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了在66米高大坝爬上爬下的水工测量任务,北京市密云水库管理处水资源高级工程师高海伶擦擦脑门的一头汗,倚在坝头恢复还急促着的心跳,向北远眺仿佛垂手可得又一望无际的密云水库,再向南远眺正在进行补水的白河……

这个画面是高海伶在工作岗位上最平常不过的画面。从23岁大学毕业,她就一直坚守在密云水库防汛安全、工程安全一线,一干就是22年。

专心致志对待每一次测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1年10月1日,高海伶在坝上测量时,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当天,密云水库水位达到155.30米,蓄水量35.793亿立方米,是密云水库建库61年以来的最高的蓄水量纪录。同时,密云水库正在向下游潮白河进行生态补水,补水量已经超4.6亿立方米。彼时,站在高66米的白河主坝上,亲身经历这一对密云水库有巨大历史意义的时刻,高海伶的心中充满了自豪感和幸福感。

22年来,高海伶平均每两天就要上坝测量巡检一次,每次步行3到5公里。在测量巡检过程中汗流浃背不说,雨雪天气遇到道路湿滑、崴脚栽倒、雨伞雨衣不起作用都是家常便饭,但她毫不在意。在她心里,准确地完成每次的测量任务才是最重要的。

一次夏天观测,高海伶像往常一样打开测压管的盖子,发现一只黄绿相间的蛇盘居在里面,她先是吓了一跳往后退了几步,但是见蛇未动,一心只想着完成测量的她,就在还不及棋盘宽的测量空间里、在蛇的注视下,完成了测量任务。

直到回到办公室,高海伶的一身冷汗才下来。随即,她开始担心第二天同事打开测压管盖可能会被蛇咬伤,赶紧和同事一起上坝将蛇驱赶到了附近的树林里。

一丝不苟对待每一条数据

2021年的汛期,雨仿佛就没有停过。密云水库蓄水量连续历经十连跳,从23亿立方米突破至33亿立方米。水库水位一天一个变化,“保安全、多蓄水”,在这个难得的丰水年,拦蓄洪水、削峰错峰,减轻下游防洪压力,充分发挥防洪效益,成为当时密云水库管理处的首要任务。而统筹决策水资源调度的依据,就来自于一线水文工作者的监测数据。

根据要求,在密云水库高水位运行期间,水位观测、降雨量、大坝沉降位移观测次数及观测报告要每天进行一次。强降雨时,水位和降雨量监测增加到一小时报,雨后,还要进行雨后巡视和区间入库河流的流量测量。其中的工作压力和难度可想而知。

一次测量中,高海伶发现一副坝测压管的数据异常。她多次上坝复测,对比往年资料、翻阅书籍和论文,查找数据异常的原因,但都找不到原因。汛期水位上升幅度迅猛,在巨大的压力下,高海伶坚信自己对大坝的各项认知,坚定自己一定能找到答案。她冒雨在坝上反复寻找可疑点,最终查明原因:原来是友邻单位的管道损坏,水渗入大坝,才造成了数据异常。

孜孜不倦地潜心学习

一心扑在专业上,认真、严谨、好学,是单位同事对高海伶最多的评价。20多年前,来密云水库这个地处偏僻山村的大学生并不多见,高海伶是其中一位。这位身材娇小、娃娃脸的大学生,没有让老一辈水库人失望。

上班几年后,高海伶就报考了清华大学的水利工程专业,进修研究生课程,并顺利拿下工程硕士学位。她坚持每两年一篇高质量的论文,还参与单位的各项预案、手册、制度汇编、专业书籍的编制工作。发现问题,与她讨论,遇到不懂,向她请教,成了高海伶所在班组同事的共识。

回忆起在专业期刊上发表的9篇论文,高海伶说自己的论文产量并不多,但爱钻研、实践新方法的学习习惯一直保留着,皆因对水库事业的热爱和坚守。她认为,通过写论文得出研究结论,是对水文工作者巡视、测量得到的庞大数据的提炼和升华。

耐住寂寞静获芳华

高海伶和许多水文工作者一样,在风雨里工作久了,夜里听到下雨声、打雷声,即使不值班也睡不着觉。但正是这样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换来的是密云水库的安全和健康。

“只管攀登莫问高”,是高海伶在遇到困难时,常用来鼓励自己的话。在她的心中,密云水库的水是蓝的,山是绿的,更散发着金闪闪的光芒。为了密云水库的安全,看似机械、繁重的测量工作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她心甘情愿地在白雪皑皑的大坝上踏出每一个坚定的脚印;在漆黑湿滑的隧洞中凝视每一条裂缝;在烈日当空时将汗水滴落在经纬仪上……

在密云水库的22年,似乎是弹指一挥间,但正是因为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在密云水库的一线,脚踏实地积累工作经验,让高海伶练就了一身本领,她在2022年的北京市水工监测工技能大赛中过关斩将,一举夺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荣获了2023年首都劳动奖章。也正是因为有着无数像高海伶一样默默无闻的水库人,63岁的密云水库仍像磐石般守护着京津冀的防汛、工程、供水、水质安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