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旅游旺季以来,韩乐坊夜市霓虹闪烁、人头攒动,小摊小店内挤满了前来消费的外地游客。“这几天餐厅天天爆满,营业额比平时提高了一倍。”在韩乐坊商圈开餐馆的宋先生说。
目前,经开区共有市场主体近6.23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约3.67万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58.9%,在稳定就业、方便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面临着诸多难题,为此,经开区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市场监管局等9个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围绕退税减费、降低经营成本、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精准施策,通过有温度、有力度、有速度的“组合拳”,让全区个体工商户发展有信心、有韧劲、有活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已为近100家市场主体完成信用修复
“幸亏市场监管部门及时帮忙指导修复信用,我才能很快申请到银行贷款,缓解了资金压力。以后我会吸取教训,依法依规经营。”在经开区从事眼镜行生意的张先生说。
原来,张先生因故错过了年报时间,因逾期年报,被市场监管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张先生一直没注意到此事,直到去银行申请贷款,才发现信誉受到影响,贷款审批遇到困难。“我电话咨询了市场监管部门,按照工作人员指导线上提交了信用修复申请材料,很快就通过审核。”张先生说。
经开区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信用修复工作,推出了以“非现场检查”“不见面办理”等一系列新型监管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帮助市场主体解决实际问题。今年以来,已通过各类途径为近100家市场主体完成了信用修复。
“我们将进一步压缩信用修复办事时间,争取在最短时限内高标准办理申请业务,支持市场主体稳定发展,保障群众办事需要,最大程度服务市场主体。”经开区市场监管局信用监管科负责人表示。
四类个体工商户接受“拔尖”培养
个体工商户数量众多,涉及行业广泛,给政策落实和精准化帮扶提出了新的挑战。经开区以全省首批个体工商户发展工作联系点为载体,在全市率先探索“知名、特色、优质、新兴”四类个体工商户的“拔尖”培养,发挥“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示范引领作用,提升个体工商户发展质量。
8月15日,经开区为首批评选出的43家“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集中授牌。马光超经营的服装店就是其中之一。马光超从事服装行业已有10多年,曾被评为市级党员示范商户。他表示,得到“名特优新”授牌,这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支持。他将以此为新起点,强化诚信经营理念,做到遵纪守法、文明经营、优质服务、诚实守信。
目前,经开区已出台《关于支持“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培育措施》16条,根据“名特优新”评定结果对个体工商户开展多维度帮扶。
“22条举措”排忧纾困、精准服务
今年以来,经开区新登记个体工商户3902户,同比增长26.89%,个体经营者市场信心和预期持续恢复。
为提振个体经营者的创业信心,经开区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其中,今年4月,经开区6个部门联合出台了22条举措,在排忧纾困上“做减法”、精准服务上“做加法”,以更大力度帮助个体工商户恢复生产经营、稳定扩大就业、持续健康发展。
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立足个体工商户持续健康发展,聚焦个体工商户发展特点和突出诉求,打造个体工商户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不断提升个体工商户的稳定经营能力。
签审:颜 潇
审核:刘倩倩
编辑:张晓凤
文字记者:蔡君君 通讯员 韦园园
|声明:原创作品|
版权归威海日报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