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本文是对《中国奇谭》第3集《林林》的过度解读。如与原作本意有所不同,纯属正常。


【资料图】

2、本文存在大量剧透,慎入。

3、本文的诞生,经由某乎上的多个答案催发,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成。

一句话概括:

《林林》以林林这一人物为线索,描述了不同阵营在不同环境下的关系,表达了作者期待共存的观点,并指出了共存需要的条件。

人物:

人,是先进阵营的代表,有弓箭,懂烹饪,会种田。

狼妖,是其它阵营的代表,(也许只有幼崽)可以化作人形,茹毛饮血。

故事:

剧情的开始,是孩子闯入了山林——狼妖的活动区域。林林看见了来山里的孩子们,大家一起玩闹,林林还给他们红薯吃。

然后,林林遇到了大人们。

在他们眼里,妖的存在是一种威胁,也是一种资源。身上的狼皮和弓箭,指出了两个阵营现在就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大人们一开始没有认出林林是妖,但林林提到了搬家,又不肯说狼牙是在哪里捡到的,这让他们产生了怀疑。于是,就有了邀请林林去家中吃饭的试探。

我认为食物里是没有加料的。

人的食物本来就比狼妖高级(经过了烹饪),所以林林会开始狼吞虎咽。这里刻画的是一个没有吃过好东西的人第一次吃到美食的状态(极有可能还玩了一个颜色梗……在这里玩颜色梗并不合适,引入了杂乱信息,并且很不中国。但正常人应该不会注意到,影响不大。我也是在某乎看到了某个回答才发现的……)。

然后,林林开始看到模糊的世界,并且无法再变成狼。

我认为,这代表林林接触到了更好的食物以后,丧失了野性,变成了人。模糊的世界是林林的体感,其实她是从狼的视野换到了人的视野。

而守护者们也根据林林的表现确定了她不是人。那她身后就很可能有一只成年狼妖,是一种可怕的威胁。所以他们要引狼妖出来,除掉。

他们在捕杀狼的时候毫不留情,但却用袋子抓捕林林,抓到后也没有杀掉。当林林扑向大人的时候,大人的表情里包含了错愕。

我认为,这代表他们清楚自己可以驯化林林,认为林林是无害的,所以不打算多造杀戮。

由此推断,故事里的人以前可能也都是妖(不够先进),所以他们的鞋底会有爪印。他们以相对和善的态度对待林林,但对摆出凶恶态度的狼妖毫不容情。所以,这种和善,是建立在可以被驯化的基础上的。或者,至少是建立在没有威胁的基础上。

先进阵营有熟食(各种好处),可以借此转化一部分其它阵营的人。其它阵营没有这种转化利器(林林给的红薯孩子吃了没有变化)。所以,哪怕个体战斗力高于人(参考作品中呈现的战斗力),也无法跟人拼消耗,只能采取勤搬家的避战策略,努力阻止自己的孩子被先进阵营转化。

对狼妖来说,人也许是凶残可怕的,因为当所有的狼妖都变成人,狼妖就不复存在了。而对人来说,他们只是在努力把有威胁的狼变成自己的同伴,并消灭那些无法转化的残余威胁。

这,似乎不能完全用对错来衡量,过程却必定充满血泪。并且,这个过程中到底会流多少血,应该是取决于先进阵营的攻击性、人性和双方的实力对比。

先进阵营的攻击性越强,人性越少,就会有越多不必要的杀戮。两边的实力越接近,就要流越多的血。而案例,历史长河里多得很。

但很遗憾的是,作品没有点明这一层,也没有相关引导,导致传达出的东西有点薄。

总之,即便人类不打算多造杀戮,双方的战斗力却太过接近,所以结局差不多是全灭,十分惨烈。然后,故事的时间线跳回了当前,主角在田间忙碌。

我认为这代表时代变了。

此时,不同阵营之间的竞争关系不再必须你死我活,竞争压力没有以前那么大了,有了共存的可能性。

主角踩出了一个带爪印的鞋印,呼应的是”我们是一样的“。

然后,他看到了林林(的同族),一只狼。

这不可能是林林的幻影,因为林林在主角心目中一直是女孩。

这不一定就是林林,因为林林掉下悬崖了。

我认为,这里表达的是,不管这只狼是不是林林,主角心中的林林应该是个女孩子。如果林林变成了狼,那么,就没有林林了。

即便父亲身亡,主角依旧愿意放下仇恨。只要,对面是个女孩子,不是狼。

歌曲:

这首歌就很有意思了……因为在某乎那个答案的启发(x)下,我又在这里发现了一个颜色梗……真的是很不中国……

但抛开这个疑似颜色梗不提,这首歌还是不错的,很中国。

白山黑水 濯我红心(这方水土养育了我)

林下含芝 授汝长生(我有大本事,乐意提供)

不见来路 胡不归去(看不到路,我就回家归隐)

这是中国文人传承千年的风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