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市紧紧围绕国家“对弱劳动力半劳动力,要创造条件探索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的决策部署,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动员、公益支持汇集合力,建设集就业、托管、照护和康复等功能为一体的“扶志家园”。安置脱贫户和监测户家庭符合条件的残疾劳动力、弱半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带动持续增收和自立自强,实现“就业一人、解困一家”,破解“一兜了之一补了之”困局。全市首批3个试点项目启动,带动一批残疾劳动力、弱半劳动力实现就业年增收2.1万元以上。
【资料图】
“政、企、社”聚合力,托举“扶志家园”
政府部门引导,创建合作链条。由乡村振兴部门、残联牵头,税务、民政、人社等相关部门配合发起项目并提供场所,编制《北海市“扶志家园”政策汇编》明确合作企业可享受的各项优惠政策,强化宣传发动爱心企业加入“扶志家园”兜底帮扶链条。
爱心企业加盟,履责任享权利。爱心企业通过注资“扶志家园”建设和日常运行支出、收购产品等方式参与“扶志家园”共建,履行企业安置一定数量残疾人就业的社会责任,按政策享受减免企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和减免税费待遇。目前,已联合企业、医院等13家企事业单位参与共建。
公益机构参与,全程服务指导。联合公益机构共同运营,由公益机构垫资采购并免费发放手工艺品原料,组织残疾劳动力、弱半劳动力免费培训参加手工艺品制作,全面跟踪指导并保底回收成品,通过公益直播带货等方式销售。通过“政府+爱心企业+公益组织+残疾劳动力和弱半劳动力”多元主体结合,形成汇聚合力齐心帮扶的坚实闭环,探索出可复制的残疾劳动力、弱半劳动力开发式帮扶的“北海模式”,打响残疾劳动力、弱半劳动力可持续增收的“北海品牌”。
“入、托、管”定标准,带动持续就业
“党建网格+脚底板”全面排查纳入。组建“驻村工作队员+村委干部+网格员”排查队,全面排查辖区内16周岁以上生活能自理的残疾人和16-60周岁之间有劳动能力的病人以及60周岁以上的健康人群,建立残疾劳动力、弱半劳动力需求数据库,对有意愿者吸纳到“扶志家园”统一管理帮扶,确保不落一人。
“2+1+N”保障体系托稳就业。对残疾劳动力、弱半劳动力落实残疾人补贴、低保2项兜底政策,购买1份人身安全意外保险,提供免费午餐、工作台、休息室等舒适工作条件,图书角、电视机等娱乐设施,健身器械和医务室等康复设施等N项福利待遇,形成“2+1+N”保障体系,促进其安心就业,减轻其家庭经济压力,有效解决残疾劳动力、弱半劳动力就业难、企业安置难和村委管理难的“三难”问题。
“建章立制”优化管理效能。制定《北海市“扶志家园”管理章程》,明确管理人员职责、员工守则、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劳动权益保障、监督考核等5个工作制度,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和“扶志家园”安全有序运行。按需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有能力有爱心的残疾劳动力、弱半劳动力及家属承担扶志家园日常管理和服务等工作,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携手互助能力,为“扶志家园”管理和服务增添“温度”。
“技、健、情”强关怀,促进自立自强
技能培训助力再就业。举办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组织专业老师到“扶志家园”为残疾劳动力、弱半劳动力传授贝雕、钻石画、手工积木、电商直播、简单电子元件制作等实践操作性强的各类知识技能,提高劳动技能水平,拓宽就业创业渠道。
康复服务保障健康工作。通过购买服务,与北海市青少年宫、北海市冉升精神病专科医院合作,定期到“扶志家园”开展康复评估和康复运动、心理咨询、文体活动等支持性服务,促进残疾劳动力、弱半劳动力康复。
营造温情“家园”增强志气。设置爱心种植园等休闲场所,组织志愿者服务队到“扶志家园”开展文艺表演、插花、体育比赛等活动,丰富残疾劳动力、弱半劳动力业余生活,营造温情“家园”的氛围,提升社会交往能力。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康复服务和社会活动重建残疾劳动力、弱半劳动力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助其融入社会,增强其家庭内生发展动力。(包莹莹、斐凤、李凯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