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陆陆续续看完了两季,花了十多天。期间一直有些哀思,结尾后是长久的落寞。很幸运能在很迷茫的时候遇到这部作品,些许无奈,些许感慨,便记录下来,仅做一刷的纪念。

印象很深的是达夫站在生命的岔路口问"我的人生是为了什么而存在",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这也困扰着我。从小就被推着往前走,一个个被预设的目标,好的中学、好的大学和好的工作,每一步都为下一步铺路,自己的感受从不被考虑。学习也好,生活也好,总是带着目的性。某一天我突然问自己,然后呢?好的大学,好的工作,然后呢?原来我一直被灌输着往前走的动力,在一个疑问下就消失了。于是我开始找意义,我活着的意义。但越思考越苦恼,梦想也好,追求也罢,就像修说的“不论自己怎样睁大眼睛,也看不到的世界”,我并没有发自内心地有过什么梦想,所谓意义,现在回头看,也是一件又一件束缚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在别人的眼光下,给自己套的藩篱罢了。

前不久在站内看过一个cheems的短片 :“cheems,你要去码头整点薯条吗?”,那个时候就很震撼,如今带入竹本的经历,就更加深刻了。一场自行车之旅,找寻一个青春的答案,可就像搭好又推到青春之塔一样,旅行结束了,但所谓答案似乎没有,如果问过去被“人生是为了什么而存在”困扰的自己,那回答肯定是没有的,但如今我很肯定,旅途本身就是答案了。当在纠结意义是否存在时,原来我已经漏掉了很多重要的东西。早忘掉了小时候下午写的题,但一直怀念着那时晚上的星空台,勉强优秀的成绩也没给我带来所谓成就感,反倒是和几个“吊车尾”同学玩得发自内心开心着。人生真的需要那么多目标带我们存在下去吗?也许不用,将“恋爱”换成“追求”,故事结尾时竹本的话可以这样来说“没有结果的追求是否有意义?已消逝的东西,和最初就不存在, 是否相同?现在我知道了,是有意义的!就在这里。”竹本踏上路途,带着一往无前的信心,他看到了路途的风景。而我呢?或许不用这么着急了,我可以休息会,不要总被裹挟着焦虑,自此可以由衷地说:我对未来没那么感兴趣了,我更想要当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