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72岁 在宁波当“亭长”

宁波晚报记者 沈之蓥 文/摄

今年6月,奉化区萧王庙街道的棠云茶亭重新开张。这个茶亭开了40多年,为过往路人免费供应茶水,远近闻名。


(资料图片)

72岁的江芳定是棠云茶亭第六任“亭长”。数年前,受病重老友之托,他接下了“亭长”的担子。

对他来说,把茶亭传下去,不仅是对逝去老友的承诺,也是为家乡守住一块金字招牌。

在成为“亭长”前,江芳定是奉化当地有名的乡镇企业家。

他18岁参军,26岁当上村支书,之后数次创业,多次登上宁波本地媒体,有一回还上了《人民日报》。

他在家乡创办的“金珠鱼”服饰,曾是宁波规模最大的肩衬生产企业,“当时全国十大名牌西装,有七家用我们的产品”。

操劳半辈子,8年前,江芳定结束生意,和妻子居住在村中老宅,平日自学拉琴和书法,过着悠闲的晚年生活。

他去过十多个国家旅游,在上海、奉化均有房产,最喜欢的地方是家乡棠岙。

对于家门口的茶亭,他除了捐款相助,并没有过多参与,直到第五任“亭长”江长义找上门。

当时,患病的江长义正在为棠云茶亭寻找合适的接班人,他看中了江芳定,前后两次登门拜访。

第一次,他是独自来的;第二次,他拿着一根毛竹当拐杖,由妻子搀扶而来。

他带来茶亭获得的奖杯和证书,以及剩余款项,希望江芳定能将棠云茶亭传下去。

江芳定是棠云茶亭第六任“亭长”。

接下茶亭容易,但要把茶亭做好并不简单。江芳定有些犹豫,他让老友先把东西留下,回头再议。

一个多月后,听闻江长义卧床不起,江芳定和妻子专程前去看望。在病床前,他握住江长义的手,答应会把茶亭的事办好。

不久后,了却心愿的江长义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在许多村民眼中,江芳定是合适的“亭长”人选。他心系家乡,遇到修路造桥等公益事业,常给予资金支持。

奉化媒体多次报道江芳定的善举:出资举办卡拉OK大奖赛、在菜场设阅报栏、送彩电、春节放电影、为女职工安排庆“三八”宴……

23年前刊发的一篇新闻中,记录了江芳定的一段话:“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必看得太重。回报社会是我应尽的责任,如果做了几件事情就要人家讲好话、感激你,心胸不是太狭窄了吗?何况由于受经济实力的制约,我对社会的回报还是很少很少,但愿以后企业发展了,能多做一些事情。”

看到茶亭旁的廊桥年久失修,今年,当地乡贤筹划出资修建,预算200万元,江芳定个人掏了30万元。

对于江芳定的做法,妻子杨秋利很支持,“他希望老家能变得更好”“我们也是穷苦出身,钱够用就行了”。

关于棠云茶亭的来历,上年纪的棠岙人几乎都能说出来。

茶亭得名于原来的奉化市棠云乡(后并入萧王庙街道)。上世纪70年代,这里是人们进山、出山的必经之地。当时棠云车站就在旁边,南来北往的乘客很多。

看到路人汗流浃背却只能喝生水,1974年,叶落归根的上海退休工人江善林和棠云车站站长柳慈康筹资在廊桥旁建了两间小房子,购置了烧水工具,办起了棠云茶亭,免费为路人供应凉茶。

江芳定与茶亭的第一次交集是在退伍后,他拉着一车毛竹路过此地,口渴难耐,用竹制水杯接了满满一杯。

一大杯清茶灌饱了这个口渴的年轻人,也让他记住了那个叫江善林的老人。

在江芳定的记忆里,除了办茶亭,江善林还在菜场义务帮忙,他设了公平秤,杜绝短斤缺两;看见浸水的包心菜,他会将菜切开,把里面的水倒出。

数十年来,茶亭历经五任“亭长”。除了江善林,还有原棠云车站站长柳慈康、棠云供销社退休职工江圣祥、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袁通年、在茶亭做会计的江长义。

五任“亭长”和200多位志愿者的爱心接力,让茶亭和志愿者们收获了诸多荣誉:宁波市“文明之星”“最美奉化人”……

记者来到茶亭所在的棠岙村时,正是梅雨时节,山村的雨断断续续。

坐在茶亭内,江芳定的痛风病犯了,腿上隐隐有些作痛,令他行走有些不便。即便如此,茶亭开放后的每天早晚,他还是会抽空来看一看。

棠云茶亭除了“亭长”江芳定,还配有会计和出纳,以及20位志愿者。他们都是村中热心老人,不取一分钱报酬。

茶亭的开放时间从立夏到重阳,志愿者分成10组,每天轮流烧水。

6月,经过修缮粉刷的棠云茶亭重新开张。

当天,正好轮到毛炳秀和宋能仙“值班”。

76岁的毛炳秀摆地摊卖衣服30多年,3年前“退休”,闲来无事主动报名烧茶水,“孩子说了,你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开心就好”。

早上4点半起床,毛炳秀来到茶亭烧茶扫地。和她搭挡的是86岁的宋能仙,老人家已经在茶亭当了8年志愿者。

志愿者江海陆是茶亭的会计,他的手里有一个账本,记录了2021年以来茶亭的每一项支出以及赞助明细。

茶亭的支出包括电费,购买一次性纸杯、垃圾袋、中草药“六月霜”等,经费除了好心人赞助,不足的部分均由江芳定捐助。

到了年底,江芳定还会自掏腰包购买食用油,作为礼物送给每位志愿者,感谢大家的辛苦付出。

在老人们的讲述中,鼎盛时期的茶亭一天烧水1500公斤。随着交通方式的变化、人口迁移,如今来茶亭喝水的路人早已不如往日,每日茶水消耗量不足两壶。

近几年,因为疫情以及茶水供应量减少,茶亭一度暂停开放。

但是,棠岙人仍旧希望延续这份爱心。今年开张前,村里对茶亭进行了修缮粉刷,并将隔壁的空房翻新后用作旅游咨询点,供村民和游客喝水休息。

当一件好事做了几十年,对于棠岙人而言,多少人来茶亭喝茶已经不那么重要,他们想要传递的是一方人的精神。

江芳定说,如果有一天家乡大力发展旅游,古老的茶亭会成为响当当的招牌:“一个村庄有这么多热心人,谁会不喜欢呢?”

来源:宁波晚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