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沧海史宿


(资料图)

编辑|沧海史宿

动画电影《心灵奇旅》是由彼特·道格特执导的。影片讲述了一个关于追逐梦想的故事,男主人公乔伊·高纳渴望成为一名爵士钢琴家。他的冒险开始于与一个名叫“22”的灵魂相遇,后者对生命充满厌倦。两者携手踏上了一段寻找生命意义的旅程。

电影强调珍惜当下,这是它的核心理念,也受到了观众的广泛认可,票房也不俗。影片中呈现了多个不同的空间,包括现实世界、培训灵魂的“灵魂工厂”以及通往生命尽头的“尽头空间”。

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改变传统的空间观念,将空间的概念引入社会理论框架中,这被称为“空间转向”。

李显杰在他的作品《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中将电影的叙事空间分为三类:画面构图空间、镜头运动空间和整体影片空间。

在《心灵奇旅》中,主人公通过在不同空间中作出选择来决定人生的方向。影片巧妙地运用了镜头运动和整体影片的空间变化,通过画面的颜色和物理特点等方面来表达电影的主旨。

奇幻的镜头空间

我们谈到了“镜头空间”,它是在时间线下展示活动影像的一种方式,可以看出它非常生动。通过画面的布局、声音的设置以及镜头的移动,我们详细地理解了“镜头空间”如何传达故事的意义。

换句话说,镜头空间是电影中呈现出来的场景、构图、光影等视觉效果。

在电影《心灵奇旅》中,主人公乔伊·高纳掉进了一个正在修建的井里,他的身体消失了,灵魂来到一个巨大的光圈前。影片通过画面的布局巧妙地展示了故事的空间情境,从这里开始引导我们进入故事。

(一)磅礴的“尽头空间”

巴赫金认为小说中主人公的关键之处在于通过叙述自身和周围环境来对世界进行评价。电影中的男主角乔伊·高纳,他想要成为一名爵士钢琴家,但与他妈妈的想法不一致。

一次因为赌气走上街头,他掉进了正在施工的井里,这也是电影背景的开端。随后,电影根据主角的经历在色彩和画面等方面进行了变化。

在电影中,当乔伊掉进井里时,背景整体呈现黑色。他变成了一个代表灵魂的光点,站在一座向上倾斜的桥上,桥的一侧是一个巨大的光圈,桥的另一侧则是成群的灵魂,光圈代表着生命的尽头。这个场景将整个画面填满,被称为“尽头空间”。

“尽头空间”整体呈现黑色,由细长的桥梁和巨大的光圈构成,它们的颜色都是荧光蓝色,与黑色背景形成鲜明对比。在这里,乔伊只有灵魂存在,他的失望和对生活的不满通过这个“尽头空间”转移到了灵魂层面。画面所呈现出的“尽头空间”表达了影片探讨的主题,即理想与现实的价值。

光圈位于桥的尽头,象征着生命的尽头,这种排列方式在空间上暗示了深刻的隐喻,光圈的庞大与乔伊灵魂的微小形成鲜明对比。原本乔伊正要迎来实现梦想的时刻,但他却因为生命的结束而变成灵魂,来到了这个“尽头空间”,将面临被吸入庞大光圈的命运。

影片借助这里光圈巨大的外观、黑色背景的未知感以及主角无法实现梦想的现实,成功地创造出紧张刺激的氛围。同时,主角对于自己即将失去的表演机会的挂念以及无法参与表演的矛盾情感,为后续影片主题的呈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梦幻的“灵魂工厂”

在电影中,有一个地方叫做“灵魂工厂”,这是主角乔伊的灵魂跳进“尽头空间”光圈后所到达的地方,也是灵魂诞生的地方。

在这里,灵魂需要集齐勋章,这样就能够获得返回地球的通行证,重新回到人间。主角跳进光圈后来到了这个“灵魂工厂”,光圈就像是电影中不同空间之间的桥梁,将主角引入了“灵魂工厂”。

整个“灵魂工厂”呈现出渐变的粉蓝色调,地面像是柔软的地毯,即使掉落在上面也不会受伤。

在这里,灵魂可以自由地跳跃、建造房屋和学习。主角的灵魂也在导师的引导下,从最初的暴躁变得更加耐心和探索。在这个地方,灵魂接受了一系列训练,其中之一是“寻找生命的火花”,只有找到这个火花,他们才能够重新回到地球。

而“灵魂工厂”中梦幻的环境和自由活动的物理特性,让主角乔伊的灵魂暂时得到宁静。在这里,他们可以随意探索、创造,还可以通过一个球形的框架俯瞰地球。这种视角和观望地球的空间,象征着主角在找到人生价值后获得新生。

同时,在这个环境下,影片的情感从“尽头空间”的着急转变为在舒适环境中的悠闲,为主题“珍惜当下”的生命价值创造了空间氛围,电影的核心思想在这个地方得到了进一步的呈现。通过这个情节,影片巧妙地展示了如何寻找生命的价值,为后续故事的叙述打下了基础。

(三)灰暗的“悲惨世界”

不仅帮助乔伊找到了生命的价值,还引入了一个新的角色——厌世的灵魂“22”。由于乔伊与“22”发生争执,两人进入了一个名为“灰暗地带”的第三个空间。这个地方是那些迷失、困惑的灵魂所在之处。

整体的色调呈现深灰色,灵魂在这里看起来庞大而沉闷。与“灵魂工厂”不同的是,灰暗地带充满风沙,乔伊的灵魂在这里游走时,风沙、雪花和杂物不断飘过。

地面上散落着大块的灰暗物体,它们飞驰而来,袭击着主角。从角色的对话中得知,这些灵魂因为负面情绪而受困于此,这里的物体沉重且色调昏暗,与“灵魂工厂”的轻盈明亮形成鲜明对比。

导演常常通过镜头的运动来展示画外的空间。这种方式能够将画面内容逐渐推向远处,以突显画外空间的存在,同时也能够引导叙事的转移。

在灰暗地带,主角乔伊和“22”帮助那些迷失的灵魂找到回到光明地带的方向。他们的帮助使这些灵魂重拾信心,找回内心的平静,画面的明暗变化也随着情感的变化而频繁转换,最终回归平静。

这三个地方分别代表了电影主题的三个要素:“尽头空间”代表失去意义的灵魂, “灵魂工厂”代表寻找生命价值的灵魂,灰暗地带则代表被负面情绪困扰的灵魂。而整部电影的意义则体现在“影片空间”中,即整个电影所要传达的核心思想和故事内容。

通过不同景象的大小、明暗的变化以及构图的对比,这些空间呈现出各自独特的特点,分别揭示了结束、寻找和抗争的阶段。

影片以这些空间为基础,展示了“尽头空间”的结束、在“灵魂工厂”的寻找,以及在“灰暗地带”与负面情绪的抗争,形成了影片的空间叙事框架。同时,影片巧妙地利用画面和色调来表现相应情绪,与主题相呼应。

视角转换灵活,建构情节空间

在电影屏幕中,场景的呈现也同样新的,通过构图的平衡可以创造出强烈冲击的效果。从影片的故事情节出发,角色的特点和设定又进一步完成了叙事空间的转换。

电影通过“灵魂工厂”等空间的变化,突显了主角对理想的追求。在空间的转换过程中,主角遇到的其他角色通过与他的对话,传递了影片的核心思想,也对主角的想法进行了洗礼。

这些角色的交流,呈现出电影的主旨,即生活本身就是有意义的,而积极用心地生活更是对自己的一种恩赐和奖励。

(一)两个灵魂的救赎

影片中的主人公乔伊的生活并不顺遂,他热衷于爵士乐,渴望有机会登台演出,但长久以来都未能如愿。最终,他终于有了上台表演的机会,但由于兴奋而忽视了交通安全规则,结果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与此同时,有一个灵魂叫做“22”在灵魂工厂接受教育,他调皮捣蛋,对生活感到厌世,迟迟无法找到人生的意义,一直滞留在工厂里。

“22”和乔伊的灵魂意外交换,这让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产生了交集,彼此得以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各自的人生。在返回人间的过程中,乔伊的灵魂进入了一只猫的身体,而“22”的灵魂则进入了乔伊的身体。这场灵魂的互换创造了一个故事情节,让“22”和乔伊从第三人称的角度重新体验生活,审视自己的人生。

在过程中,“22”开始感受到生命的真切,他在乔伊的身体里体验到现实世界的方方面面,虽然会感受到疼痛等情感,但他也能感受到在灵魂工厂中所无法体验到的触摸物体的真实感觉。

这种新的视角不仅让乔伊能够审视自己,看清自己因过于执着而错过生活中的美好细节,他开始珍惜眼前的每一刻。而对于“22”来说,这个新的身份给了他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他开始尝试去体验之前一直回避的事物。

在乔伊的身体里,他开始感受到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彩,尽管其中可能伴随着疼痛,但他也能体验到灵魂工厂中所没有的真实触感。他甚至在阳光下接住飘落的树叶,感受到那种真实的触感,这使他逐渐爱上了这个世界的日常,也找到了自己一直以来所缺失的那份生命的“火花”。

主人公乔伊经历了与“22”灵魂互换的经历,通过他的探索,重新诠释了生命中的“火花”。这里的“火花”不仅仅指世俗的理想、目标和追求,更是对生活的渴望、勇气和热情的体现。即使无法实现一直追逐的梦想,只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生命依然会闪耀出“火花”的光芒。

电影通过乔伊和“22”交换灵魂的情节,成功帮助两个角色解开了心中的困惑,“22”重新找到了对生活的热情,而乔伊也改变了对表演的狂热追求。这两个灵魂在寻找生命价值的过程中,构筑了一个完整的“心灵奇旅”。

(二)零碎的配角拼贴主题

在乔伊和“22”灵魂交换的时候,乔伊误入了自己养的猫的身体。在猫的身体里,乔伊遇到了几个配角,每个配角都在不同的情节中回应了电影整体的主题,强调了珍惜眼前的新的性。

其中,有一个名为船长的角色,他通过角色的故事隐喻了电影的主题。船长的故事阐释了在灰暗的环境中保持积极心态的新的性,同时也揭示了“放空灵魂”的哲理。虽然在现实中,船长只是一个在街角帮理发店翻转招牌的普通工人,但他的角色却将平凡的人物形象与智者的精神内涵融合在一起。

船长用他的精神世界展示了智慧和深度。这个角色实际上是在赞美日常生活中那些不起眼但有着新的意义的人物,以及对平凡工作的价值的肯定。船长的生活或许局限在小小的生活圈子里,但他的内心充满智慧。电影试图通过船长角色传达一种不受困扰于现实生活琐碎的思考方式。

这一角色塑造体现了电影中的核心思想,即不要被当下的困境束缚住,而是要在平凡中寻找智慧和内在的自由。

首先是理发店长,他默默地倾听乔伊对爵士音乐和表演的热爱,而当“乔伊”以“22”的身份与店长交谈时,乔伊第一次从第三人称的视角倾听了店长过去放弃梦想的经历。店长在对话中改变了以往的沉默,称赞了“乔伊”。

店长的角色象征着那些为了稳定生活而放弃追求梦想的人。尽管也放弃了梦想,店长并没有进入失落,而是在理发工作中找到了生活的新意义,并将这种想法传达给了乔伊。这个角色背景体现了电影中“活在当下”的核心思想。

另一个角色是乐团团长。他同意让乔伊加入乐团,实现了乔伊的表演梦想。然而,即使乔伊在演出后实现了梦想,他却没有得到预期中的满足,反而感觉自己仍在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在这时,团长分享了一个寓言故事,讲述了一条鱼寻找大海的故事,暗示着人们常常忽视了身边已经拥有的幸福。团长通过这个故事明确表达了电影想要传达的“活在当下”的思想。

这些角色通过自己的故事和台词,突显了电影的核心主题,引导主角以新的视角感受生活,最终成功改变了他最初的想法。整体上,电影通过这些配角的经历,深化了“活在当下”的主题,呼吁观众去珍惜眼前的每一个瞬间。

电影《心灵奇旅》通过巧妙设置镜头空间的色调和构图,凸显了主人公乔伊内心的矛盾。这些视觉元素与影片空间中视角的转变以及配角的对话相结合,传达了电影的核心主题。

影片中的不同空间包括“尽头空间”、灵魂工厂和灰暗世界,每个空间都在视觉上有着独特的特点,突显了角色的心境和情感。

在“尽头空间”,荧光色的桥和光圈的启动象征着灵魂寻求的旅程。在“灵魂工厂”,柔和的粉蓝色渐变和柔软的触感营造出一个舒适的思考环境。而在灰暗世界中,风沙的弥漫和光影的变化展示了灵魂与负面情绪的斗争。这些环境的转换呼应了主人公内心的变化。

乔伊和“22”的视角交换导致他们的认知发生了变化,理解了“珍惜当下”的新的性。电影通过不同空间的切换、角色视角的变化以及与配角的对话,展现了两位主角各自找到生命意义的过程。从“尽头空间”到“灵魂工厂”,再到灰暗世界,这些空间的转变代表着角色对生命价值认知的转变。

主人公和“22”在奇幻之旅中通过不同空间的变化逐步实现了认知的转变。最终,在灵魂的训练、视角的变化以及与配角的对话后,乔伊和“22”都接受了珍惜当下、感受生活的生命观。影片通过巧妙地运用空间的色调、情绪的变化以及角色的互动,巧妙地传达了这一主题,展现了出色的叙事技巧。

参考文献

[1] 田园 . 论影视的叙事空间 [J]. 电影评介 ,2017.

[2] 张颖 . 国内影视空间叙事理论建构现状 [J]. 电 影文学 ,2014.

[3] 孔真 . 当代西方叙事理论的空间化转向 [J]. 南 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6.

[4] 孙立军 . 影视动画经典作品剖析 [M]. 北京 : 海 洋出版社 ,2004.

[5] 张治国 , 胡清 . 电影画面空间的呈现方式及叙 事表达 [J]. 电影文学 ,2010.

[6]张颖 . 国内影视空间叙事理论建构现状 [J]. 电 影文学 ,2014.

[7] 尹兴 . 影视叙事学研究 [M]. 成都 : 四川大学出 版社 ,2011.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