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之前也发过一个讨论帖问过什么是商业元素,其中有一个回答我觉得挺好的,商业作品很多时候代表着作者性的消失。说实话诚哥的片我看得不多,只看过他的秒五和君名,看完后是觉得诚哥大大滴好。但就像看细田守的片一样,看过两部以后就知道他在搞什么东西,如果不是对这种风格特别感兴趣的话,基本上关于这个导演的了解也就到此为止了。这次是赶上啥事没有,虽然不想看bg片但我还是跑去看了,看完后只能说这不是我印象中的诚哥。几个感觉,敷衍、拼凑感以及情节的无力。如果是君名比起秒五是作者性淡了,那这片就是给人作者说不上话的感觉。如果之前那个说“新海诚的新作本来想搞两个女孩为主角的公路电影,被制片否了”是事实的话,那诚哥不想画男的因此把其变成小板凳的做法就太合理了。画面安排上也是这样,不得不说,之前看秒五时看到那段“风、草坪、日影”时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那段就应该放在那,非常合适。但这片给我的感觉就是,相似的高精度画面基本上就像是为了完成任务般,随随便便且难以接上前后文。到最后除了展示画工外别无他用。剧情的拼凑感就不多说了,看到最后感觉就跟打卡一样。这一段凑齐公路片的要素,这一段来点对已失去事物的回忆。我想讲下恋爱,同时还想讲下“母女”情。到最后这些冗杂凌乱的叙事就造成了主题表现上的严重无力感。什么都想讲,但什么都没有讲出来。而且我没想到的是,诚哥你怎么开始搞京都那套了!开头结尾都好中二啊,小时候的女主在那喊妈妈就跟京吹中女主一开始就流泪说不甘心一样,都不知道在干什么。脱离了前情的感情表达更像无病呻吟。另外关门那里喊口号也挺中二的233

诚哥啊诚哥,你怎么成这样了,难道天气之子也是?(一个猜测,之前诚哥想写的是两位女孩寻找日本过去的记忆,新一代和老一代的碰撞。中间提到的侧耳倾听和车上响起的魔女宅急便的插曲让我感觉诚哥可能想学下宫老,搞点人文不搞恋爱。)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