经没有人为一切事物赋予意义,尤反倒成为了最适应那个寒冷死寂世界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放弃记忆与意义,这就是在那个冷清死寂的末世里最好的生存方式。在文明的世界里,对意义的追求能够使人上进,积极。但意义本身就是依赖着人存在的事物,当人逝去后,意义也只能随之消散。在那个空无一人的文明终末,对意义的追求只会让人感到绝望。所以少终的结局才让人如此悲伤。在一些作品里,英雄在与世界的搏斗里倔强的死去,他们的死去,至少在他们自己看来是有意义的;但少终的结局则是少女们主动放弃了意义,是在意义也被毁灭的世界里默默离去的冷寂。

但是。千酱和尤的放弃也是最终的觉悟,是最后的和解:她们获得了幸福,是连幸福的理由也不需要的终极幸福。经过了漫长的追随意义之旅,少女们终于发现了自己比虚无缥缈的“意义”更加重要。つくみず老师试图通过《少女终末旅行》这部告诉我们,或许也是在告诉他自己,即使我们舍弃了包括意义在内的一切,活着的幸福也依然存在,我们也依然可以,也应该活下去。つくみず老师他或许是一位变态(笑),或许存在心理与精神问题,但我相信他——至少是在绘制少终的时候——绝不可能是一名放弃了一切生的希望,沉浸在绝望里的人。所以他才能在单行本的最后一页里写出这样的句子:

不过不论是什么时候,千户与尤莉都相信活着的喜悦不会消失。我在下笔的时候也是这么深信的......应该吧。

虽然人生本没有意义,但只要活着,就还有幸福。这就是つくみず老师对于如何对待生死与意义这个有无数份答卷的问题的解答,是对终末与绝望的接受。或许你会绝望,或许你会发现现实本就毫无意义,但不需要意义就能存在的幸福,就像千酱和尤能够找到留下来的最后一块巧克力一样,依然在本无意义,也终将结束的未来等着我们。

我们的旅行不需要意义,因为都市就在那里。

(话说睡前喝咖啡会睡不着的吧)

最后

谢谢你们看完了我通篇的个人主观看法,谢谢你们看完了这堆连分段都整不明白,说不定还有不少语病的长篇大论,谢谢你们看到我用引用装逼时没有去点退出的耐心。

尽管这是部拙劣的作品,但还是感谢大家读到这里。谢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