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林巴琴是打击乐器家族中的一种乐器,由木棒敲击而成。每根柱子下面是一个共振器,可以放大特定的声音谐波。与木琴相比,马林巴琴的音色更温暖、更深沉、更响亮、更纯净。它的音域也比木琴低。通常情况下,马林巴琴的音节是按音色排列的,就像钢琴的键一样。马林巴琴是一种特殊的乐器。

发展历史


(资料图片)

类似马林巴琴这样的乐器遍布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该乐器本身与现代安哥拉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马林巴最为相似,并共享其名称。虽然它也类似于西非存在的乐器,比如曼丁卡人的balafon,在加纳北部和布基纳法索附近的古尔人中被称为gyil。

在哥伦比亚最普遍的马林巴是马林巴de chonta(桃棕榈马林巴)。该马林巴音乐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哥伦比亚文化的非物质部分。近年来,马林贝罗(马林巴手)和马林巴作为一个整体已经开始淡出人们的关注。尽管如此,这种类型在Chocó和考卡部门仍然很受欢迎。

马林巴琴在中美洲很受欢迎,从墨西哥南部到哥斯达黎加都很受欢迎。中美洲的第一个历史记载是在1550年,当时危地马拉的非洲人被奴役时也在玩这首歌。1680年,危地马拉出现了玛雅音乐家使用木琴和葫芦共鸣器的记录。在18世纪和19世纪,随着玛雅和拉迪诺的合唱团体开始在节日中使用它,它变得越来越普遍。1821年,马林巴琴在危地马拉的独立宣言中被宣布为国家乐器。

在厄瓜多尔,分布最广的马林巴琴是埃斯梅拉尔德亚马林巴琴(Esmeralda marimba)。马林巴琴是非裔厄瓜多尔人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宗教仪式和歌曲都伴着马林巴琴音乐,节日和舞蹈。

马林巴在拉丁美洲第二受欢迎的地区是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的太平洋沿岸。这些乐器是通过非洲侨民带到那里的,它们的文化意义一直保存到今天。

现在,马林巴琴已在全世界广受欢迎,在有记载的历史上非洲、东南亚、欧洲、北美、南美和中美洲都使用过。1850年,墨西哥马琴演奏家曼努埃尔·博兰·克鲁兹(1810-1863年)修改了旧的马林巴琴,改用了木制直琴,延长了琴腿,使音乐家们可以站着演奏,扩大了键盘,用木盒取代了葫芦共鸣器。1892年,墨西哥音乐家科拉松·德·杰斯·博拉斯·莫雷诺通过增加另一排音条,将马林巴琴扩展到半音音阶中,使其包括在内,类似于钢琴上的黑键。马林巴琴这个名字后来被用来指受拉丁美洲风格启发的管弦乐器。在美国,像J.C.迪根和利迪制造公司这样的公司将拉丁美洲的乐器改造成西方音乐。金属管被用作共振器,通过旋转底部的金属圆盘进行微调;最低的音符管是U形的。马林巴琴最初用于轻音乐和舞蹈,如歌舞杂耍剧场和喜剧表演。当时,克莱尔·奥马尔·穆瑟是美国马林巴琴的主要支持者。法国作曲家达瑞斯·米豪德在1947年创作了马林巴琴协奏曲和颤音琴,将马林巴琴引入西方古典音乐。四柄槌用于演奏和弦,从而增强了对乐器的兴趣。在20世纪后期,现代派和当代作曲家找到了使用马林巴琴的新方法:著名的例子包括利奥·贾纳切克(杰努瓦)、卡尔·奥尔夫(安提戈阿)、卡尔·阿马德乌斯·哈特曼、汉斯·沃纳亨策(《年轻恋人的挽歌》)、皮埃尔·布勒兹(《无主之马》)和史蒂夫·里奇(Steve Reich)。

材质

马林巴琴琴条可以由木材或合成纤维材料制成。为了获得最佳音质,红木是最理想的材料,而红木则是价格适中的热门材料。合成玻璃纤维棒通常以诸如Kelon(路德维希-穆瑟)、Klyperon(J.C.Deagan)或Acoustalon(雅马哈)等商标出售。合成材料制成的杆的音质通常较差,与木制杆相比,其衰减时间通常更长,但它们通常更便宜,具有更强的耐用性和耐候性,因此适合户外使用。对于木质酒吧,湿度或温度的变化可能会改变木材内部的湿度水平。这可能会对酒吧的音调和音调产生负面影响。布宾加木(Gubourtia demeusei)和桃花心木也被认为质量可与红木相媲美,可用作马林巴琴棒。一种特殊的红木,Dalbergia stevensonii,只生长在危地马拉南部和伯利兹(以前是英属洪都拉斯)。这种木材的Janka等级为2200,比银枫树硬大约3倍。在音调最低的地方,小节会变宽变长,随着音调的升高,小节会逐渐变窄变短。在调音过程中,从酒吧的中间下侧取木材来降低音调。因此,在最低音高区域中的条也较薄,而在最高音高区域中则较厚。木琴音棒在偏离中心位置敲击时发出最完整的音质,而敲击中心位置的音质则更加清晰。在半音马林巴琴上,如有必要,偶然音也可以在杆的最前端演奏,远离节点(琴弦穿过杆的地方)。在节点上演奏会产生微弱的音调,这种技巧仅在演奏者或作曲家寻找乐器发出的静音时使用。

木槌杆通常由木材制成,通常是桦木,但也可以是藤条或玻璃纤维。轴的最常见直径约为8毫米(1/4英寸)。藤条制成的轴有一定的弹性,而桦木几乎没有弹性。适合乐器的木槌取决于使用的范围。轴末端的材料几乎都是橡胶,通常用纱线包裹。较软的木槌用于最低音,较硬的木槌用于最高音。太硬的琴槌会损坏乐器,适合高音区的琴槌会损坏低音区的音符(尤其是帕杜克或红木乐器)。在低音上,小木条较大,需要较软的木槌才能发出强劲的基音。由于需要使用不同硬度的木槌,一些演奏者在使用四个或更多木槌时,可能会使用渐变的木槌来匹配他们正在演奏的横杠(左边较软,右边较硬)有些槌子,称为“双色”或“多色”,有硬芯,松散地用纱线包裹。这些扬声器的设计在动态范围较大时声音清晰,在动态范围较小时声音更宽广。

现代木琴音乐要求同时使用两到四个木槌(有时最多六个或八个),使演奏者能够更容易地演奏和弦或大音程跳跃的音乐。使用多种技术或“握把”中的任何一种将多个木槌握在同一只手上。对于四个木槌(每只手两个木槌),最常见的握把是伯顿握把(由加里·伯顿流行)、传统握把(或“交叉握把”)和穆塞尔·史蒂文斯握把(因利·霍华德·史蒂文斯流行)。每种抓握方式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例如,一些marimbists认为Musser-Stevens握法更适合快速的音程变化和木槌独立性,而Burton握法更适用于更强的演奏或在和弦和单音符旋律线之间切换。传统的握把提供了更大的动态范围和游戏自由度。握把的选择因地区而异(Musser-Stevens握把和Burton握把在美国更受欢迎,而传统握把在日本更受欢迎),因乐器而异(Burton握持在木琴上比在电颤琴上更不可能使用),也因演奏者的偏好而异。

六个木槌握柄由这三个握柄的变体组成。墨西哥和中美洲的marimbists多年来一直使用六槌marimba握把,但在西方古典经典中,它们通常被认为是非标准的。安倍惠子为六个木槌创作了许多作品,包括她的协奏曲《棱镜狂想曲》中的一部分。其他使用这种技术的marimbists/作曲家包括Rebecca Kite(她于2001年委托作曲家Evan Hause创作了《Circe》,这是一部六槌的主要作品)、Dean Gronemeier、Robert Paterson和Kai Stensgaard。帕特森的抓握是以伯顿抓握为基础的,他的抓握和技术被称为帕特森抓握,甚至被称为金刚狼抓握。帕特森表示,他的技巧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不太重视下层音符(自然音或白音)的块和弦,而更多地强调独立性、单手滚动以及左手(或右手分别为45-6或4-56)的12-3或1-23木槌之间的交替,等等。路德维希·阿尔伯特(Ludwig Albert)最初出版了一部八槌作品,并展示了1995年路德维希·阿尔伯特在传统握把基础上的八槌握把。

乐曲

与管弦乐打击乐部分的其他键盘相比,马林巴琴较少被作曲家使用,尽管1950年后对马林巴琴的兴趣增加了,如皮埃尔·布勒兹的《马林巴琴》。第一支马林巴琴独奏协奏曲《马林巴琴协奏曲》是保罗·克雷斯顿于1940年受弗雷德里克·佩特里兹委托创作的。1940年4月29日,马林巴琴协奏曲在卡内基音乐厅首演,由马林巴琴独奏家露丝·斯图伯·珍妮和古典乐曲首演。马林巴琴的第二首协奏曲《马林巴琴、电颤琴和管弦乐队的协奏曲》是大流士·米豪德于1947年创作的俄勒冈交响乐团委托托马斯·斯沃博达为马林巴琴和管弦乐团创作协奏曲,作品。148年1995年。由管弦乐队和Niel DePonte录制的这首曲子获得了2004年格莱美最佳器乐独奏家(与管弦乐队合作)提名。其他著名的协奏曲包括内·罗罗萨罗于1986年为马林巴琴和弦乐管弦乐队创作的第一协奏曲和埃马纽埃尔·塞朱内于2006年为马林巴琴和弦乐管弦乐队创作的协奏曲。马林巴琴是古典音乐中最受欢迎的独奏键盘打击乐器。流行的马林巴琴独奏曲从初学者独奏曲如米切尔·彼得斯的《雨后的黄色》和更高级的作品如大卫·马斯兰卡的《失恋变奏曲》、利·霍华德·史蒂文斯的《节奏随想曲》和A的《汗变奏曲》莱汉德罗·维尼亚奥。

(本文完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