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动画,无疑是多年来三体改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还是纪录片阶段就拥有极大的关注量和巨额的资金投入,还能产出如此让观众津津乐道的作品,而且可以带起一路周边二创,确实是相当罕见的。


(相关资料图)

《三体》原著即使算不上是恢宏史诗,但也可以算是一部内容充实的巨著。因为原著是刘慈欣自以为命不久矣时,把自己多年来所有的感悟,都融在了一本书中,可以说,这本三体,抛去了各种奇思妙想的科幻点子,就是刘慈欣当时人生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思。

本部三体动画,则是为了向更多被生活中种种不如意的,疲倦的大众带来一片美妙的精神家园来慰籍的动画作品

无论是动画还是小说,总归是文艺作品,而文艺作品,大多是文艺工作者创作的,笔者粗略地把文艺工作者分为两类,为了方便,暂且不妥当的擅自命名为“文艺家”和“文艺匠”

作为文艺家,无论种类,都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因为在创作时,你的作品就是你对观者的话。你可以取悦他们,用一些聪明的小技巧,比如营造一些信息差来制造反转,比如用一些诙谐的手法来博观者一笑。但是总归,你是和观者的地位相近的,或许你把他们放的与自己平级,和他们探讨对话,或许你把自己放的高一点,想对他们说教,或许你把自己放的低一点,只是想咨询一下大众的意见。

而一名文艺匠,则不同了。他们像是哈巴狗一样,得不停揣测主人的意图,当主人累的时候,就旺旺追着自己的尾巴,表演一些杂技,主人无聊的时候,就去舔主人的鞋,想要来让主人感受一下“什么嘛,我的地位还蛮高的,还有修勾来舔我的鞋呢”。他们总是被迫的营销,卖力的造出一些东西来换取主人的肉排和主人的夸奖。因为他们不太在乎尊严,他们和自己“作品”的观者的地位,从来是不平等的,而且是相当悬殊的,甚至比人和狗还大。

可以说是人和虫子的差距:人类消灭不了虫子;人们需要一些虫子;人们把虫子分为好的和坏的,完全不需要参考虫子的意见而且只看虫子对人是否有害。倘若虫子是顺应人的,人便称为益虫,与人不合的,便称为害虫。

但悲哀的是,虫子不需要努力去讨好人。

一些文艺匠,仅仅是一时愚蠢,不小心把把讨好主人的地方使错了力,就被打为“大边”,诚然是委屈无比的。毕竟讨好的尾也摇了,居然还是被批评,属实是亏了,还不如当个“文艺家”,搞点阳春白雪。就算别人不喜欢,也可以骂人家不懂行。这时候,居然还蹭上了另一些“文艺家”,看到人家既有名,又有利,就像把人家也拉到哈巴狗的名列里来。说人家的作品不过是另一种媚俗。

在文艺创作前,或许至少先给自己分个类,是属于家还是匠,是想当人还是当够,最好想个仔细。

想当“家”,就要做好被雪藏,被无视或误解的思想准备,想做“匠”,就拉下尊严,尽情的去讨好大众。

当然,当够和当人只是一种选择。毕竟大家不可能一直与智者交流,与思考者探讨,大家是会累的,是需要通过和修勾玩来放松心情的。这两种选择是两种创作态度,并不一定有什么高低贵贱。虽然有人看不起够,但没人会在街上随便踢狗对不对(当然,如果是疯狗则另当别论)

总而言之,我们并不能因为你的选择而指责你,但我们可以在你选了不同的选择后用不同的视角来看你。你披上了“文艺家”的马甲,却充满了铜臭,腆着脸给人端上一碗消化不良的人排遗产生的物质,还不让人对你有微词,那岂不是有些为难大家。反正在那些排遗物上桌时,那层“文艺家”的马甲就掉了,剩下的是一个消愁,自以为是的表演着。就趁着“文艺家”跌落为连“文艺匠”中斗算末流这种因为错位感而有趣的事赚一波流量,在之后,让大家都有正事要干或者单纯看烦了之后。这种消愁,也就成真正的消愁了。

笔者不是很赞同有些观点所论述的这两种形象的同源性,毕竟想要证明两种出发点不同的行为是本质上相同的是相当困难的。而且笔者所说的“匠”所著的文章,并不是“普罗文学”一类的大众文学,毕竟大众文学是带有作者自己鲜明观点的。所谓的“匠”,不在于目标群体是大是小,不在于探讨问题是深是浅,而在于目的是什么,在于出发点是什么。

笔者热爱艺画开天的三体动画,这段时间观看了不少关于三体动画的二创作品和不同up主对三体动画的赞美视频。作为一部优秀的国产动画,能够拥有如此巨大活力的社区和二创环境,是史无前例的。况且,艺画开天在第一集,第二集,第五集中也都表现出了与实力相符的优秀片段这都是值得其他动画注意的。在此,也希望艺画开天可以看清脚下的路,在未来越走越远,越办越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