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主角抢走闺蜜骨灰去看海”这段剧情的噱头,去看了《我破碎的真理子》,意外收到了一次不错的观看的体验。但阴阳相隔的“和解”结局也成功让我的心碎成渣渣。
而本次介绍的短篇漫画《感伤的旅程》与《我破碎的真理子》有一些设定的细微相似,但故事走向却截然不同,像是给予了读者另一个与生活和解的方向。
盘旋的海鸥,柔软的沙地拉开了故事的序幕,两位行走的少女留下了一串串脚印。
(资料图)
她们身前是大海,身后是小镇。
穿着白T比较爱说话的少女叫做沙季,OL打扮比较沉默的少女叫做舞衣。
两人相识不过一天,起因是沙季在市区向阴沉的舞衣搭讪。
面对眼前抽着烟,笑嘻嘻的叛逆少女沙季发出的:“接下来,我要去个有点远的地方”的邀请,失魂落魄的舞衣点了点头,放弃了接滴滴作响电话的念头。
然后两人便结伴来到了海边,开始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
沙季十六岁时,被父亲奸污,母亲也出走了。她出生仅仅是因为父母想要个方便的仆人,似乎理所当然又毫无意义。
这实在是个沉重的话题,舞衣听得面色凝重。
可沙季看着她的样子却笑了出来,真奇怪啊,笑声仿佛点亮了舞衣死寂的心。
跑累的两人回到车前,沙季顺口说:“其实这辆车是从父亲那里偷来的。”
坐上车后,沙季借递啤酒功夫给舞衣看起了手相,她微笑着抚摸起了舞衣光洁的手臂。
而舞衣则瞥见了沙季手上深深浅浅的伤痕。
沙季的眼中带着笑意,舞衣已经很久没有他人眼中感受到这种温柔了。
兴许是喝了一些酒,舞衣沉醉在温情的眼眸中,沉沉睡去。
梦中,舞衣想起了一些过去的事,琐碎而平淡。
小学时,大人说:“不要给人添麻烦,要乖乖听话。”
初中时,老师说:“你一个女生却不讨人喜欢,真不知道你在想什么。”
大学时,同学说:“你多幸福啊,这是你自己的决定吧。”
工作后,母亲说:“我生你以后吃尽了苦头,所以你就让我舒服一点吧。”
半梦半醒间,沙季的一句“没汽油了”将舞衣从那个窒息的世界抽离。
噢,车停了。
看来接下来的路程两人只能走路了,这时舞衣的手机收到一条信息,来自朋友由理的“生日快乐”。
舞衣愣愣的看了手机许久,直到沙季握住了她的手,才将手机放进口袋。
枯木苍天,浓荫蔽日,而穿梭其中的两人也终于在密林中敞开内心。
舞衣出生在普通家庭,稀里糊涂的她从小就在听人指挥中长大,可谓按部就班。
但她长大后,却渐渐对这种生活感到悲哀。可回顾过去,虽然是听从他人的结果,但无一不是自己的选择。一想到这就是自己不断忍受换取的未来,舞衣就感到喘不过气。
“你很努力了,不用再忍受了,不用努力了。”沙季轻声安慰道。
泪眼朦胧中,舞衣的脸颊被捧起,随即而至的是一个苦涩的吻。
一种闭眼的强烈欲望席卷了二人,她们仿佛在黑暗中翻滚。
“滴滴滴”
“滴滴滴滴”
是手机的响声打断了二人,她们睁开眼,周围山和树的轮廓慢慢清晰。
沙季想起舞衣对着手机的异常表现,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她显得愤怒又无助:“你要和我一起死的!”
然后,沙季狠狠掐住了舞衣的脖子,那是她最熟悉的方式。
想法陡生的一瞬,沙季吓了一跳,她急忙松开手,但舞衣脖子上的红痕已然无法挽回。
惊惶的沙季跑了出去,而她的脚步好似与逃离家的那天融为一体。
那天,醉酒的父亲又打算对沙季进行性侵。而她毫不犹豫举起地上的玻璃酒瓶,向父亲脑袋砸去。
之后的事,沙季就不大记得了。
只是她反应过来时,正只身一人走在喧嚣的街头。
沙季曾以为,她摆脱暴力和泪水的循环了。
时间线回到现在,舞衣追过去时,看见沙季停在了森林一处悬崖前。
那是她们原先准备自杀的地方。
沙季从未渴望诞生,她无法选择家庭,甚至无法避免因家庭影响给舞衣带来伤害,她恐惧变得和父母相似。
可至少,沙季能选择死,这是她选择否定这个稀烂世界的最后自由。
如果说遗憾,那只有对舞衣的。
沙季流着泪,明明她是最了解那种痛苦的,却做出了一模一样的事:“我一不小心想占有你,差劲透了吧。”
悬崖上的沙季消失了,时间仿佛静止了。
舞衣呆呆坐在原地,后拨通了朋友由理的电话。
“救救我。”在亲眼见证一个人的消失后,她说出来了。
自杀事件发生后的三个月后,舞衣再次来到海边,这次她是和由理一起来的。
还是与之前别无二致的海面,却显得辽阔湛蓝。
即便是现在,舞衣依然没有好好活着的信心,但她很感谢由理,因为那通“不合时宜”的电话。
而由理也抱住了她:“抱歉,我早该明确告诉你的,很高兴有你在我身边。”
离开大海前,舞衣吐露了真正的心声:虽然我一直活的很害怕,很痛苦,很辛苦,但我也会活到死为止!
随后,舞衣来到医院病房,看望缠满绷带的沙季。
舞衣笑着感谢沙季还活着,而沙季只说了一句:“好痛。”
嗯,因为还活着所以很疼。
《感伤的旅程》讲了一个简单的自杀失败之旅,画面并不精致,却洋溢着诗意。
漫画中的两个角色:一是出生在不被爱的家庭并受其影响的孩子沙季,二是遵照他人理论长大却并没有过上理想生活的孩子舞衣。本该毫无交集的她们因自杀连在了一起,又因自杀失败有了携手创造未来的可能。
而阻止自杀的关键,不过是朋友一个无心的电话。
看似荒谬,又很真实。
一个电话就足矣打断原有的计划,摧毁自杀的勇气,给予思考的空间。
漫画就像把一个人的迷茫和痛苦放大拍出的电影,角色不聪明也对生活也没信心,过着西西弗斯般的循环,对人生的和解更像是无奈的妥协。读者看得一头雾水、深感无趣,可从其中也品出了些真实日常的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