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方怡向

“双碳”目标已被纳入“十四五”规划,为尽早达成这一目标,社会各界亟需大量的资金来推动产业转型、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目前我国绿色金融领域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碳金融产品、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绿色票据等金融工具,绿色金融在未来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市场主要呈现三大特点:一是驱动路径以“自上而下”为主;二是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丰富,但产品发展不均衡;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绿色金融环保意识更强,而中西部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则相对较低。

就多层次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而言,绿色信贷规模占绝对主导优势,绿色信贷规模占绿色金融资产规模的近九成,而作为绿色金融市场第二规模的绿色债券,存量规模为绿色信贷规模的十分之一左右,而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及绿色股权等产品规模均较小。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我国绿色债券市场蓬勃发展。特别是绿色金融债2022年度发行规模占比最大且增长迅速,2023年一季度,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继续拔得头筹,绿色金融债爆发式增长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政策的推动。绿色金融的政策框架不断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正式施行,意味着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绿色业务评价不再局限于绿色贷款,而是将内涵扩大至各项绿色金融业务,包括绿色贷款、绿色证券、绿色股权投资、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理财等。当前,银行机构面临的绿色评价更加严格,为了适应更大规模的绿色信贷投放,需要发行更多的绿色金融债券,从而扩充负债端资金来源。

二是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中国绿色债券原则》等绿债标准的发布,为国内绿色债券支持项目及领域的统一和规范奠定了重要基础,促进了国内绿色金融标准的初步统一,也为商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提供了便利。

三是绿色低碳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绿色金融债券作为一种成本低期限长的融资工具,银行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绿色产业融资需求,因而也得到各类银行的积极跟进。从2022年度绿色金融债发行主体来看,除一家证券公司外,其余发行主体都是银行,其中政策性银行发行规模最大,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共计发行绿色金融债券1188亿元,占绿色金融债总体的35%。

未来,绿色债券在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低碳领域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而随着绿色债券制度体系和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更多和实现“双碳”愿景相关的创新绿色债券品种的不断涌现,预计绿色债券市场的发行规模仍将保持较高增长,同时伴随着金融机构自身环境信息披露实践的不断深入,也将能带动绿色债券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推动绿色债券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东方金诚信用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绿色金融首席分析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