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今年以来,铜川市耀州区结合实际提出打造“一城三区三高地”目标定位,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高地”列为重要内容。目前,耀州区持续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更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近日,记者走进耀州区探寻乡村产业振兴密码——在照金镇,村民依托红色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在关庄镇,奶山羊养殖已初具规模;在庙湾镇,香菇等果蔬种植成为农民致富的香饽饽……如今,耀州区红色旅游、奶山羊养殖、果蔬种植拼成“红白绿”三色,描绘出产业发展新画卷。

“红色游”促乡村蝶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暑期,正值旅游研学旺季。在耀州区照金镇北梁村,一批批游客慕名来到槐树桩农家乐品尝农家饭,“红军菜”成为新老顾客的必点菜品。遇见第一次来北梁村的游客,槐树桩农家乐店主、村民张四川一定会讲讲“红军菜”的来历。

“红军菜”是照金当地的一种野菜。每年春季,北梁村山坡上大片的“红军菜”长势旺盛。20世纪30年代初,老一辈革命家在照金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彼时,物资极其匮乏,当地漫山遍野的野菜成为红军填饱肚子的食物。

1933年8月,陕甘边党政军领导人在北梁村陈家坡召开会议,对照金几支革命武装力量统一领导,确定了继续坚持并巩固、扩大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方针。目前,陈家坡会议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平均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

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20世纪30年代初,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老一辈革命家带领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如今,在乡村振兴工作稳步推进下,北梁村村民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小孩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老人看病再也不用发愁。

来到北梁村,游客一定要尝尝“红军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陈家坡会议旧址参观学习。在政府助力发展红色旅游的政策支持下,凭借做农家饭菜的手艺,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现如今,我们全家人住上了楼房,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张四川欣喜地说。

养殖产业实现联农带农

8月8日,在耀州区关庄镇墓坳村的关庄奶山羊规模养殖基地,工人正在引导奶山羊进入挤奶设备。近年来,关庄镇以打造奶山羊养殖特色小镇为目标,采用“党支部+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脱贫户”模式,统筹利用产业帮扶资金建成奶山羊规模养殖基地。

目前,该基地每年可实现10个脱贫村村集体收益145.8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引导当地群众融入养殖产业,目前奶山羊养殖脱贫户超过100户;依托牲畜饲料加工产业,持续带动群众通过种植饲草、流转土地实现稳定增收。

“下一步,关庄镇将大力推动奶山羊养殖特色小镇建设,以奶山羊规模养殖基地为依托,实现上下游产业链的延长和附加值的全面提高;按照‘项目集约化、产业龙头化、运营专业化、生态循环化’要求,有效促进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关庄镇副镇长杨斌介绍。

在耀州区瑶曲镇刘村,有位人人称赞的“猪倌”雷中朝。2012年起,他筹集资金100万元开办生猪养殖场,学会了防疫、管护等养殖技术,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养殖“土专家”。雷中朝自己尝到养殖的甜头后,便将技术手把手教给乡亲。

近年来,瑶曲镇刘村、车洼村等地群众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生猪养殖产业。“下一步,我们计划发展生态养殖产业,形成循环产业链,带动当地更多群众走绿色生态养殖路子,为地方发展贡献力量。”雷中朝说。

果蔬种植走出致富路

8月10日,在耀州区锦阳路街道阴家河村,一排排果蔬大棚规划整齐、错落有致。大棚里,无籽黑皮西瓜长势喜人,圣女果果藤上挂满宝石般的果实。村民正忙着对果实进行采摘、装箱、搬运。

“去年起,我就在村上的果蔬大棚基地干活,每天能收入100元左右。既能照顾家中老小,又能挣个零花钱。”村民张妮说。2022年,阴家河村建成10座温室大棚,有效扩大村集体经济规模,解决村民就业问题。目前,大棚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7万余元,带动40余名群众就业。

在耀州区庙湾镇蔡河村,一座座香菇大棚鳞次栉比。大棚内,一根根菌棒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一个个香菇钻出棒体,工人忙着采摘、分拣、装箱,一片忙碌景象。

据了解,蔡河村受纬度、地形和海拔影响,光照充足、气候湿润,种植的香菇个头饱满、清香扑鼻。蔡河村经济联合社于2019年5月建成蔡河香菇基地,包括350余座香菇大棚、分选烘干车间及冷库。

蔡河村采取“公司让利、借棒还菇、群众投劳”的模式,由龙头企业聘请香菇种植专业技术人员下乡义务指导,村民则在香菇收获后偿还大棚租金和菌棒费用。目前,庙湾镇已建成年产1000万棒的菌棒生产线和年产300万瓶的香菇酱生产线,形成菌棒加工、食用菌批发零售及产品深加工全产业链条。(记者 仵永杰 通讯员 李由)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