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ヴァイオレット・エヴァーガーデン」引言-开篇前的碎碎念

我个人是一个泪点略高,但有些奇怪的人。自打入坑二次元以来,有不少令我泪目的剧情,但只看一集便意难平,之后每一集至少哭一次的漫这是第一个。大抵是我关于战争的游戏和电影体验的比较多吧,我能和他,她,他们产生深厚的共鸣。关于战争,关于陪伴,关于亲情……正因如此,想要纪念这份“第一次”有感而发,记成此篇。我真诚的建议所有人,无关乎年龄、经历都应该看看这部艺术品。

薇尔莉特·艾弗戈登

正如标题所言,整个系列从动画到外传到剧场版,都围绕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展开,作为暗线,贯穿全作。以下内容含有严重剧透,若还未观看请不要继续。


(相关资料图)

薇尔莉特的成长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开始,从战争孤儿被吉尔伯特少佐捡到,因处于“大战”之中,不得不把她培育成战争机器。此时,薇尔莉特是只要命令的人偶,只对少佐有感情。再后来,战争结束后在医院治疗,随后成为CH邮政公司的自动手记人偶,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学习人的感情,摆脱人偶的束缚。最后,因送信前往岛屿国家,与少佐于海中相遇。此时,薇尔莉特成为“人如其名的人”。(その名が似合う人になるんだ)

本分段主要论述的就是追寻的过程和追寻的意义。笔者认为,追寻「我爱你」的意义就是追寻「真我」(也可以用《春物》中的「真物」)。薇尔莉特有着丰富的感情,只是在战时没有被激发。战争使她有常人难以达到之体能和心里素质,因而初当人偶时被其他同事嫉妒。叙事结构采取头尾按照时间顺序收束,中间采用单元剧的形式。每一话单元剧都非常的完整,透过薇尔莉特的视角,去感受每一位角色的故事,感受这个战后伤痕累累的世界:有被战争拆散家庭却又坚强相互扶持的兄妹;不懂母亲良苦用心,傲娇却又有一点耿直的人偶同事;因为女儿的变故时时走不出阴影的话剧作家;不喑世事却又初尝恋爱酸楚甜美滋味的一国公主;因为内心的闭塞一直无法踏上旅途的迷茫少年;靠着信件传达对女儿的爱已如风中残烛的母亲;以及想要寻求“爱之意义”的薇尔莉特,等等。本作用丰富的表现手法,几乎完美的色彩、光影运镜,无与伦比的管弦音乐创造一个真实的架空世界。(这也是我想极力说的,他对人物、场景的描写绝了)薇尔莉特在此过程中逐渐“成人”,人是会共情的,看似是她自己在感受人的感情,去理解「爱」的意义,实际上,如果没有她,换做其他人偶是不大可能促成这些事情的。因此,这些旅途不仅救赎了自己,实际上也救赎了他们。

动画中的每一段单元剧,包括薇尔莉特的少佐的主线故事,都令我十分动容。在这个战火刚刚平息的世界里,每一个人都如同社长所说,不停燃烧着,即便战争已经结束了,而身上被这残酷战争印上的烙印,依旧在熊熊燃烧着。最令我动容的,是每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曾经受到过创伤,小到不愿再想起的糗事,大到被战争和病魔夺去亲人,然而每一段故事的最后,他们都鼓起勇气,重新正视生活,背着那熊熊燃烧着的伤痕。“安”和“话剧制作人”这两话是我最喜欢的,看着曾经每一位找薇尔莉特写过信的人,以及这时已经对“爱的意义”略知一二的薇尔莉特,终于能够成为人如其名的“Violet Evergarden”,我真的哭的不能自已。

「爱」究竟是什么,每个人心中对爱的定义都不尽相同,爱的对象也尽然不同,爱的深度与广度也大都不一致。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爱,可以隽永如潺潺流水,也可以迸发如江河瀑布。明明每个人心中都藏着爱,对亲人,对爱人,对身边信任的人,而又为什么出现那么多笨拙的人。爱明明应该是深沉委婉的,却又为什么等人们真正意识到爱的意味,往往伴随着忧伤的故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爱的意义是自古以来,不曾改变的。关于“永恒的爱”,笔者稍后会详细阐述。

紫罗兰永恒花园

一部好的作品,通常从这内容和情感这两个方面分析:内容包括意像、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情感包括人物的切实情感、作者的情感、读者在读之后的情感。而动画的“语言”便是画面。动画电影与真人电影最大的区别在于,动画电影导演可以掌握电影中的每一个元素,每一处细节都是导演想要表达的。而《紫罗兰永恒花园》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导演把控了几乎每一帧画面,并创造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意像以及中心观点。

关于意像,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像”,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正片的意像如薇尔莉特的发型、淡蓝色蕾丝伞、祖母绿宝石、手套、义肢、机械打字机、CH公司印章、信件、自动手记人偶、各种花;剧场版中的灯塔、和片尾曲《みちしるべ》(路标)等等。关于这些意像,有些可用于表达对薇尔莉特形象外貌的美丽描写,有些可用于对战争的憎恶,有些则象征薇尔莉特所追寻的「爱」。少佐的“一定要自由的活下去、活下去、活下去”和「愛してる」就如同灯塔和路标一样,指引着薇尔莉特前行。其次,信件、邮递公司现在看来或许只是一种中下的职业,但在没有通讯的二十世纪初期和十九世纪,信件和包裹寄托他们对家人、爱人、朋友的无限思念和情怀。自动手记人偶就是那个久远年代存在的职业——用巧妙的文笔去书写替人结缘的信。这便是本作和本作外传最核心的中心观点:「世界上不存在不需要被送达的信」,以及「邮递的每一件包裹都是幸福」。正是信件被赋予了特殊的人的情感,所以每一份信都必须送到。这是应有的社会责任,是人之所以为的人的证明。

而本作的中文译名“紫罗兰永恒花园”虽是直译确完美表达了题目的含义。紫罗兰花朵茂盛,花色鲜艳,香气浓郁,花期、花序长,为众多爱花者所喜爱;喜夏季凉爽冬季温和的环境,耐寒忌燥热,一年生的品种在夏季凉爽地区,一年四季均可播种。花语:永恒的美。薇尔莉特的美不用多说,而吉尔伯特最希望的大抵是想让她能有丰富的感情,成为正常的少女,因此才会在取名后说,希望薇尔莉特在长大后和她的名字一样:“你将不再是道具,而且人如其名的人。”(君は道具ではなく、その名が似合う人になるんだ)引用一段评论的话:“她蓝色的眼眸中星辰流转,真挚地注视着这个温柔与痛苦并存的世界。时代在前进,信的时代或许某一天会被代替,但是它传递的温暖却从未改变,留在我们的心里,永恒延续。

笨拙地询问爱是什么的少女,传递出的温暖,冰冷的铁染上温度,露出笑容,留下眼泪,风吹起犹如天鹅绒般美丽的金发。

她用一如水晶那般澄澈的声音,坚定的步伐,温柔的目光与笑容,等待着,寻找着,诉说着,爱的真谛,她爱的人,那个未来。

你已经不是一个道具,而是人如其名的人。”

配角与花语与传说

方才在意象中提到“各式各样的花”,记得有人说过,剧集与电影最大的不同在于,剧集如同长篇小说,适合用于塑造人物形象和世界观(所处时代元素),而电影适合讲故事。看完一部剧集过几年,你或许想不起来具体的剧情,但可以记起那些人物的性格特点。而电影往往更能让人记住故事的剧情和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没有把与少佐的重逢放到剧集中是十分合理且推荐的。作为现实主义框架下一战后的架空世界,本作对与配角的形象塑造也十分不错。虽然大部分有形象的配角只有一集的时间来塑造,却能够让人印象深刻。笔者接下来将把角色发生的故事和故事中出现的花的花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举例。若已经看过本漫可节选花语部分查看。(图片来源于机核网)

鸢[yuān]尾花:别称爱丽丝(Iris)鸢尾花的花语:好消息、爱的使者、想念你、仰慕。蓝色鸢尾花有素雅大方的寓意。

薇尔莉特的同事爱丽丝的名字即取自这种花名。爱丽丝是家乡唯一做了人偶的人,而且还是在莱顿首都,她觉得十分得意,向家里谎称自己是十分有名的人偶,但实际上她之前没有收到过一次指名委托。或许是命运使然,她第一次收到的指名委托,来自用她曾祖母的名字发出申请的母亲。母亲借给她办生日派对的机会,给很多单身男性发了请帖,实则是为她相亲。围绕生日派对发生了一系列事情,爱丽丝和母亲互相拆穿了对方的谎言。最终风雨过后,爱丽丝的一封信打破了阻隔在彼此之间的冰墙。爱丽丝放下了虚荣,父母也开始理解女儿。父母送别时送的爱丽丝花,其中饱含的是父母的思念,以及愿女儿成长为如蓝色鸢尾花那样素雅大方的女性的希冀。

白山茶,花语:你怎能轻视我的爱情、真情

战争结束后,多罗塞尔的公主在给弗洛格的王子表白的时,采取了积极的攻势,一连写出了多封情书。虽然对方总以各种婉言说自己没有她想的那么好,但公主饱含爱意的多封情书,把白山茶的花语体现得淋漓尽致。

红玫瑰:王子虽然一直婉言谦逊,但同时也在接受着公主,从玫瑰和信中的内容来看,实际上王子一开始就爱着公主,并且爱意逐渐加深。最后王子亲手递出的一支玫瑰,成就了这份爱情。

艾斯特莱雅:Astraia,意即“星女”,罗马又称Astraea,是正义女神、星空女神、纯洁女神。朱斯提提亚:Justitia,是正义、司法女神。这位女神的造型混合了希腊的忒弥斯、狄刻、艾斯特莱雅等诸女神的形象。

沙哈尔:shahar,意为“黎明”,是乌加利特万神殿(the pantheon of Ugarit)中的黎明之神。天文台用黎明之神沙哈尔命名。天文台科长名勒维耶。奥本·尚·约瑟夫·勒维耶(Urbain Jean Joseph Le Verrier)(1811年3月11日-1877年9月23日)数学家、天文学家,计算出了海王星的轨道,德国柏林天文台的天文学家伽勒根据他的计算观测到了海王星,这一年,勒维耶35岁。月球和火星上各有一个撞击坑以他命名,海王星的一个环和小行星1997号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天文台话男主里昂在后面演员表中姓Stephanotis。

Stephanotis:千金子藤,花朵香气浓密,通常是蜡状和管状的白色花朵,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千金子藤是一种美丽而又娇贵的植物,它不适应温度的突然变化,冬季需要持续的凉爽条件。和里昂傲娇的性格很贴合。

Magnolia木兰花,是这话的主人公“安”和其母亲的姓氏。木兰花先开花,花谢后才长叶,所以木兰花开时满树洁白,毫无杂色。

花语:高尚的灵魂。

这话中的母亲如木兰花,女儿安就如木兰叶。母亲身患重病,深知自己时日不多,无法陪伴女儿成长。于是母亲想到了一个办法——写五十封未来的信,女儿每次生日的时候寄出一封。

虽然母亲人不在了,但是信,母亲的爱,每年都会准时到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斯人若彩虹 遇上方知有

在此,我必须向京アニ(京都アニメーション京都动画)献上崇高的敬意并缅怀于2019年京阿尼纵火案中的逝者,没有你们便没有如今这些动人的故事。作为轻小说改变动漫,最难办的大抵就是版权问题。之前,京都动画只能蹭角川的版权帮做轻改,实际上挣不到几个钱还要看人脸色,于是便有了“KA ESUMA 文库”。本KA文库的作用就是用本社自制动画的高水准来吸引轻小说投稿,这样自己能握住版权,钱也能流进自己口袋。“ka文库”体系下的动画作品包括《中二病也要谈恋爱》,《境界的彼方》,《玉子市场》,《Free!》,《无彩限的怪灵世界》等等,以及本篇的安利对象:《紫罗兰永恒花园》。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KA文库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不错的作品像《中二病》第一季和《玉子爱情故事》,而《中二病》第二季虽然动画质量依旧上乘,但文本质量明显下降。《无限彩》甚至一度成为京阿尼黑历史。在此期间,制作委员会制度的动画《甘城辉煌游乐园》和《吹响吧!上低音号》反而产生了不错的效果,前者虽为天闻角川轻改,但完全是看在作者贺东招儿的面子上动画化的。而后者则是则是改编自宝岛社旗下武田绫乃原作小说,加上花田十辉脚本方面的稳定发挥,质量和文本都乃上乘。而之后《小林家的龙女仆》和《声之形》确乎又敢于创新,前者摒弃了京都动画一贯的风格,后者又敢于挑战敏感话题,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谴责中国国家电影审查局,真正的反应社会问题的部分删完了还看啥?而且又不是中国独有问题,删除反而显得做贼心虚,和《隐入尘烟》一个样)。

最后关于《京紫》,令人欣慰的是,《京紫》单元剧部分的章节,呈现的效果都非常的好,我虽然在前文稍微对晓佳奈在小说中的文笔甚至有一些嗤之以鼻,这放在国内也不过就是网文的标准水平,但是她构思的故事真的非常打动我,尤其是第十话给写信的桥段,虽然我看了开头十分钟就大概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有些泪点高甚至这种故事看多了的观众,会觉得内心毫无波动,但当片尾曲响起,“安,你十岁了”的话语响起,我却依旧止不住眼泪哇哇的掉。

在前面我曾说过,这部作品“用丰富的表现手法,几乎完美的色彩、光影运镜,无与伦比的管弦音乐创造一个真实的架空世界。”《京紫》的动画风格是极其接近现实的,为了还原现实的真实光追,晕影变化,战场效果,京阿尼花了很多心思。角色的每一个动作、表情、细节,运镜都极其有真实电影感而并非动漫。(如外传开头,薇尔莉特乘坐火车对于站台,车站,城市,海港等等的1分26秒运镜,最后才聚焦到人物身上,展现了绝妙的战后巴黎。

当然,世间没有完美之物,即使是《京紫》也有不美的地方,先不提外传和剧场版,原作中越接近末尾节奏越毛躁,这种毛躁一方面是过度紧张的氛围导致,另一方面就是剧情节奏过快,没有了之前完成委托时的美轮美奂与人情,而堂堂凡尔赛协议签订仪式前战胜国特使的火车,居然连安保还要靠手记人偶是不是有点牵强?军部早干什么去了?整节火车被人潜入就算了,全程没看到几个法军士兵。也不符合客观逻辑。

但无论如何,单单《ヴァイオレット・エヴァーガーデン》小说是不可能有这么高的成绩的,甚至无法走出国门。恰日标题所言,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随着京阿尼的名号越来越响,定然会有更多人投稿更丰富的小说。愿京阿尼能创造出更多如《京紫》《冰菓》《轻音少女》《声之形》等高质量、引人深思的动画。谈到引人深思,我就要提本作最核心的标签——反战。以下内容涉及到历史和现实主义批评,如不感兴趣可自行跳过。

悲剧的根源,关于凡尔登战役

首先,我想先说说关于薇尔莉特·伊芙加登和少佐吉尔伯特参加的“决战”,根据剧场版中建设的艾菲尔特塔可以推断出,薇尔莉特·伊芙加登所处国家原型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也即一战时期的法国(1840-1940),同时,根据动漫画面展示的地图和我个人经历(曾在《战地1》中也曾多次参与此战役)可以判断出,他们参加的战役是凡尔登反攻战役中的法乌克斯要塞反攻战(不排除其他要塞如杜奥蒙要塞的可能性)。而剧中的“大战”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关于凡尔登,它是巴黎的门户,其意义相当于天津于北京,旅顺于东北。是兵家必争之地。简单概括就是1916年2月25日,杜奥蒙要塞沦陷,但法军顽强抵抗,加上索姆河战役爆发,德军力不从心,于1916年10月21号被反攻夺回。同年12月11日退回战役原点。法军损失54.3万人,德军损失43.3万人,死亡接近百万人。

一战与之前的战役最大的不同在于,之前的战役大部是冷兵器的,可以凭少数的能力力挽狂澜,而一战是彻底的现代战争,坦克、火炮、炸药、毒气……是所有新式武器的大杂烩。这就导致一个根本问题:人命不值钱了。同时,因为虚假的战争动员宣传(如剧场版中小岛上老人所说的“本以为打完仗我们可以活的更好,但反而大不如前,我们失去了几乎所有的男人”)和高层军官不在乎基层士兵(凡尔登战役有70%的法军参与,而德军只有20%参与)这就导致士气低落,和对战争的恐惧。说到底,一战没有二战那样明确的思想、阶级层面的反法西斯,不过是帝国主义的分赃战(或者说转变向资本主义的利益冲突战争),是可以避免的。既然已经发生,便要好好结束,而这场“终结一切战争的战争”又因为协议问题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后,关于战争带来的危害,除了那些经济损失,家破人亡的惨案,我更想说的是无人问津的战争孤儿。毫无疑问,打红眼了,人和野兽没有区别,甚至比野兽更加野兽。战争破坏导致的孤儿是最可怜的,请你想象,一群衣衫褴褛的孩子在废墟瓦砾上艰难的爬行,腿,脚,手全部磨破出血,方圆十里尽是毒气染过的天空,遍地残尸,无助的哭喊亲人的名字。另外关于“少女兵”我个人认为,在欧洲不会出现童子军,不说非人道的纳粹后期用童子兵,在一战应该还是没有的,但那时女性无权利,(大佐曾让吉尔伯特用完薇尔莉特就扔)也无法完全确定。愿世界无战争。

尾声-京紫的评价

我对《京紫》的评价是有多高就多高。结构清晰,剧情绝佳,音画搭配合理,质量上乘。中国国家电视总台cctv6对本漫的评价是:“伟大的动画,就是抹去了时间的刻度,跨越了空间的举例,始终完成了‘陪伴’这两个字。”无论是反战、爱情、催泪、亲情……本漫的任何一个标签都可以高准度实现。同时,与《声之形》类似,《京紫》的故事较远,是一战战后1919-1939的战后黄金时代,且基于真实历史进行架空设计,而非《冰菓》的校园日常推理番或《境界の彼方》的半现实半架空捉妖番,对于战争有较强的批评,具有现实意义。虽说同时期的《国家队》也有对战争的批评以及儿童战争,但笔者认为,《国家队》是一部好的作品,但不及《京紫》的故事更感人、更清晰、更易懂。同时,如引言所说,笔者对战争有一定了解。笔者认为,在战争中杀人不必忏悔。战争本是你死我亡之事,不应该对敌方士兵仁慈,即使是无辜的人。现代战争不过是精英的博弈,这也是为何战争审判只审判战败国的军官和领导人的原因。当然,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未来风云莫测。但人道主义的光芒只会越来越闪耀。同时,《京紫》也间接说明了,和平的不易以及身处和平时代应多用爱去看看这个世界。笔者祝看到此文章的人今生能够顺利,不辜负每一份爱,都能追寻到「爱」的意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