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不是学影视专业的2,我也不从事影视相关工作拉片还是我的一个业余爱好,有空就把自己喜欢的老电影拖出来反反复复拉片因为不是专业的,所以也许拉了十几次,还能突然发现新东西,这也是一种快乐这次拉孤独摇滚也属于自娱自乐有说错的,说漏的欢迎补充纠正,只代表个人理解,觉得扯淡的可以直接关掉别看(拉第六集之前,真的没有意识到这一集的信息量如此之大)


(资料图)

前景形成画框,强制聚焦虹夏和喜多。背景和强烈的蝉鸣,呼应了之前波奇说自己住在通勤2小时的县外,市内不可能有这么多蝉。同时其实不需要台词就可以知道是夏天了。而夏天和本集接下来的内容又可以呼应产生“试胆大会”的喜剧感。

近景波奇的脚,阴暗的室内,肢体语言显得慌张,没有多余信息。对应,对向,近景两人都脚,明亮的室外,轻松的两人,产生对比。近景波奇上半身,阴暗的室内,肢体语言继续表现慌乱,给出信息:波奇身上有东西,手上有东西,她对今天有特殊的准备。对应,对向,近景两人上半身,明亮的室外,轻松的两人,继续对比。不给脸,所以脸可以让观众自己想象。你想象到了什么,导演并不知道。但是你会觉得这就是导演想要你想象的。一切都是来自于留白后观众的脑补,但是观众会因为自己的脑补觉得:啊,这个剧组太懂我了,他们在我家装了摄像头。

这连续的一堆镜头,我都放在了一起。因为这一系列的镜头,都发挥了一个作用:吓角色,但不吓观众。为什么观众不会被吓到?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个搞笑日常番?因为看到的这些东西本来也不吓人?确实有这方面的因素,但是从镜头上说:这和镜头的视角有关。以上镜头在吓到两人之前的镜头中,两人都是面向镜头的。这种视角我们称为客观视角,在客观视角下,观众获取的信息比角色更多。如果角色是在走向镜头,那么就更可以默认观众处于一个安全地带,有更强的安全感。因此在客观镜头下,即便发生的事情是真的恐怖,也很难吓到观众。相对应的有后来波奇幻想中的一个镜头。

这样的挂在角色背后的镜头,叫做跟随镜头。在跟随镜头中,观众可以获得的信息和角色基本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突然状况就更容易被吓到。尤其是这个镜头刻意把画幅压缩到了4:3,这样的画幅中角色画面占比会更大,遮挡更多信息。可以说,这个镜头如果不提前告诉你是搞笑日常番,那就真的起码会让你感到有点瘆人了。掌握这些镜头语言后,看恐怖片的时候,大家也就更容易提前预判哪些情况下不会吓人,哪些情况下马上就要开始吓人了,提前做好防备。

房间内明亮,房间外阴暗。房间内妹妹和吉米亨在和两位客人亲密互动,波奇一个人在房间外。房间内的人员是近景,画面占比大,房间外的波奇画面占比小。(迫害X1)

这时候喜多依然不太懂乐队,与之前对凉的持续花痴呼应,于之前提到自己对一起玩的系列准备呼应。

画面信息混乱零碎,而且景别往远处拉,拉得越远,画面信息越多、越乱、越碎。慌乱烦躁的情绪演出。

同样是慌乱烦躁的情绪演出。这次增加混乱感的方式是不断增加不同动作的人。

妹妹开门的声音是一个开关,关掉了妄想。

父母很慎重,依然是平时在“一线天”里窥探女儿的站位。这里是波奇的家,是波奇的房间,但是画面里没有波奇。(迫害X2)

波奇坐在两人中间,但是妈妈说话的时候,画面里没有波奇。(迫害X3)

3人镜头,但爸爸和虹夏是对坐对谈的位置。位置安排上,边上的波奇反而显得很多余。(迫害X4)

波奇离开了明亮的房间,经过阴暗的玄关,同时房间里的谈话声变得模糊。因为声音变得模糊,我们不再知道房间里发生了什么。那么等她回去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就不太明晰了。

之前有一个俯拍的镜头,在这个镜头里可以看到姐妹二人都是喝的可乐,其他人喝的都是绿茶。而妹妹的杯子,是不透明的。等波奇回到房间里的时候,因为镜头变成了跟随波奇的视角,所以侧拍过去,桌上就只能看到一杯可乐,和其他人都绿茶对比显得格格不入。(迫害X5)

切电视机,结束餐桌事件。但是要结束餐桌事件不一定要切到电视机,完全可以播父母洗碗的画面,然后在画外音加入电视播报声。那么,专门给到这个画面就有特殊含义。播报在谈台风,划重点。

等到了练习室,全员穿上乐队制服后,这个镜头就很不妙。练习室很亮,但是镜子里的四人很暗,而且镜框类似门框。有一种四人被关在阴暗房间中的感觉。

果然,马上就提到了上文中的台风,出意外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