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军的遮羞布-大运河号事件

宇宙历794年,帝国军为了给腓特烈登基30周年献礼而发动了一次远征,经由费沙获悉此次入侵的同盟军宇宙舰队连忙命令伊谢尔伦走廊入口附近的边境警备舰队展开阵型监视帝国军的动向并等待常备舰队到达。但是因为后勤部的疏忽,这些舰队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得到补给,面对这等窘境,当地政府只得征用100多艘民用运输船组成船团协助运输补给物资,出发前宇宙舰队司令罗伯斯发布命令让护航的同盟军战舰尽量避免战斗,而曲解了司令部命令的护航舰在抵达危险宙域前就抛下需要护航的运输船团调头返航,最后只剩下名为大运河号的巡洋舰继续执行护航任务。

3天后,运输船团遭遇了2艘游猎的帝国军巡洋舰,大运河号在面对必输的结局依然勇敢面对敌军,以自己的牺牲换来了运输船团宝贵的撤退时间,半数的运输船到达了目的地完成了运输任务,剩下的一半则逃到了安全宙域,而损失只有一艘被击沉,一艘被俘虏。但就必要的物资只有一半抵达前线来看,这次的运输任务其实是失败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昙花一现-打击巡洋舰

因为持续不断的与帝国军的战争,每年都有大量的巡洋舰被送回造船厂进行大修,少数在大修结束后会被改装为打击巡洋舰。

一艘打击巡洋舰的攻击力可能看不出什么,但是当成群的打击巡洋舰一起开火时,所产生的破坏力就超乎想象了,尤其是其发射的还是以强大破坏力著称的同盟军激光聚变对舰导弹,没有哪个舰队能承受得住如字面意义上的导弹豪雨。不过因为导弹是弹道武器,所以需要在发射前精确计算弹着点,这点限制了打击巡洋舰的使用。

与极端强大的攻击力相对的是脆弱的防御力,外挂的导弹发射器,全舰各处的弹药库以及需要频繁的停下接受补给,让打击巡洋舰极易成为帝国军的首选目标。正因为作战性能过于极端,在同盟军常备舰队作战序列中只有少量服役,其余大部分打击巡洋舰都配属在同盟军基地和要塞,充当移动火力点。

794年9月,同盟军准备发动第6次伊谢尔伦要塞攻略战,这一次总司令官罗伯斯元帅采用了参谋霍克中校以及分舰队司令何兰多少将的提案,将舰队主力作为诱饵,集中3支参战舰队的打击巡洋舰集中攻击伊谢尔伦要塞外壁,将四层装甲击穿后让液态金属流入要塞内部,最终让要塞自我毁灭。由卡波特少将指挥高速战舰集群负责战场游猎,为何兰多舰队提供掩护。

10月针对伊谢尔伦要塞入口的争夺战中,卡波特舰队全军覆没,同盟军失去了宝贵的战场机动能力,这让何兰多舰队失去了掩护,而此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最终何兰多少将瞄准帝国军的死角,将导弹的豪雨投掷在伊谢尔伦要塞上,很快液态金属表层就被蒸发,露出了第二层装甲,同盟军也首次伤害到了伊谢尔伦要塞。而此时帝国军舰队正被同盟军主力缠住,如果没有莱因哈特舰队的话,那么同盟军将取得胜利。

莱因哈特少将看破了同盟军的作战意图,因此他远离双方主力,将舰队埋伏起来,然后击溃何兰多舰队,并未留下打扫战场就快速冲向同盟军主力,开始攻击其侧翼。何兰多因此幸存下来,攻防战后期,在对舰队再编成后,他下令将帝国军舰队作为目标,但很快就被刚到伊谢尔伦要塞报道的2名帝国军准将米达麦亚和罗严塔尔所阻止。

第6次伊谢尔伦要塞攻防战结束后,这也是打击巡洋舰最后一次大规模运用。在战斗中有优异表现的何兰多晋升中将,担任第11舰队的舰队司令,最终在几个月后的第3次迪亚马特会战中被莱因哈特舰队击杀。

杨舰队的伤心地-列达II

宇宙历794年,费沙联系上了同盟政府,称其手中有一批帝国军的军事技术图纸可以出售。这其中就有帝国军J型巡洋舰使用的超长身管型中口径中子光束炮,采用先进重力制御技术的球形炮座,先进的曲面倾斜装甲以及耐光束涂层的设计图纸等,虽然抱有疑惑,同盟政府还是接受了这次交易。

在将图纸交由技术人员研究后,同盟军得出结论,虽然倾斜装甲可以增加战舰的防御力,但是建造成本也会水涨船高,因此短期内帝国军不会利用此项技术建造量产战舰,而之前收集到的情报称帝国军正在使用倾斜装甲技术设计建造一型新型的大型舰队旗舰时,同盟军高层也认为不过是一艘类似凡赛提级的船只,因此将倾斜装甲技术列为了技术储备。

但是795年9月的第四次迪亚马特星域会战时那艘情报中的新型战舰最初亮相带给了同盟军巨大的震撼,采用纺锥型曲面倾斜装甲设计,全舰涂装了闪闪发光的白色涂层,与以往战舰截然不同的设计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还有其性能上的震撼。在之前列古尼扎遭遇战时,在未开护盾的情况下遭到同盟军第2舰队所属标准战舰拉多鲁在极近距离发射的20CM主炮的射击而毫发无伤。其优异的性能让同盟军再次审视了倾斜装甲技术,并下达了设计一型采用倾斜装甲的新型巡洋舰的命令。

设计局在设计时意识到,新型巡洋舰在未来要面对的敌人应该也是采用倾斜装甲设计,有必要采用更大口径的主炮才能有效击穿敌舰的装甲,所以大胆采用了之前获得的超长身管18CM中子光束炮为基础设计一门新型主炮,因为采用了新型高性能中子加速器的缘故,使得本舰的主炮尽管身管较短,但在射程,射击精度和破坏力上并不输给帝国军的同型主炮。本舰最初计划搭载6门主炮,但是武器舱段的空间和主炮体积以及能耗的限制,且与标准战舰同型的火控观瞄系统挤占了本就不充裕的空间,最终只搭载了4门主炮,就算这样本舰的战斗力已经远超标准巡洋舰。

作为主炮火力的补充,本舰也在武器舱段上下处各安装了6门中口径荷电粒子炮作为副炮群,平时作为防空火力,必要时也可利用电磁场控制弹道向前方发射。 这一点和帝国军同期设计的吕贝克不谋而合。同时在两舷也各安装了15门舷炮。

战舰的设备布置也参考了帝国军战舰,大多安装到了战舰内部,这样使得战舰甲板显得十分整洁。但是这也造成一个问题,就是司令塔只能跟休伯利安级一样设置在甲板上,当然为了安全设计师可谓是下足了功夫的,比如倾斜装甲到巴萨德冲压发动机处向下延伸,形成一个坡度,舰桥就设置在此处,这样倾斜装甲就能挡住大部分的司令塔结构,而且在倾斜装甲的坡顶位置还安装了2台护盾发生器,可以给司令塔提供额外的防御,不仅如此,在设计师还参考了驱逐舰的设计,在司令塔位置的两舷处安装了一个由11门小口径荷电粒子炮组成的防空炮阵列,这一型防空炮具有超高射速的优点,可以有效对抗帝国军战斗机。在护盾发生器和舰桥之间是4座与标准战舰同型的VLS,可以发射高威力的激光聚变导弹。舰桥还是采用了标准巡洋舰的样式,并未使用R型巡洋舰的舰桥模块,是因为本舰还是预生产型,等正式量产后会根据作战需要进行改装的。

新型巡洋舰舰身设计得整体修长,长宽比与标准战舰有些类似,设计局也有意让其执行一部分高速战舰的作战任务。为此特意安装了标准战舰的反应堆,并优化了设计。推进器也是全新设计的大推力型号,可以选择多种输出功率。与标准巡洋舰相比输出功率提高了40%以上,这使得新型巡洋舰具有不输给高速战舰的加速性和高航速。缺点就是推进剂消耗量大大增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舰桥后部安装了增大的2个纯水罐,容积和埃阿斯级所使用的纯水罐差不多大,为了延长续航力,设计师还首次在舰队旗舰外的战舰上安装巴萨德冲压发动机,这极大的缓解了推进剂的消耗。在推进器上方则是斯巴达尼恩的机库,与标准巡洋舰的半开放机库不同,本舰的机库采用全封闭设计,可以降低被诱爆的风险。兼做亚空间稳定器的导流板并未采用标准战舰的复式结构,而是改回了休伯利安级那种单层结构,这并不是走复古设计或是节约成本,只是因为磁场控制技术的发展,不再需要复杂的多层导流板而已。

本舰舰长486米,舰高62米,舰宽55米,比标准巡洋舰长了114米,但是因为高度自动化的缘故,船员反而要比标准巡洋舰少,额定载员为326人,实际作战中只需要100人左右就可以操作本舰。796年6月,海尼森第一造船厂开始建造新型巡洋舰整备计划的1号舰和2号舰,期间同盟军发动了大远征,但是以惨败告终。为了振奋军心和民心,同盟军一改往日的遮遮掩掩,开始大张旗鼓的公布了新型巡洋舰和新型舰队旗舰,同时向同盟国民发起新舰征名活动,最终本舰被命名为列达级高速巡洋舰,并于797年2月举行了列达I号和列达II号的进宙仪式,本来紧接着应该进行新舰的测试航行,但是此时海尼森已经被阴谋所笼罩,2艘列达级系留在海尼森第一宇宙空港内直到4月18日,这一天救国军事委员会发动政变,参与政变的第11舰队封锁了宇宙港,这一情况直到8月底政变失败后才得以改善,9月2日,列达级开始进行海试,期间对战舰性能进行了各项测试,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是在防御力测试上,在不开护盾的情况能够在中距离弹开标准战舰的20CM主炮。9月25日通过验收正式服役,10月1日编入第1舰队,10月10月与新服役的战舰组成训练舰队前往伊谢尔伦要塞并编入驻留舰队,而作为交换,原来的历战老兵们则返回海尼森编入新成立的部队。

为了尽快提升新兵的战斗力,798年1月,亚典波罗少将指挥一支由2200艘战舰组成的分舰队从伊谢尔伦要塞出发,执行最前线的警戒,巡逻已经最重要的新兵训练任务,列达I和列达II也在这支舰队里,不幸的是,他们与帝国军艾兴多夫少将率领的巡逻舰队遭遇,双方的战舰数量差不多,这应该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不过同盟军这边新兵数量太多,不听指挥导致各个部队失去连携,失去指挥的新兵出尽洋相,比如为了闪避炮火多艘战舰相撞自毁,又或是被友舰误击,列达I就是一员,它被后方的友军巡洋舰命中推进器,当场轰沉,列达II则因为配置在本阵从而幸运的躲过一劫,坚持到救援舰队的到来。

3月10日,杨威利一行人搭乘列达II前往海尼森参加审查会,仅花了3个星期就到达了海尼森,在互送秘密就在列达II在宇宙港等待杨威利时,帝国军也对伊谢尔伦要塞发动了进攻,审查会只得暂停,列达II也和5500艘战舰一道回援伊谢尔伦要塞。在航行中,杨威利向4位指挥官讲解了作战计划,这个计划实际风险性极大,要求百分百信任伊谢尔伦要塞同伴的判断,不然双方都只会沦为被各个击破的对象。所幸尤里安已经识破了帝国军的战略意图,反过来将计就计配合救援舰队完成了对帝国军舰队的前后夹击,最终赢得了第8次伊谢尔伦要塞攻防战的胜利,此役也全灭了艾兴多夫分舰队,为年初的失败报了一箭之仇。

接下来的日子里列达II参加了杨舰队所有的战斗,包括伤亡率高达75%的巴米利恩会战也毫发无损的幸存下来,在巴拉特合约签订后,同盟军开始按照合约内容销毁战舰和航母,而列达II因为是巡洋舰而再次躲过一劫,被编入巴拉特星域守备舰队。这样平静的日子仅仅过去了2个月,7月22日,在雷内肯普的不断施压和同盟内部仇视杨威利的权力集团的教唆下,议长列贝罗下令逮捕杨威利,这激起了杨威利集团的反抗,在周密部署下,他们不仅救出了杨威利,还绑架了列贝罗和雷内肯普作为人质。亚典波罗先行一步前往宇宙港挑选战舰,考虑到之后的补给难度,他选择了列达II作为逃离海尼森的方舟,并要挟同盟政府提供充足的补给物资,为此列达II的各处都塞满了物资,连斯巴达尼恩机库都装的满满当当。7月25日晚上,杨威利一行人乘坐列达II离开海尼森前往达延汗补给基地。    

在经过讨论后,杨威利决定接受邀请,并乘坐列达II前往,而选中列达II的理由也很简单,列达II在杨舰队中已经是一艘不逊色与尤利西斯的幸运舰了,杨威利搭乘它出行也能讨个好彩头,而且万一出现什么状况也能利用高航速逃回要塞。就这样5月25日,列达II驶出伊谢尔伦要塞,开始了它最后一次航行。6月1日凌晨,地球教利用安德鲁·霍克混上了列达II,成功刺杀了杨威利,尤里安在接回杨威利一行的尸体后,放弃了列达II,任其在宇宙中漂流。

列达级作为同盟军新一代战舰的开山之作,给了疲软的同盟军一针强心剂,如果能够量产的话可以提升同盟军的战斗力,但是内战的爆发彻底断送了同盟军的恢复能力也断送了列达级的量产的可能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