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守正中把握航向、保持航向,在创新中寻求突破、扬帆远航。武昌首义学院作为全国首批独立学院之一,凭借着过硬的实力与办学成绩,扎根荆楚大地,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
【资料图】
从2000年建校之初,该校就确立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近日,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记者专访武昌首义学院教务处处长张小菊,感受学校“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精神,记录学校立足湖北、面向中部、辐射全国,在转型中始终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坚持产出导向 强化内涵建设
“我们学校2016年以来启动OBE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构建OBE理念的教育教学体系,从顶层设计、中端管理、微观落实持续建设。”张小菊介绍。
“学生培养质量是教学改革的风向标,也是学校整体发展的晴雨表。”2006年,武昌首义学院以“夯实基础、充实内涵、强化责任、提高质量”为指导思想,开始推进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2016年,学校对办学理念提档升级,超前部署,构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适合自身学科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通过全员学习、专题培训、试点引路、专家指导、及时总结、持续改进,不断探索推进改革工作,形成专业化、体系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实施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学校新增省级教研项目15项,获批项目数量和申报成功率逐年提升。新增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5项。学校37个普通本科专业、9个校企合作专业(班),初步形成了能力导向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深化产教融合 推进转型发展
“我们学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也在持续探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张小菊介绍。
武昌首义学院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并于2014年正式启动“应用技术型”高校建设方案,不久即获批成为湖北省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学校始终坚持以校企合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由校领导带队参与,经常组织干部和教师团队到企业考察调研,并由各个学院根据各自学科专业特点和新兴产业人才需求,自主选择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全方位推进企业与教学的结合。
武昌首义学院主动对接地方产业行业,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与230余家企业开展了多形式全方位的校企合作联合育人项目。校企共同申报获批国家教育部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4个,“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4个。共建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接近全部,从事本专业工作比率达80%以上。
通过校企“专业共建、课程共担、师资共训、基地共投、人才共育、就业共促”,实现了专业与产业联动、教师与学生共成长的校企深度融合新格局,在为企业输送乐学好用的应用型人才同时,真正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共融、共荣。
落实立德树人 培植育人特色
“在抗疫的关键时刻,贵校学生曹可雯同志积极响应号召,迅速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以实际行动彰显学生党员的责任和担当。特致此信,感谢贵校的悉心培养……”
这是武昌首义学院收到的一封来自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汇丽居民委员会对学校2018级新闻学专业学生曹可雯在上海抗击疫情关键时刻投身志愿服务工作的感谢信。
不仅仅是曹可雯,众多首义学子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擦亮了武昌首义学院立德树人的金字招牌,为母校带回了一封封来自全国各地的感谢信。
征程万里前行必达,重任千钧蹄疾步稳。“我们相信,只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协同育人,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机制,就一定能培养更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跑出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加速度。”张小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