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漫游在大地上,但他的自然本性如空气一般轻盈。

——别尔嘉耶夫《俄罗斯的命运》

角色歌,在我眼里一直是可以比肩甚至超越于本家设定的论据。而伊万,作为全黑塔拥有最长角色歌的存在,足以看出制作组对这个角色塑造的用心了。如果要总括他们究竟想要表现怎样的形象,我倒想引用某知名游戏的一句文案——“抱歉,让你们和我一起背负了整个世界的哀思…你们既然能忍受我的苦寒,那心中一定都有炽烈的欲望吧?那么,替我燃烧旧世界吧。”


(资料图片)

(这里浅挖个坑:文化与神明——APH与原神人物设计比对。但愿有天我能写出来吧)

嗯,其实网易云的评论区已经有了太多的分析,各位可以先去读一下那些老师们的感想,和他们比起来我的这些拙见简直微不足道。且,本人完全为业余,用词完全不专业,若有错误之处望指出,万分感谢。另,由于本文完全是个人听角色歌的感想,主观因素极为浓烈,望周知。

前半段大部分都是我边听边写下的随笔,所以观看的同时打开音乐效果更佳哦。新入坑的小伙伴不知道在哪听的话,可以去网易云搜我的账号@王交了電費阿魯,四首ED收录于歌单《萌萌哒地球》,五首角色歌收录于《国之声》,伴奏收录于《国之声~大家去打枕头大战啦~》,按顺序翻,第七位歌手高户靖广的就是喔

注:此专栏共分析9首角色歌:《まるかいて地球》,下译《圆圆的地球》;《はたふってパレード》,下译《挥舞旗帜盛装游行》;《まわる地球ロンド》,下译《旋转地球圆舞曲》;《ロシアン☆ジェット》,下译《露西亚小火箭》;《зима》,下译《冬日》;《ペチカ~ココロ灯して~》,意为“壁炉~将心灵照亮”,下译《点亮心灯》;《白い炎》,虽然很想翻成苍白之火但怕版权问题,下译《白炎》;《ともだちっていいな...♫》,意为“朋友真好呐…”,下译《好朋友》(多音字哦);《雪と梦のものがたり》,下译《雪与梦之物语》。本来是想把《冬天也不错》一块写了,但是我懒(被打死),等HWS专辑上线网易云再补票吧(看着“”音源已下架“”的我哭出了声)

再附:现在是凌晨3:25,我刚开始写四首ED的浅析。由于连续听了将近五小时的摇滚现在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幻听,所以这里写的就很敷衍了,等我恢复正常了一定进行更详细的分析,在此先向您说声抱歉!

《冬日》:黑塔的制作组一向擅长以环境变化烘托人物心理——初恋分离的大风,米英独战的暴雨,极东赏月的幽夜,法贞重逢的夕阳;而《冬日》所描绘的,则是一场掩盖一切过往的暴风雪。

开头清脆的三角铁,如同轻盈的雪花飘落,紧随其后的人声吟唱则是乌云密布。伊万望向天,暴风雪即将来临,但他不得不踏入荒原——为什么要离开?因为房子已经人去楼空了呀。伴着低沉的吉他,“深厚的云层 覆盖了窗户的视线/阻绝了所有光线  稍纵即逝的恶梦/我围着围巾 开始了旅途”。在突如其来鼓声与贝斯中,伊万像是下定了决心般,“再见了/现在就是终点了 仍然无法明白/再见了/在黑暗的彼方 彻底的寂静诱惑着/绽放的花朵啊 尽情赞颂吧!”为何要前往的彼方会是一片黑暗?他又在和什么已经终结了的事物告别呢?我想各位心里应该都有答案吧。

其后的间奏里低沉的嘶吼,是伊万自身所发出的,对阻挠他的一切事物的,如同动物在面对威胁时的恐吓吗?顶着狂风,伊万没有停下脚步,但他自身的轻哼与和声里的女声吟唱却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安。“oре не море, выпьешь до дна 悲伤不是海水,能够一饮而尽”,此时伊万是否想起了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斯大林从波罗的海带回的三瓶海水呢?那个闪耀的时代,他曾将海水一饮而尽,而光辉已然陨落,如今的他只能独自吞下所有的悲哀、恐惧、挣扎,即使无法消化,他也只能默默承受——为了像幼时那样,熬过这个冬日。没有朋友,孤身一人,他再一次回到了最初。但对从1240年就诞生了的伊万而言,这又是第几次轮回了呢?

1:40开始的手风琴(是手风琴吗?),音乐平静下来,如同伊万决定展现自己最本真的一面:“严寒的暴风雪 侵蚀着月亮/令人畏惧的寒风 唤醒我的本能”。轻微的鼓点声中,伊万情绪又上扬起来:“叫吼着的乌鸦 我开始旅途!”随后又是猝不及防的爆发:“再见了/我不知道 前方会发生什么/再见了/借由抛弃情感 去识破善恶的根源/所以开始改变吧 向着深沉的世界”。比起第一段高潮,这一段加入了弦乐与和音,将伊万内心的痛苦简直展示的淋漓尽致。高户老师在这里很明显有强压尾音的感觉,反应在伊万身上,就是压抑了太久都忘记如何去释放了吧。收尾处像是一声轻叹,他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呀。

随后的间奏以弦乐开场,在中途插入的摇滚声中,暴雪终于落下了。《冬日》的三段高潮都是配乐戛然而止突然插入:“再见了/在黑暗的彼方 彻底的寂静诱惑着/绽放的花朵啊!在此刻 赞颂吧!”比起第二段高潮,此处仅有和声而没有弦乐,是否表示着伊万已经终结内心的挣扎了呢?认清现实的他重新站立起来,不再迷茫地对着身后的风雪宣扬:“告别了/面对着黑夜 我才能统整混乱的情感/告别了 更强烈的赞颂吧!”不是仍怀着希望的“再见”,而是彻底断绝的“告别”,伊万亲手将自己的希望送进了坟墓,转身离去。吉他声迟迟不肯停歇,荒原里充斥着“kolukolu”的诅咒声。要赞颂的,是什么?不会是那个已经被遗弃在风雪中的房子,伊万已经和它永别。那只可能,是这个死去又重生了的伊万,这个即使内心惶恐,即使双手颤抖,也会骄傲面对一切的伊万。因为不被认可,所以也不需要被认可,孤身一人也能重建一切——所以,尽情赞颂吧!

个人将《冬日》理解为官设里描绘的苏解,而这首歌也是几首角色曲里伊万眼泪最明显的。西伯利亚的寒风可以冻结一切,伊万只能强忍住泪水,一步步走向未知的远方。彼岸会是什么?未来会是什么?伊万不知道,但无法回头,那个由他亲手塑造的梦,已经碎了。告别一切,雪原中的背影渐行渐远,在暴风雪中消失不见。

另:伊万的角色歌中弦乐(大提琴)是个很重要的意向,这在之后的《白炎》中体现的会更突出

《点亮心灯》:作为第一张发行的个人专辑,基本上两首角色歌都会是不同的风格(弗朗西斯除外)。而《点亮心灯》,个人觉得很好的表现了伊万孩子气的一面。“哎呀!”“嗯?”“阿嚏”“哇——”都是很可爱的音调喔,而伊万在这首歌中的情绪变化也十分明显(吹爆高户老师这句话我已经说烦了)。“偷偷喝口伏特加 眼泪什么的都干掉咯~”的故作坚强,“很擅长手工制作哟,虽然只有套娃众所周知…只有我家才有这么个性的克/里/姆/林/宫!”这段从自豪到低落再到欢快,“好奇怪~根本就没有水出来啊~”时充满疑问,即使偶尔黑化一下,像最后的“惊悚露西亚”听上去也是故作凶恶,完全就是孩子会做出的事呢。另,伴奏里高户老师是自己给自己和声的,语调是很苏的低音炮,但“惊悚露西亚”那句曲子里黑化了,和声里却是伊万的软萌声线呢,这也算一种反差吧(笑)。曲子的最后,如果把音量调到最大,可以很清晰地听见呼啸的风声,再怎么在观光客面前展露自己可爱的一面,他还是那个要独自承受一切的露西亚啊。

如果让我来排的话,更愿意把《点亮心灯》排在专辑的第一首,如少主那样,先向游客们展示自家的风土人情,随后才是深沉的内心独白。但伊万却是先让听众们看到他的泪水,再笑容满面地介绍自己呢,制作组为什么这么排我始终想不透,但听完更心疼露露却是真的。

或许在大众眼里,官设伊万小熊软糖的一面更深入人心,《点亮心灯》算是一大原因吧。但结合其他曲子,只能觉得这是伊万矛盾心理中最后的一块净土了呢。“天真幼稚”,更能被人所接受的却是伊万想舍弃的,在我们这些观众面前表现出了这一面,对伊万而言是契机,还是不幸呢…

《白炎》:重点终于来了啊,与国土一样长的,抵得上正番三集半的角色歌。对这首歌的主流观点是伊万在回顾他的一生,但我也说了最近不扯三次,所以依旧和《冬日》一样,只发表对词曲的第一印象,更精妙的分析请移步网易云评论区。

白炎,是在雪原中升起的火焰,带着绝望的苍白。冰与火永不能相融,正如伊万矛盾的内心,不断否定着从前,但为了存在于世又不得不接受从前。摘自油管上某个露家妹子的评论:“我们的历史是由不断层叠的悲伤、持续不断的失败组成的,我们希望能背负着这些前进,但我们做不到。”伊万所怀抱着的,正是这种希望与绝望、新生与死亡交织的沉重枷锁啊。

本首歌作曲为须藤佑与出田慎吾,其中出田老师也是《冬日》的作曲,所以这两首曲子有很多相通之处(说实话我是听了白炎的伴奏才写出冬日的分析的)

如果说《冬日》描绘的是暴风雪,那么《白炎》在我眼中就是西伯利亚的覆雪荒原。开头便是极其激烈的摇滚,仿佛是巨人傲然屹立于雪原之上,无畏一切危机。在急促的鼓点中,伊万开始回忆,“他的诞生无人知晓 在幽深的丛林深处/如同愤怒的雷鸣 只是纯粹的”,在低沉的男声吟咏中,“命运 开始了”。在昂扬的音乐中,他思索一番,以绝不屈服的态度唱出“狂风也会用讽刺的回响质问吧/因为年轻而还能选择未知 在那样健全的日子”,而后又是一段吟咏,伊万开始逐渐怀疑,“沉溺于想要追求什么的行为中/觉醒的自我 却发现安稳在逐渐远离”,情绪终于爆发,他对着儿时的信仰喊出了声:“太阳 太阳 听到我的祈祷吧”,简单的八个音节,却蕴含了多少沉痛呢?短暂的停顿后,曲子迎来第一个高潮:“白色火焰 短暂的夏天传来 迫近的足音/孤寂 森林为何沙沙作响 找寻不到理由”。两个俄语单词,恰如其当反映出了伊万心里最真切的想法。这段的和声里,高户老师是完全不带一丝柔软的冷峻声线,而这,不正是伊万最好的写照吗?

高潮过后,钢琴加入了曲子,这是与摇滚声格格不入的空灵,也是伊万在质问自己后内心涌出的忧伤。在两种情绪缠斗一番后,伊万开始独白:“在我还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在我还未成为任何人的时候,纯粹的欲望几乎可以称之为幻梦。天真幼稚的畅快感 那个时侯的我的确曾经感受过…”随即吉他声消失,正如他那份自信也随之散去,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自我怀疑“感受过?”。接下来大提琴登场,如泣如诉的弦乐中伊万继续思索着“有时用回想起来都会脸红的大嗓门极力否认,即便如此,后悔也百味陈杂般扩散开来。那东西不可能完全消失,依然保持着不可思议的光辉,在感到近乎憎恶般嫌恶感的同时,我却似乎又在那可笑的东西中寻找着救赎。愚蠢无论何时都纠缠不休,仿佛是尚未成熟的证明一般,时至今日也在不断的为我设下陷阱。”在伊万近乎于自残的反省中,他似乎又有了前进的动力,吉他再次加入:“如果能把一切仅归咎为年轻的过错的话,我的心是否又能够取回几分平静呢?肯定自己所走之路的成熟,总有一天,会发生在我身上吗”。伊万又一次向自己提出质问,他依旧无法面对自己的真心,“现在还、什么都不知道……”这段独白简直可以当做史诗来读,但个人资历尚浅,想说的也都表述在伊万的官设分析里了,这里便不作分析。

接下来的一段间奏,急促的弦乐如同荒原上的风雪一点一点将他掩埋,鼓点宛如他的心跳声——他还活着,但绝望的未来真的有必要去见证吗?4:22秒出现的小提琴(希望我没听错),是伊万反抗的心理终于占据了上风。两声镲后他下定了决心,冲出了冰雪的包围。即使是他葬送了所有,只能孤身一人面对这无边的绝望又如何?他会直视这一切:“无论什么 总有如同理所当然般结束的一天/灰色天空 破落景象 扭头而去的背影/疲于追求 不可能去责怪明日/时代更迭 硕果最终 在这双手中凋零”。背负着这份破灭的光辉,他再一次呼唤:“太阳 太阳 听到我的祈祷吧”。这段仔细品味,我听出了和《冬日》一样的意境——伊万目送家人与朋友们一个个远去,对着空荡荡破败不堪的房子,他犹豫着是就这样沉沦,还是出发前往黑暗的彼方。激烈的挣扎后,他独自踏上旅途,告别过去,以新生之态向世界宣告他的归来。然而,这段词曲比起第一段多了哭腔,伊万的心中,也还是害怕那份绝望的呀……

白色火焰 逐渐冰封雪原 将一切吞噬/孤寂 渐渐阖上的白银 心在重叠”。虽然和第一段高潮差别不大,但伴奏中加入了弦乐。前面说了,弦乐在伊万的音乐中象征着他内心的挣扎,所以这里,他正在被内心中的傲视一切和自我否定撕扯。吞噬了一切的白色火焰,燃烧的也包括他自己吧?……无可奈何接受自己矛盾的心灵,伊万最终还是以这样矛盾的态度继续活在这世上。

由于此后是一段不短的停顿,到此为止可以称为本曲的第一部分。这是伊万对过去一切的回首,本来昂扬的情绪也因此变得低沉。但他无法不去回忆,没有了那些经历,他也不会是今日之露西亚,厌弃着过去,背负着过去,在过去的绝望中萌生“毁灭一切”的想法,这可以说是对第一部分的概括了吧。

第二部分以三角铁和钢琴开场,是细碎的小雪,也是天边还能带给人温暖的夕阳。荒原上,伊万凝视着那抹红色,心情也如同这间奏一般平静吧?在逐渐突出的钢琴声中,他开始独白:“生命沉眠的季节 我们忍受了漫长的孤独/对于积雪下冻结的存在 侧耳倾听的同时/一边想象着 在某处应该存在的景象/这是漫长岁月间不知不觉掌握的 无为度日的方法/还是毫无意义的自娱自乐 并不算是什么问题/我们只是在悠长的时间里 接受着被赋予的命运/如同串通好一般 露出一副束手无策的样子罢了/伪装理智 咽下叹息 不知何时 那就成为了真实/就算对人生的深渊毫无兴趣 也只能在胸中饲养着晦暗的绝望/然后自己去寻找 自己的答案了吧”。虽然说的是“我们”,但伊万真正想说的,还是“我”吧,这是他对自己命运的叹息。虽说化身都会在永恒生命中感到寂寞与无奈,但露西亚毫无疑问是最容易陷入这种情绪,也最难以找到发泄点。他只能,在注视太阳的平静闲暇,以似乎毫无芥蒂的态度轻声念出啊。鼓声又起,夕阳已经快消失了。在轻声吟咏中,伊万叹了口气,平静对他来说似乎是遥不可及的事:“啊啊…好冷…/倾斜的太阳 灼烧着眼皮/黄昏来临 感觉稍微有点早呢”。不知是否是错觉,最后一句我居然听出了笑意,那是自嘲,是伊万在面对无边的绝望时,所能拿起的,最后一样武器了吧。

铺天盖地而来的摇滚乐,如同黑暗般将荒原吞噬。伊万转过身,背对着逐渐下落的太阳踏入风暴。他沉默走着,但女声咏唱却反映出了他内心的挣扎。10:05秒,沉闷的鼓声与贝斯如惊雷般,宣告黑夜的到来。高音吟咏,我第一时间想到了《伟大的卫国战争》,这是伊万又想起了那段光辉岁月了吗?他曾经是那么耀眼、崛起、腾飞——钢琴声打破了一切缅怀,现在的他,什么都没有了,只有比这黑夜更深,更浓烈的绝望。弦乐结束了一切,以上我将其称为第二部分。其实那段吟唱真的能分析出很多,但我毕竟不是专业的也不敢瞎评说(你已经够瞎说了吧)

第三部分以忧伤但不失明快的吉他声开场。风雪似乎弱了些,伊万停下脚步,在夜晚的无边荒原上点燃了那堆白色篝火。盯着升腾而起的白炎,他放开了一切歌唱:“直到比永远更加遥远的日子 染上黑暗为止/屈指可数的孤独清晨 化为呼啸的风/毫不畏惧破灭的”。他没有立刻给出答案,摇滚乐似乎是他愈发高扬的斗志,他不再畏惧了,他已然在无边绝望中孕育出了希望:“”爱,梦想 满溢的光辉 穿过追忆之森/向着即将出发的双手 献上希望之花/爱,梦想 逝去的幻影 熟悉的恸哭和/手中握紧的花瓣 都是微弱的抵抗吧”。死过一次如何,被孤立又如何,他是绝对不会低头,永远不愿屈服的伊万·布拉金斯基!“太阳 太阳 听到我的祈祷吧”,在无边黑夜中,伊万呼唤着他最后的慰藉,他从未变过的信仰。即使太阳早已落下,但白炎已跃动在他心中。“白色火焰 逐渐冰封的雪原 悲哀在仿徨/孤寂 渐渐阖上的白银 心已藏起/命运 美丽、宁静的圣域/命运 将一切覆盖的,白色火焰”。这段的伴奏,加入的则是钢琴,虽然仍有忧郁,但伊万已决定带上一切前行。巨人再次屹立在荒原之上,这是他的神话,是荒芜一切的暴风,是覆盖一切的,白色火焰!

最后的小提琴,仿佛是竭力与风雪对抗,闪烁跳动着的火苗。而它的戛然而止,是白炎熄灭,还是伊万转身离去了呢?我们不得而知……

《好朋友》:虽然露家的冬天一直那么漫长,但这首歌给人的初印象却很有春天的感觉呢。“春天的原野里,你一个人正在走着,对面走过来一只可爱的小熊,浑身的毛活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它这么对你说道: ‘你好,小姐,和我一块儿打滚玩好么?’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我真心觉得这首歌是以这段话为基础构思出的。而高户老师的软萌声线,和村上春树笔下的这只小熊,简直不能再贴合了。

但认真听,这完全就是个病态的曲子啊!开头“真想要讷~ 真想要讷~真正的朋友 真是想要讷!”,当你觉得这孩子真心想要找朋友时(呃某种意义上他确实是真心),他却说出了“把别人【咔嚓】一下就能交到朋友了吧”这样的话。背后一凉,但这孩子“要怎么做 要怎么做 才能交到朋友讷? ”的哭腔又不禁让人觉得方才是幻听。继续听下去,这似乎是个很容易自我满足的孩子呢,他已经交到了很多的朋友,“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我都很要好哟! ”,甚至这三位朋友的名字还被他再重复了一遍。最后的“唔呼”一笑,也不禁让人感叹,这真是个乐观的孩子呢。

以上这段纯属瞎扯

《好朋友》是伊万的独白,也是他给自己下的心理暗示。结合《白炎》中“伪装理智 咽下叹息 不知何时 那就成为了真实”,谎言说久了自己是会相信的啊。伊万心里很清楚自己所有的朋友都是被逼迫来的,但“朋友”对他而言,是安放自己因矛盾而产生的混乱的重要存在,他不能没有朋友,他渴求着这份友情和认可。所以他在自我欺骗和清醒认知中再次达成矛盾,唉,这个病态的可怜孩子啊……

突然想起了本家漫画中,伊万告诫基尔伯特“要每天在我面前反复唱呢”的歌——“露西亚和我是最好的亲友 露西亚以外的朋友完全不需要 尤其是阿美莉卡君 绝对不能当朋友 露西亚和我是最好的亲友 露西亚和我是最好的亲友 露西亚和我是最好的亲友 露西亚和我是最好的亲友”(普厨在心疼小熊的间隔心疼一下基尔)。像这样进行自我满足,不知伊万那颗狂乱的心,何日能够安稳停在他的体内呢……

《雪与梦之物语》:因为这是我最喜欢的伊万角色歌,在伊万的官设分析中其实已经写了一段,这里就简略啦(嗯其实是我通宵赶稿现在不仅幻听脑子还不清醒)

和《点亮心灯》相同,这首是伊万在其他人面前的表演。但不同于《点亮心灯》的真实一面,这次的听众是他局势上的敌人(对应第六季13话),再加上他“迟到了会关注别人的反应”的本家设定,唱出的歌词其实算半真半假。顺带一提,第六季的专辑全是双人,在其他专辑中,两人彼此都会提到,但阿尔的《It"s easy!》中欧三角全提了一遍就是没提伊万,《雪与梦之物语》中伊万则是谁都没提。而且按官设的话,里面的电吉他是阿尔弹的,嗯,阿尔这手速单身多少年了,算了伊万这弹键盘的手速也不是人。(再,按联五乐队的设定,手风琴是弗朗贝斯是亚瑟,少主负责架子鼓,画面突然就和谐起来了)

这首歌的作词是东川遥,和《冬日》相同。呼应这篇专栏的标题,《冬日》是将梦想埋进坟墓,而《雪与梦之物语》则是伊万献上的希望之花。“我会一直前进 直到那个梦想实现/哪怕顶着严酷的暴风雪 也无法消去白色的足迹”。看似是他坚定的决心,细想却体会出了矛盾——既然足迹是白色,如何能不被风雪掩盖?伊万的矛盾,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他的角色曲呀。但也正是因为这份矛盾,他的谎言也可以说是真实:“一直在雪中步行不冷吗?没关系,一点都不冷哦?”或许,他真的不冷;“我会一直前进 直到那个梦想实现”,或许,他的内心对这句话已坚信不疑……《雪与梦之物语》作为伊万的第五首歌,所展现出的便是综合的他。仔细看词,依旧是深深的绝望:“纯白的雪景 全都是幻影”“向远方长吠的豺狼 有着寂寞的眼神”“数完数字睁开眼,还是一如既往 广阔的白色世界”“仿佛向空中伸出手 就能接触到的繁星,向它吹口气的话 又会消失去哪里呢…?”“环绕着温暖灯光的 宏大的马戏团,伴着心中熟悉的歌舞,脸上自然涌起了笑容…但,总觉得有点寂寞…为什么呢?再次闭上眼睛 睁眼后 依旧是寂静的世界”。希望孕育即破灭,生命新生即死亡,这是露西亚刻在灵魂中的诅咒,但在敌人的面前,他选择笑着说出这一切。“一直在雪中步行不冷吗?没关系,一点都不冷哦?不过,稍微有点累了,还是稍微休息一下吧?空气澄澈,风景又漂亮呢~”“我的名字是露西亚,你又是谁呢?和我做朋友吧?”几句带着笑意的念白,让人觉得这还是平时那个伊万。但仔细听,那些绝望的词他的声音带着深沉,这些句子他是动了真感情的啊。本来想伪装,不知不觉却展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他的内心,此时也依旧在疯狂挣扎吧。这则物语,是“水和伏特加和泪水全部,冰封的,露西亚”“就是那样关于雪的故事 听过令人笑不出来的,露西亚”。但不管怎样,他还是在世界面前,亲手为过往的坟墓献上了希望之花呀。

虽然是摇滚风格,《卖货郎》的曲调终于融入了伊万的角色歌。不过在ED中,这个调子出现的频率异常的高呢。

ED们:四首ED都是全员一起的世界大同,而伊万“大家都成为露西亚吧”的执念显得也愈发突出了。《圆圆的地球》中“圆圆的地球 仔细看看…KOLUKOLU”(这句诅咒的本意是“公社化了你”);《挥舞旗帜盛装游行》中“一直都是笑脸相迎的 我 黑塔利亚?”,以及最后的3D环绕音“总有一天大家都会在我家”;《旋转地球圆舞曲》中“总有一天会把大家都变成我的东西”,结尾处加重强调的“地球啊旋转起来吧!我的 黑塔利亚”;《露西亚小火箭》中“这颗行星 那个恒星 总有一天会成为我的家园 真是期待啊☆”“从宇宙来看地球真不错啊,整个的……唔呼!”嘛,毕竟是执念,在这样全员聚集的时候,不提就不是伊万了呢(笑)

(现在头也开始疼了,很抱歉各位我得就此搁笔了,更详细的分析一定会给出的!)

伊万,是最纯正的斯拉夫民族,天生带有割裂与矛盾感。结合他的人生经历,如此才能谱出这般宏大的史实。一次比一次闪耀的起飞,一次比一次惨烈的坠落,在死亡与新生,希望与绝望中挣扎的他最终选择了背负一切独自前行。然而,“须知一切的尽毁将是全新秩序的肇始,在坏灭的终点迎来的将是无垢的黎明”。他亲手将梦想埋葬,又在其坟墓前献上希望之花,踏上旅程的步伐愈发坚定,我相信,总有一天他终会找到他在伴奏音乐中一直寻觅的“向日葵”吧。

全文略长,废话连篇,感谢您的观看。鸣谢《原神》制作组,给我解读《白炎》真的提供了不少灵感和金句。至冬与露西亚,这两个存在,或许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同一条道路的呀。“你的灵柩,将会是整个旧世界”,对伊万来说,他所梦想的,也会是那样大家一起,在向日葵花田中安睡的,世界大同的新世界吧?

(大家不用叫我老师了我真的担当不起,叫我苜月就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