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湖北省咸宁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军
图片来源/咸宁市人民政府网站
(资料图)
■杨毅 哈玉秀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晶晶
花团锦簇,绿意盎然,依山傍水,公园星列,这是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进入咸宁市区的初步观感。步入青龙山公园,其依山势而建,山下有广场,山林间有步道可行,沿山环通。晚上华灯初上,广场舞开场时,周边父母带小朋友在钢琴灯光秀地台上玩耍,其乐融融;早上,晨光初起,沿着步道健身的市民三三两两或行或跑,自得其乐。
咸宁地处长江中游,湖北省东南部,与湘赣相邻,是武汉都市圈的重要成员,被湖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今年5月4日,成为全国第三个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综合试点城市。近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咸宁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军。
“中国的公园城市发轫于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成都调研时,对天府新区的殷切寄语,首次提出公园城市全新理念和城市发展新模式,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城市发展中的具体体现,更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诠释。”杨军介绍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和咸宁的资源禀赋、文化传承,咸宁市委书记孟祥伟提出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思路,并经全员大讨论后确定为咸宁的重要发展战略,也成为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赋予咸宁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定位。
杨军认为,就目前全国三个试点城市深圳龙港、成都天府新区和咸宁而言,咸宁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龙港和天府新区均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已完成城市化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实现公园化,是增绿补绿的问题;咸宁是在自然资源生态良好、经济欠发达的地方探索如何实现城市化的问题,是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着重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其五大特征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更是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的根本遵循。因此包括咸宁在内的中小城市如何走出一条生态优良、绿色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咸宁模式”所致力探索的关键所在。
因此,经过集思广益、深思熟虑,咸宁提出“五种形态”,成为推进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的具体抓手。
首先是产业形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不开产业发展,但产业发展必须和资源禀赋、地理条件相适应。咸宁虽然拥有42个工业大类中的36类,但大多处于散乱小状态,不足以支撑现代化产业发展。因此,咸宁围绕毗邻武汉大都市的区位优势和生态良好的自然禀赋,与武汉做好产业协同分工,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打造大健康、食品饮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清洁能源等五大优势产业,实现“换道超车”,在新赛道上发挥新优势。比如武汉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很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逐年上升,车身轻量化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咸宁竹林面积188万亩,占湖北省80%,引进了一家德国公司投资15亿欧元,生产竹缠绕复合车身材料,丰富的竹资源得以转化利用,使一吨竹从一千元产值达到了一万元至几万元产值。比如,咸宁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人员来康养、疗养、居住。第七次人口普查,咸宁市人口净流入位居全省第二,属于三个净流入的市州之一,目前,咸宁城区人口达到45万,去年大健康产业产值达860亿元。再比如,协同武汉都市圈的食品饮料需求布局食品饮料产业,目前全市已有相关规上企业98家,包括设计、生产、灌装、包装、运输全产业链,可生产400多种食品饮料,年产值283亿元。
因此,找准自身定位,积极融入武汉都市圈,抓好产业协同分工,发挥比较优势是咸宁产业形态发展的方向。
其次是城市形态。以人为本,便民利民,宜居宜养,是城市形态的核心要义。咸宁虽然在“开窗见绿、出门入园”方面做得不错,但在城市建设上仍然存在短板。比如早期城市设计理念是以车为主,以人为辅。自行车骑道、人行步道,包据城市绿道未全部连通循环。当前咸宁鼓励大家绿色出行,骑车、步行、跑步上班,已在全市有了一定的参与基础,但基础设施不健全仍是制约因素。
因此,在推动自然生态公园城市试点建设的基础上,依托咸宁绿色本底,坚持规划引领,优化慢行系统,打造全域生态绿道,把城市、县城、乡镇、村庄四级生态功能区域连贯串通起来,鼓励通过骑行、漫步等绿色出行方式,把咸宁打造成全域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同时,配套设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增加城市整体服务功能。通过城市更新等手段,补齐设施短板,构建15分钟文化生活圈,10分钟卫生服务圈,提升居住品质。
第三是文化形态。咸宁文化资源丰富,其中以铜鼓为代表的商周青铜文化、以赤壁之战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北伐战争汀泗桥战役为代表的铁军文化等在全国都有广泛影响力。据记载,后周世宗显德二年(955年),升永安场为永安县,为咸宁立县之始。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为避守太祖永安陵讳按《周易》中“亁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合,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和《尚书大禹谟》中“野无遗贤,万帮咸宁”之意,改永安县为咸宁县,“大爱无疆,普天安宁”的地域文化就已萌发。
第四是生态形态。咸宁是“中国桂花之乡”“中国温泉之都”“中国茶叶之乡”“中国楠竹之乡”等,生态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高颜值生态和高质量发展齐头并进,主城区及县城处理好山、水、城、人的关系,以自然生态为主,“看得见山,望得见水”,依山傍水规划建设,降高度、减密度,使建筑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使每座山、每条河、每个湖泊都有便利的通达性。在乡镇乡村范围内,强调人化自然,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使人类的生产活动与自然高度融合,走出一条乡风文明、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
第五是社会治理形态。以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为契机,大力宣传绿色发展理念,增强引领力、号召力和执行力,使生态文明与生产文明高度契合,走出一条以人为本的绿色发展之路。践行共同缔造理念,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组织和基层党组织的协同作用,以“我们的城市”为主题,发动群众参与城市治理,共同打造“野无遗贤、万邦咸宁”的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治理模式,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
杨军最后建议,文化交流互鉴,方能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咸宁希望与世界范围内的公园城市进行交流互动,搭建类似世界公园城市发展大会这样的平台,欢迎全世界公园城市的领导人来咸宁交流学习,互通有无,为世界绿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