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都喊“新半军”,今年高举“信运半”。“半”是唯一存活的热点,新能源和军工早成了弃子。虽然“新军”和“信运半”的行情是冰火两重天,但资金却呈现买跌卖涨的态势。

数据统计日期:2023.1-2023.4


(资料图)

今天想来讨论一下,跌跌不休的昔日网红新能源,还值得抄底吗?

先简单说一下锂电池的分析框架

整个锂电池产业链的企业,收入来源无外乎就两个方面:量和价。

量:锂电池的销量。目前锂电池销量中,大半来自于安装在电动车上的动力电池,所以客官们如果观测锂电池的销量,最好的代理指标是新能车的销量、包括国内和欧美。

价:锂电池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成本和售价。锂电池产业链最重要的成本是“碳酸锂”。而价格端比较复杂,各个环节都不一样,级掌柜一般会去统计,各个环节的“单吨毛利”情况。

除了以上两个关键因素之外,政策也很重要,只不过政策的作用,会间接反映在量上。

图:锂电池行业分析框架

而这轮锂电池板块大跌,核心原因是“量”和“价”都出了利空:

量:新能车渗透率已经接近30%、再加上补贴退坡、燃油车降价促销,市场开始怀疑,新能车的销量还能不能继续快速增长。

价:前几年电池行业是香饽饽,所有环节都在扩产能,扩了两年后,很多环节都出现了产能过剩,所以开始了降价大战。

不过,这些利空说也说了、跌也跌了,现在很多做电池材料的公司,股价都回到了去年4月份,现在抄底理性吗?

虽然板块很便宜,但反弹的催化剂还没看到。因为“量”还是不行。

上周乘联会刚公布了3月份的新能车销量,数据很好,略超预期。但是,“量”的领先指标——电池排产数据,却很差,并且指向4月新能车销量不佳。

电池排产数据不行的背后,是整个产业链都在等碳酸锂价格企稳止跌。因为上游碳酸锂价格还在快速下跌的时候:

新能车公司想的是:我现在不买电池,因为碳酸锂价格还在跌、电池价格还会降;

锂电池公司想的是:我现在不买做电池的材料,因为碳酸锂价格还在跌、材料价格还会降。

正极厂想的是:我现在不买碳酸锂,碳酸锂价格还会降。

所以现在的情形和前两年完全不一样:

前两年:碳酸锂拼命涨价、大家拼命提前囤货;

今年:整个产业链都躺平摆烂减少开工,反正需求也不行、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数据来源:Wind资讯统计区间:2020.1-2023.4

所以,碳酸锂价格止跌企稳,可能会成为这轮锂电池板块反弹的先行指标。坐等抄底锂电池的客官们,可以等待这一信号。

左侧抄底,还要注意哪些问题?

“左侧交易”属于逆向投资,只要认为股价已经跌出性价比了,即便还没有确认见底,便开始着手买入,越跌越买,等待反弹;

而“右侧交易”属于趋势投资,不企图抄底,在观察到市场上行趋势确立之后顺势而为,在上涨途中追涨买入。

假设股价或者基金的价格是写一个“V”字,左侧交易就是在左边这笔画完之前买入,而右侧交易要等到底部这个小尖角呈现之后才考虑进场。

事实上,无论做左侧还是右侧,并没有优劣之分,但不少投资者的问题在于,交易模式并不稳定,时常反复横跳。

比如说在板块前期大跌之际,想要做左侧交易、试图抄底,却因为对回调的预判不充分,或者对资金的规划不合理,坚持不住最终割肉。

于是又想着等到行情回暖之后再进场,立即切换成了右侧交易。但等到市场反弹的趋势得以确认之后,又因为不少股票和基金从底部起来已经上涨了太多,迟迟不敢上车,或者只敢小仓位尝试。

最终的结果是,哪个思路都没有得到贯彻,于是属于哪头的收益都没有吃到。这件事告诉我们,建立稳定的交易模式、保持严格的交易纪律,是我们在投资修行之路上必须正视的问题。

花开结籽,关注者众,那种丰盈灿烂将萌芽生长期的蛰伏蓄力衬得黯淡无光。很多时候投资者的目光总聚焦在大涨的右侧,忽略了左侧的布局、坚守才是因和源。

事实上中长期来看,无论是拥抱TMT还是新能源,都是产业趋势上正确的选择,坚守自己的交易纪律即可。

如果觉得这一切很复杂,不妨拿起一把“奥卡姆剃刀”,选定基金经理和产品后,部分借助定投的方式入场、均衡配置并长期持有,以看似最简单的方式从容应对各种短期扰动,等待“花开结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