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意识形态和符号象征非常接近美剧《黄石》的故事。小虎一家是非常经典且传统的文明与野蛮交界处的【边疆人】(注意小虎的猎人父亲拉弓时采用的拇指扣弦,这是北族技巧),外貌装扮差不多完全是披着狼皮的渔猎民的模样,却又梳着汉人的发髻,而且还有一个强烈的全员男性的符号性存在。从身上的狼皮到脚下的狼爪靴,猎人一族呈现出完全【狼化】的特征,但又无休无止地猎杀着教学供给了他们这一切的【真狼】。
而林林与母狼都是女性,代表了被人类秩序凌迫、威逼、审视、输入的东北亚自然生态的一切(包括原住民、原生动物、原生植被、原生气候)。
情节与《黄石》也有类似之处,边疆居民身份的不明朗与随时转换,文明人加入野蛮人,而野蛮人学习文明人的方法。不太相同的是,《黄石》还表现了荒野一片白板的可规划性与无穷潜能,同时也批判了无序荒野的野蛮暴力,而《林林》中的东北荒野绝大部分时间都是被雪覆盖的贫瘠无生机的存在,在故事的最后,即使小虎已经成为了农夫,大地依然是被雪覆盖的,人与狼隔河相望,但彼此之间再无融合的可能。或者说,故事的最后镜头表达了一种悲情浪漫化的渴望,就是原始的自然生态被第一代英雄主义的拓荒者驱逐之后,沦为农夫的第二代、第三代人依然保留着与荒野中的精灵融合的幻想,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资料图片)
我注意观察了一下评论区,很多山东、河北IP的朋友给出了比较高的评价,甚至有些过度解读、想的太多。而一部分东北三省IP的朋友给出的评价比较短,主要是认为这部作品“平庸乏味”。我觉得这能反映一些深层的立场代入的区别(能指链动了),是边疆拓荒者的发起地与边疆本身的区别,是工程师与被审视者的区别。
能感觉到导演对于竭泽而渔的边疆人是有着一些批判的意味在里面,看导演IP在北京,我猜可能有东北背景,果真如此我是非常能理解并共情的。。
我的朋友圈子对这部评价也不错,一位澳洲友人觉得,这部作品比《阿凡达 · 水之道》出色,他是这么评论的:
澳洲友人:我认为绿眼睛的林林指的是含有一些ANE(古北欧亚猎人,对后世欧亚大陆北部各民族影响很大)血统的部族,比如黄头女真[1],导演用女性符号代表这些东北土著部族,肤色蜡黄、褐眼的猎人则是导演心目中的黄河农夫,但是猎人也学会了很多边疆文化。我看阿凡达2的时候想,代表西方的文化符号一直是阳性、扩张、污染的,这种题材现在已经变得滥俗,但是以穆斯林、印巴人在欧洲的扩张态势,也许不久就会出现用阴性符号代表西欧,阳性的殖民者变成黑发高鼻矮小体毛旺盛的ANF(安纳托利亚农夫,在史前时代取代了西欧本土的狩猎采集者,后来被东欧的印欧人征服)。
影片最后的隔河相望,可以理解为农夫的心智与荒野精灵的欲融合而不得,但如果解读得露骨一点,是否也可以这么想:那道小溪就是阿穆尔河,隔阿穆尔河对望,对岸的狼是俄罗斯、鄂温克人,俄罗斯境内的鄂温克人皈依了东正教,与河这边被驯化的狼产生隔阂。
母狼居住的山洞壁画描述狼群吃人,这里暗示母狼住的山洞曾经是人类住所,人类疑似被母狼种系替换。虽然北欧亚民族包括俄罗斯人并不崇拜狼,但是导演心目中ANE(北欧亚猎人)、EHG(东欧狩猎采集者,印欧人主要来源之一)的符号就是狼,体现了导演对他者的下意识恐惧和对北亚、东欧异类文化的提防。人类学研究指出,狼、似狼的狗是战争的符号,因此天狼星/大犬座α在东西方都象征刀兵。狼、狼狗在ANE文化中是守卫者,比如诺斯神话的Garmr
ANE、原始印欧人、北美土著人认为狼、狼狗是精神世界的守护者,ANF、长江农夫认为狼、天狼星是战争的符号。
我:怎么理解林林说的“他们看起来和我们差不多啊”,无论是种族隐喻还是单纯的人与动物,都长得不一样吧?猎人父亲也说“林林看起来和我们真是一样的”
澳洲友人:林林在狼族中可能也是特殊者,动画中没有母狼变人的描述,因此林林大概类似北魏孝文帝一流人物。
我:最后猎人的第二代也抛弃了狼皮、弓箭、长枪和狩猎生活,选择定居务农,只是依然保留着狼爪靴,这又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已经不当猎人了,但还要保留一个靴子?
澳洲友人:我感觉这暗示了一种可能性,放下弓箭的农民可以转化为猎人,狩猎的对象则由观众自行想象。
这一集虽然瑕疵非常多,但至少作者还是想讲点严肃的东西,而不是单纯的迎合市场或者渲染艺术品味,因此对于我来讲评价是比第一、第二集更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