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资料图】

坦诚地讲,接触到这部番还是由于看到群友长时间的大力推荐和音乐番 and 社恐的招牌吸引的。之前我对日常番的了解并不多,对芳文社的了解也并不多,我几乎是以一个真萌新的身份接触到滚的,可能脑子里只有一些对音乐的认知能勉强沾点边。

但是我很幸运能接触到这部作品。一周目下来,给我的最深的感受就是仿佛回到了2018/19那个时代,给予了我重新回到正道,思考生活的想法。虽然这部作品处处都是加分项,但是在我的心中,孤独摇滚,离神作亦有距离。

大众的“孤独”

一部番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引起大家的共鸣,即与大众真正地进行互动,取得大家心中的理解。不论是成长,挫折这样的可能在人生中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主题,还是单纯的进行轻松愉快日常生活的表达,亦或是对宇宙间永恒谜题的独到认知,都应当如此。

相信有一部分人应当和我一样,看到了波奇酱作为社恐的夸张表现之后选择了继续追下去。这是这部番的特色/卖点之一,也是被广泛认可的相当能引起大家共鸣的地方。由于个人社恐的经历影响,我起初认为这个作者在构思这部番、这些夸张的画面时一定是对这些情节近乎亲身经历过或是留下过很深印象的,后来才了解发现,除了个人的经历,关于波奇的灵感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对作者妹妹的观察。(之前认为灵感来自于妹妹,但是在最新的采访中作者也提到波奇和自己的相似之处)

在波奇社恐的夸张画面与内心深入互动之后,我却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波奇到底孤独吗?

翻漫评翻了一圈回来,有的人认为波奇并不孤独,如果对比网络上的大家的话,她的经历与条件简直好太多了:她在ytb上有旁人看来相当多的粉丝,她有相对好的家庭条件,也能遇到如此善良的大家,阴差阳错(对波奇而言)加入結束バンド,而社恐是对现代人而言看上去很正常的一种现象,如果波奇酱孤独的话,社恐的三次元人可能就会显得一无是处。

也有人认为波奇是孤独的,因为他们与波奇产生了丰富的心理互动,对于刻画的如此生动标准直击本人要害的一个形象,谁能忍住不把她带入自己本身去认识呢?

但是事实上,并非所有人都需要“不孤独”。尽管波奇一直以来都想要走出社恐的阴影,但这并不代表波奇是“孤独”的,波奇有和谐有趣的家人,也有結束バンド的大家,她只是不善言辞得有些夸张,这点也不会因为波奇在哪,和谁交流而改变。

而与此相反,恰恰因为波奇酱内心戏展现的如此淋漓尽致,才使得波奇酱的形象更加完整,也表明她的内心并不空虚,她自己也能做到不“孤独”,交朋友、走出社恐只是波奇对另一种“不孤独”的形式的尝试。

孤独可能与社恐并存,但孤独不应当和社恐画等号。

可能作者一开始是想把波奇酱塑造成一个小孤独的形象,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更多的孤独可能只是来自于观众的广泛共鸣与对于波奇名字发音的固有印象了。

在第一话中,波奇因为无休止地练习吉他变得更加社恐,最终在初中也没能取得她想要的结果。在全心投入练习,对外部世界进行这样那样形式的“除魅”过程中,很容易因为过度投入而深陷其中,反倒被其吞噬。这一点我有很深的体会,在“除魅”的过程中过度投入,反倒会使你遗忘掉孤独,“除魅”过程的本身是很充实的一件事。在每日练习的过程中,既然波奇酱能坚持下来并且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和吉他在一起(在她心中)大概率就是不孤独的吧。

说了这么多,但是这些好像都不重要。作为一部日常番,能够引起大家如此广泛的共鸣,这已经足够了。

下面是一些杂谈。

关于音乐

在孤独摇滚中,对音乐相关细节的处理做的可谓是相当到位了(高赞讲的很细了),据说制作组专门为此查询了很多资料,非常细心,这样的严谨对我而言是一个相当大的加分项。看到有人说编曲不复杂的...人家总共就四个人四个乐器,这也复杂不起来啊,而且编曲简单也不代表歌不好听,从专的首日销量看来,就算有一定的人气加成,結束バンド的歌的质量也一定是过关的。

关于日常化的结局

看到11话结尾的时候想起了四谎,四谎最后也是以演出开始对倒数第二话收尾的,我就期待着12话能带来一场震撼人心的演出撑起整部番的高潮部分,但是事实上好像并没有很高潮,制作组似乎只是想把它做的像日常一般。

当时我是有一点失望的,后来想想,作为一部日常番而言,也并非无法理解。三次元的生活也满是日常,真实生活的高潮多长时间又能出现一次呢?波奇尽管进行了精彩的演出,但是在结束时却使用了正常人看来极为夸张的方式,在本应当升华 or 延续高潮的部分,这个举动对我产生了相当大的心理落差,不知制作组在处理这段的时候是如何考虑的。(没有看过原作,轻喷.jpg)

我在这个细节上可以理解,但也仅限于可以理解。

时间与记忆的回溯

最终话结束后,我的第一感受就是回到了2018-19那个时候,那时的我在学校的电子阅览室里看京紫,没有疫情,没有世界复杂对立的一面,彼时的那个世界还是那般的纯净美好,正如結束バンド的大家一般。

但是这样纯净的世界,大抵也已停留在过去了吧,亦或是只存在于我的记忆中了。

再随便说两句

波奇到最后也没能走出社恐,一个人的性格在短时间内也无法得到大的改变,即使ta想走出自己的confort zone。这样的收尾似乎并不符合番剧中女主的一贯风格,但是又让大部分观者在结束后还能直呼真实,这样如此“接地气”的做法,成功的引起了大家对“日常”的注意与认识,这也注定了滚最终将会取得成功。

音乐(摇滚)、社恐、日常这些元素的融合本身就是一个相当大众化但是新颖的话题角度,确实完美地直击了大众的心底,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话题,这部番很难拥有很多深度理性的讨论,可能在几年之后,大家提到这部番也只是“波门”或者对社恐的共鸣,并不会有很多新的理性独特的思考出现,这也是滚在我心中与神作存在距离的原因。

我也因此在分数上纠结了一阵子。本来想给9分,发现好像还打不出来,那就四舍五入了吧...

写在后面

虽然孤独摇滚在我心中并不能算上神作的级别,但是我还是冲了結束バンド的专。最后还是感谢滚,滚让我在时隔不知道多久之后,再次放慢了生活的步伐进行回忆与反思,从而写下了这些话。以作者在访谈时给读者的话作为结尾吧:

这是一部画面、音乐、故事等多方面都有着闪光点的作品,还请一定前去观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