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核心观点

华泰固收7月债市调查问卷显示,政策博弈依然是市场关注焦点,但对力度预期有所降温,其中地方债务化解、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最受期待。债市整体情绪不弱,投资者在品种上偏好长端利率债、二永债、中短端利率债,但策略上更重视波段操作。短期基本面仍偏有利,资金易松难紧但有汇率制约,配置压力仍大,提防政策扰动,如遇调整建议增持,当前点位不增持。十年期国债2.6%仍被试探但有阻力,关注政策预期差,地产和外需共振,货币政策被迫放松等契机,向上的风险主要在于净值下跌或城投暴雷后的赎回反馈。仍建议以3、5年利率+短端信用+少量二永债组合为主,辅以长端波段操作。

市场关注点聚焦于政策博弈和地方债务问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与6月调查结果一致,投资者短期最关心的宏观话题依然是政策博弈,其次是地方债务问题。从上周总理座谈会来看,“抓紧实施一批针对性、组合性、协同性强的政策措施”,或表明一揽子政策落地速度加快,但强调了“保持战略定力”、反复强调“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对经济形势判断总体偏积极,意味着传统政策超预期概率不大,关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区域经济、营商环境、经济转型等方向的着力点,同时力求债务、地产等问题不引发系统性风险。

具体政策层面,地方债务、产业、财政关注度高

就目前释放的信号看,本轮债务化解可能有几种思路:一是依靠地方债限额空间(已在实践),二是靠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承接多少规模是关键),三是通过新增授信或财政转移等方式,缓解短期付息压力(不解决根本问题),四是财政加杠杆(概率较小)。总之,本轮债务化解方案大概率不是单一政策,可能需要中央+地方,金融+财政+货币协调发力。同时需要兼顾短期和长期,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同时也要兼顾财政纪律底线。值得注意的是,本期问卷中判断“政策没有超预期可能”的投资者相比于6月增加不少,说明市场对政策力度和效能的期待已经降温。

投资者对利率走势中性略偏乐观

方向上,64%的投资者认为后续长端利率会“低位震荡”,25%的投资者认为是“向下突破”。空间上,半数以上投资者认为未来十年国债高点在2.7%、低点更接近于2.5%。我们认为,短期基本面核心矛盾仍未改善,不担心货币政策与资金面但不及去年宽松,保险、中小银行等机构存在明显的欠配,但政策毕竟在落地期,债市仍需要稍加警惕。重申三季度十年国债有望再次挑战2.6%低点,触发剂可能在于政策不及预期,房地产和外需共振,融资需求继续持续萎缩,倒逼货币政策放松等。上行空间一致预期更为有限, 2.7%附近或者2.7%-2.8%即进入配置区间。

未来3个月最看好长端利率债、二级资本债、中短端利率债

在我们6月初的问卷中,投资者最看好的三类债券资产分别是短融存单、二级资本债和高等级城投债,而当前投资者更加看好长端利率债、二级资本债和中短端利率债,说明投资者对后续利率走势更偏乐观,对拉久期的认可度有所提高。我们认为 2.6%阻力位短期突破难度较大(资金利率下有底、政策进入落地期),7月底到8月份可能有博弈机会,短期调整仍是机会,但暂不追涨,在此之前仍建议以3、5年利率+短端信用+少量二永债组合为主,关注长端和超长债等交易机会。

风险提示:财政政策,地缘风险超预期,监管政策超预期,人民币汇率。

正文

01本周策略观点:政策“窗口期”来临,力度预期降温

上周资金面由紧转松,政策扰动不断,收益率一波三折。周一为跨季后首个交易日,资金面仍偏紧,尾盘好转,收益率震荡走平。周二资金面明显转松,上午BBG报道国有行或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提供免息超长期贷款,午后据BBG消息,国家智库研究员称政府需要增加国债,国债期货日内明显下跌,收益率也快速上行。周三,债市情绪有所改善,股市走低,收益率下行。周四,资金面偏松,早间债市偏强运行,午后据BBG消息,中债增进担保的房企债有望再次启动发行,地产股走强,国债期货再现尾盘调整,晚间央视披露总理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周五,A股表现偏弱,资金面偏松,收益率震荡下行。截至收盘,十年国债和国开活跃券利率分别为2.64%和2.77%,分别较前一周持平和下行1bp。

近期债市为政策预期所左右,且预期变化较快,市场日渐波动更为频繁。在此背景下,我们在7月6日进行了华泰固收研究团队2023年7月债市调查,在此,我们对结果做简要分析汇总并给出点评,以飨投资者。

本期调查结果显示:

1)投资者近期关注的宏观话题主要集中于政策博弈、地方债务以及人民币汇率,也有较多投资者对房地产、经济数据有所关注。

2)基本面方面,多数投资者认为二季度实际GDP增速为6.6%-7.0%,对三季度信贷以及后期地产行业恢复持中性态度。货币政策方面,绝大多数投资者认为未来三个月会降准。海外方面,较多投资者认为美国经济在明年一季度有衰退风险。

3)针对7月政治局会议,较多投资者认为地方债务化解、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最可能超预期,认为地产政策、监管政策和货币政策可能超预期的投资者不多。

4)债市方面,多数投资者认为后续长端利率会低位震荡。对于未来三个月最看好的债券品种,长端利率债和银行二级资本债最被看好,中短端利率债和银行永续债跟随其后。收益率方面,大部分投资者认为未来三个月,十年国债收益率高点集中在2.7%、低点更接近于2.5%,收益率曲线更有可能平坦化,信用利差基本持平。具体债市操作策略上,投资者更倾向于波段操作、杠杆操作和久期调节。

5)大类资产选择方面,债券是未来三个月投资者最青睐的资产,较之前更为乐观,股票紧随其后,黄金是投资者第三偏好的选择,投资者对房价表现的比较谨慎。

具体来看,我们点评如下:

Q1:(多选)您短期最关心的宏观话题是?

A1:调查问卷显示,“政策博弈”、“地方债务”和“人民币汇率”是投资者短期最关心的宏观话题,另外还有不少投资者选择 “房地产”、“经济数据”和“地缘政治”,关注 “海外经济”的投资者相对不多。

点评:与6月调查结果一致,投资者短期最关心的宏观话题依然是政策博弈。7月以来,政策信息扰动更加频繁,市场波动也随之加大,BBG相继报道大行向城投平台发放超长期贷款,以及智库建议增加国债,引发市场对特别国债以及长期建设国债的讨论,国债期货盘中一度大幅波动。此外,近期高层举办一系列座谈会,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下一步的政策方向。从上周总理座谈会来看,“抓紧实施一批针对性、组合性、协同性强的政策措施”,或表明一揽子政策落地速度加快,但强调了“保持战略定力”、反复强调“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对经济形势判断总体偏积极,意味着传统政策超预期概率不大,关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区域经济、营商环境、经济转型等方向的着力点,同时力求债务等问题不引发系统性风险。

此外,关注“地方债务问题”和汇率的投资者也不在少数。地方债务方面,今年卖地收入承压,地方财政腾挪压力增大,债务风险有所升温,从近期一系列报道和总理座谈会释放信号看,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经受到高层的特别关注,各项措施也有望相继推出,预计7月政治局会议也会有所涉及。但在“隐债不增”、“谁举债、谁负责”和防风险大基调约束下,今年的化债思路更可能是“地方自救为主+金融机构支持+少量再融资债置换”结合,推出新一轮大规模置换的可能性不大,公募债打破刚兑的政策成本高,但属于概率不高但一旦出现冲击将很大。汇率方面,近期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不小,但近期初现企稳迹象,关注央行的预期引导和后续举措,中期走势的决定因素仍是基本面和中美利差等。

而基本面方面,短期市场分歧可能不大,近期高频指标显示基本面几大特征仍在持续:一是经济环比仍待回升,价格信号仍偏弱;二是微观主体融资需求仍偏弱,宏观稳、微观弱,上游好于中下游;三是消费支撑而非投资驱动,内外需难共振;四是市场对人口、地缘、社会激励机制等长期问题关注度较高。关注政策博弈期结束后能否有新增信号。

Q2:(单选)您认为美国经济何时有衰退风险?

A2:调查问卷显示,31%的投资者认为“明年一季度”,29%的投资者选择“未见衰退风险”,24%的投资者选择“更晚时间”,15%的投资者选择“四季度”,还有1%的少数投资者选择“三季度”。

点评:今年以来美国基本面韧性屡次超过市场预期,尤其是前期明显走弱的住房投资、制造业等顺周期板块也出现企稳回升迹象。上周小非农超预期后,非农新增就业数据放缓,但失业率下降,薪资增长坚挺,整体而言,美国就业市场仍然强劲。市场预测美联储在本月议息会议上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升至92.4%。

我们认为,今年美国经济韧性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

1) 存量流动性充沛、家庭部分低杠杆、抵押贷款以固定利率为主、银行存款利率黏性等原因,紧货币并没有引发紧信用;

2) 超额储蓄、职位空缺、负实际工资增速等构成了美国经济“缓冲垫”;

3) 制造业回流和以AI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带动计算机与电子电器行业建筑支出大幅上升。

往后看,考虑到美联储继续higher for longer,偏强的数据更多体现的是基本面下行斜率放缓,而非已经整体触底反弹或新的上行周期。美国经济在年内大概率能够维持韧性,比较明显的降温可能需要等到明年一季度,幅度或也会更温和。

Q3:(单选)您对二季度实际GDP增速的预测是?

A3:调查问卷显示,36%的投资者认为二季度实际GDP增速为“6.6%-7.0%”,26%的投资者认为“6.1%-6.5%”,17%的投资者认为“6%及以下”,还有少数5%的投资者认为二季度增速为“5%”。

点评:从调查结果看,投资者对二季度GDP增速的分歧较大,这也是基数效应较强季度的惯常特征。PMI对GDP指示性较强,4-6月PMI连续落入收缩区间,二季度GDP季调环比或降低。我们认为,二季度GDP同比超过7%有较大难度,估计在6.5-7%之间,对应中值在6.7%左右,季调环比为-0.1%。结构上看,工增、出口、社零的高基数会拖累同比读数,但微观上汽车产销、黑色等近期有所回暖。地产投资当月基数相对友好,但累计同比可能继续下行。目前地产销售、施工、资金来源改善均不明显,三季度仍面临一定的惯性和不确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价格、需求、预期等因素存在反馈强化的风险,将进一步强化政策出台的紧迫性。

Q4:(多选)7月政治局会议即将召开,您认为哪方面政策的力度最可能超预期?

A4:调查问卷显示,较多投资者认为7月政治局会议中“地方债务化解”、“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最可能超预期,另外还有不少投资者选择 “以上都不会”,认为“地产政策”、“监管政策”和“货币政策”可能超预期的投资者不多。

点评:地方债务已成为当下最大的关注点。近期频频出现地方债务化解的相关报道,上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财政债务领域专家数量也较多,这导致市场对7月政治局会议部署相关政策有一定期待。

就目前释放的信号看,本轮债务化解可能有几种思路:

1) 在不增加总限额的前提下,用地方政府债置换隐债,也即近两年普遍在发行的“特殊再融资债”。这一模式本质上是把隐性债务变成显性债务,地方政府依然是付息主体。且规模存在上限(2.6万亿),各省限额空间也存在较大差异。今年上半年一些地区仍在发行,只是体量较小。因此这一模式不算超预期,但客观上会降低一部分债务成本。

2) 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投放低息长期贷款,以置换部分城投债务。部分地区已经在实践,关键的问题在于,银行介入是区域性安排还是顶层设计?如果是前者,本质上还是取决于地方政府自己的协调能力,弱区域的难题仍难解决。如果是后者,则相当于把风险全面转移给金融体系,长期看会对银行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率等造成负面影响。

3)通过新增授信或财政转移等方式,缓解年内债务付息压力,但并未解决本质问题(债务规模),相当于把风险推后。

4) 财政加杠杆的概率较小。中央加杠杆(特别国债)或地方加杠杆(新增地方政限额),对短期缓解债务压力都更为直接,但在当前的财政纪律下显然面临不小阻力。

总之,本轮债务化解方案大概率不是单一政策,可能需要中央+地方,金融+财政+货币协调发力。同时需要兼顾短期和长期,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同时也要兼顾财政纪律底线。

其他稳增长政策方面,未来一个月可能是密集出台时期,且更重落地性,比如如何补贴家电新能源车下乡等。但刺激手段和方式超预期的概率不大,“保持战略定力”、“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是核心原则,关注7月底之后政策预期差的博弈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本期问卷中判断“政策没有超预期可能”的投资者相比于6月增加不少,说明市场对政策力度和效能的期待已经降温。

Q5:(单选)您认为三季度是否会有降准/降息(MLF利率)?

A5:调查问卷显示,47%的投资者选择“降准但不降息”,25%的投资者选择“既降准、又降息”,15%的投资者选择“不降准、不降息”,13%的投资者选择“降息但不降准”。

点评:我们认为三季度可能有一次降准,降息的概率仍存,但不确定性稍大。短期来看,一方面财政、地产等稳增长政策呼之欲出,“加强逆周期调节”决定央行需要配合发力,另一方面,降准和降息往往交叉运用,下半年资金缺口客观存在+配合其他稳增长政策的要求,决定了降准有望在三季度落地,而降准如果落地也将延缓下次降息的时间。不过,降息的根本触发剂还是在于增长和通胀的缺口,如果三季度经济超预期下行,美联储加息结束,降息窗口还会打开。考虑到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本轮降息大概率不会是终点,未来可能要继续通过“MLF-LPR-存款”联动的方式推动利率下行。但为了保证合理的息差空间,存款利率降幅理应高于贷款。

Q6:(单选)您如何看待三季度的房地产市场?

A6:调查问卷显示,56%的投资者认为“维持”,33%的投资者认为“弱化”,还有少数投资者认为“看不清”或“好转”。

点评:整体来看,当前地产端呈现出一定的反馈强化特征。销售端,5月销售回落,高频数据显示6月份冲量季地产销售暂无超季节性表现;二手房销售也已同步弱化,全国层面挂牌呈现量价齐跌格局,整体市场热度有待修复。资金端,房企资金来源有所反复,经营性现金流可持续性被证伪、融资性现金流仍待改善,近期房企负面舆情也略有增多。对应至施工链条上,开工维持低位,而资金压力或对竣工节奏也形成了一定拖累。

往后看,地产回落趋势下的政策博弈或成为市场主线,降息之后,针对性的供需政策也会逐步跟上。不过,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对政策不能报以过高期待,促进行业企稳而非刺激。需求端,低能级城市的问题在于高库存和保交楼进度,要解决钱从哪来、需求从哪来的问题。高能级城市也开始呈现出一定的隐忧,新盘去化率下滑、二手房现降价倾向,要解决预期问题。供给端,房企现金流依然承压,而现金流的使用更多遵循竣工-复工-开工-拿地的顺序,供给端回归仍可能反复。而最为关键的收入预期的修复可能需要行业、需求、物价等多方面因素的配合,目前看来这些都还需要时间。

Q7:(单选)您如何看待三季度信贷表现?

A7:调查问卷显示,44%的投资者选择“同比小幅多增”,26%的投资者选择“同比持平”,25%的投资者选择“同比小幅少增”,还有少部分投资者选择“同比大幅少增”或“同比大幅多增(5000亿以上)”。

点评:一季度信贷开门红之后,二季度信贷增长边际转弱。这背后一方面是经济复苏动能减弱后,融资需求出现下行(Q2贷款需求指数环比下降16个百分点),另一方面银行净息差承压,供给意愿也有一定下滑。6月处于二季度贷款冲刺期,但月底票据利率快速下行,侧面反映出贷款需求依然偏弱。展望三季度,稳增长政策发力+结构性工具支持+低基数效应下,信贷同比有望实现多增,但经济内生动能偏弱+银行净息差偏低之下,信贷供求都难以出现趋势性反转,增幅难有太高期待。

Q8:(单选)您认为后续长端利率会如何演绎?

A8:调查问卷显示,64%的投资者认为后续长端利率会“低位震荡”,25%的投资者认为是“向下突破”,选择“向上调整”的投资者仅占11%。

点评:整体看,投资者对利率的判断中性略偏乐观。我们认为,短期基本面核心矛盾仍未改善,不担心货币政策与资金面但不及去年宽松。机构行为上,保险、中小银行等机构存在明显的欠配,但对利率的接受度下降,存款在半年末之后回流理财,更偏好短久期品种。政策博弈仍可能带来一定的扰动,目前对政策力度和效能的期待已经降温,但政策毕竟在落地期,且降息落地后,轮到其他政策表演,债市仍需要稍加警惕。

就长端利率而言,目前十年国债在2.64%附近,短期向下突破难度较大(资金利率下有底、政策进入落地期),但向上动力也不足,预计维持低位震荡,7月底到8月份可能有博弈政策预期差的机会。

Q9-Q10:(单选)您认为未来三个月,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高点/低点会接近?

A9:高点方面,56%的投资者认为将达到“2.7%”,41%的投资者选择“2.8%”,3%投资者认为“2.9%”,几乎没有投资者选择“3.0%及以上”。

低点方面,53%的多数投资者认为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低点更接近“2.5%”,44%的投资者选择“2.6%”,3%投资者选择“2.4%及以下”。

点评:与6月初相比,本期问卷选择高点在“2.9%”的投资者大幅减少(33%→3%),认为高点在2.8%的投资者也在减少(61%→41%),半数以上投资者认为2.7%是未来三个月十年国债偏上限水平。低点方面,认为更接近“2.6%”的投资者大幅减少(74%-44%),超半数投资者选择“2.5%”,而6月初这一比例仅为4%。整体上,相比一个月之前,预期长端利率下行10BP。

2.6%是去年8月十年国债收益率低点,目前与当时相比:

1)基本面维度:去年8月利率低点形成的背景是房地产断供风波+疫情冲击+7月信贷、经济数据大幅下滑。今年的弱复苏背景下,市场对于长期问题的担忧更甚,地产已经出现反馈下行的风险,7-8月是关键观察期。

2)货币政策维度:去年8月利率低点的关键触发剂在于央行超预期降息,而目前货币政策也进入了宽松周期,但量的投放看似更加克制,关键是资金价格和存单利率能否低于去年。

3) 曲线形态维度:当前更为平坦。去年8月是全年资金面最宽松的阶段,DR007和DR001在分别在1.3%和1%上下,存单利率在1.9%左右。当前政策利率虽然已经下调10BP,但DR007和DR001分别在1.4%和1.1%附近(有跨季影响,持续性存疑),存单利率则在2.3%附近。假如没有超预期流动性投放,资金利率大幅下行空间依然有限,进而会约束债券收益率的下行空间。

从本次问卷结果看,投资者更多认可2.5%是收益率下限,重申三季度十年国债有望再次挑战2.6%低点。但向下突破的最关键因素可能在于政策不及预期,房地产和外需共振,融资需求继续持续萎缩,倒逼货币政策放松等。

上行空间一致预期更为有限,2.9%是今年1月调整的高点,当时的背景是经济复苏斜率最高+政策靠前发力+资金面收敛,下半年基本面回到弱修复的潜在路径,资金利率难以高于当时,利率大概率难以挑战2.9%的高点。考虑当前保险理财等配置压力不小,2.7%附近或者2.7%-2.8%即进入配置区间。

Q11:(单选)您认为未来三个月,收益率曲线整体会?

A11:调查问卷显示,42%的多数投资者认为收益率曲线整体会“平坦化”,42%的投资者选择“陡峭化”,16%投资者选择“频繁变化”,几乎没有投资者选择“出现倒挂”。

点评:短端来看,二季度以来,信贷投放趋缓,资金面稳中偏松,5月开始DR007基本在略低于2%位置运行,降息后资金中枢也未明显变化,曲线整体平坦化。往后看,在“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框架下,资金中枢是短端利率的锚,资金面难以大幅宽松,除非有超预期的流动性投放,否则短端大幅下行空间有限。而长端利率低位震荡,如果后续稳增长政策不及预期,还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整体看曲线维持平坦概率略偏高。当然,监管政策、债务问题、外需等不确定性很大,都将导致曲线形态会频繁变化,曲线形态没有明显趋势。

Q12:(单选)您认为未来三个月,以AA+中票为代表的信用债信用利差整体会?

A12:调查问卷显示,58%的投资者认为以AA+中票为代表的信用债信用利差整体会“基本持平,30%的投资者选择“明显缩窄”,7%投资者选择“方向不明”,还有5%的投资者选择“明显扩大”。

点评:6月开始,信用利差呈现出比较明显的“期限分化”特征,7月分化程度进一步拉大。对于AAA、AA+、AA级中短票,1年期信用利差整体在历史20%分位数以内(2015年以来),且中低等级相对位置更低。3、5年期信用利差在历史50-80%分位数左右,较6月份进一步走扩。城投债方面,AAA、AA+、AA级1年期的信用利差在历史35%分位数左右;3、5年期大多在历史50%-80%分位数之间。随着收益率水平不断走低,理财等机构担心净值波动和赎回风险,大量头寸集中在短久期,导致信用利差出现了分化特征。

往后看,基本面趋势难以逆转,资金面易松难紧,机构欠配压力仍大,决定了债市调整风险不大。而理财配置需求大量拥挤在短端,短久期利差可能维持在低位水平,但进一步压缩的空间也有限。对比去年的“经济下行+流动性衰退式宽松+理财规模持续扩张+机构风险偏好较低”,今年是“经济弱复苏+流动性偏松+理财规模收缩后企稳+机构风险、久期偏好进一步下降”,因此利差难以回到去年低点,当前短端信用利差整体处于偏低水平,而中长端利差保护相对更足,但下行需要契机。

Q13:(多选)在债券大类资产品种中,您在未来三个月最看好?

A13:调查问卷显示,投资者未来3个月最看好的债券大类资产品种为“长端利率债”、“银行二级资本债”和“中短端利率债”,此外还有不少投资者选择“银行永续债”、“高等级城投债”和“短融及同业存单”,选择“民企地产债”、“中低等级产业债”的投资者较少。

点评:在我们6月初的问卷中,投资者最看好的三类债券资产分别是短融存单、二级资本债和高等级城投债,而当前投资者更加看好长端利率债、二级资本债和中短端利率债,说明投资者对后续利率走势更偏乐观,对拉久期的认可度有所提高。我们认为,未来三个月有博弈利率下行的机会,最关键的触发剂在于政策力度不及预期,地产外需共振下行,降准等。但2.6%阻力位短期突破难度较大(资金利率下有底、政策进入落地期),7月底到8月份可能有博弈机会,简单说,短期调整才是机会,暂不追涨,在此之前仍建议以3、5年利率+短端信用+少量二永债组合为主,关注超长债等交易机会。

Q14:(多选)您认为未来三个月,债市想获得超额回报应该在哪个点着力?

A14:调查问调查问卷显示,选择“波段操作”是未来债市超额回报着力点的投资者最多,其次是“杠杆操作”,选择“久期调节”的投资者也不在少数,选择“品种选择(银行资本债)”、“权益暴露”、“信用甄别”、“没机会”的投资者相对较少。

点评:与6月初相比投资者的策略选择变化不大,波段操作依然是最重要的方向。我们此前也提示,随着政策预期进入频繁波动阶段,可适度加大波段操作力度,但无疑更考验操作能力。久期方面,利率中性,信用偏短,建议保持3、5年利率+短端信用,一方面保持β头寸,另一方面留出一定的流动性出口和息差空间。杠杆建议维持中性,资金面风险不大,但息差空间有限,且回购余额持续高位可能加剧滚隔夜等风险。信用策略方面,城投债不确定性增大,但利差性价比在弱化,不应该太激进,区域和久期需要同时加以控制。关注次优档央企和地方国企地产债的配置机会,但在行业趋势未逆转、政策力度难超预期情况下操作难度仍大。

Q15:(多选)您在未来三个月看好哪类大类资产的投资机会?

A15:调查问卷显示,看好“债券”的投资者最多,其次是“股市”,第三名是“黄金”,第四名是“美元等外币资产”,看好“房地产(一、二线城市)”、“大宗商品”和“现金及替代品”的投资者较少。

点评:上次问卷中,股市和债市并列为最看好的大类资产,其次为黄金和商品,本次问卷中看好债券的数量超过了股市,看好大宗商品的相对降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投资者对政策力度降温的预期。我们认为,目前股指风险有所释放,情绪、估值都开始合理,相对海外表现落后、政策博弈期、存款等机会成本降低等是支撑因素。但股市缺乏盈利配合,仍以寻找主题性和行业轮动机会为主,行业选择难度仍不小,关注基金费率降低能够带来基金规模提振。债券方向仍有惯性但空间不大,政策预期如果带来扰动是机会,2.6%位置暂且观望。

本周核心关注:6月CPI、PPI、金融数据、贸易数据、美国6月CPI和PPI。首先,周一将公布我国6月通胀数据和金融数据,关注通胀走势和信贷表现;再次,周三和周四将分别公布美国6月CPI和PPI,关注美国通胀情况;第三,周四将公布我国6月贸易数据,关注进出口表现。

02实体经济观察

03通胀

04流动性跟踪

05债券及衍生品

风险提示:

(1)地缘风险超预期:地缘风险的变化可能导致市场风险偏好下行,进而影响债市走势。

(2)监管政策超预期:监管政策变化可能对机构行为和债市产生额外影响。

相关研报

研报:《政策“窗口期”来临,力度预期降温》2023年7月9日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