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解开潭头向新向美的密码


(相关资料图)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化先

6月27日,雨过天晴,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的空气更加清新,蓝天白云下,村前绿油油的稻穗宛如绿毯,稻田两旁富硒蔬菜大棚依次排开。透过薄膜,鲜亮的绿色映入记者眼帘,丝瓜、辣椒、黄瓜等长势喜人;沿着柏油路步入石岩潭社区,白墙黛瓦与池塘、樟树、垂柳交相辉映,亭台轩榭别具一格。一名来自广东河源的游客一边拍照一边赞叹:“这里真美啊!”

如果说完善基础设施是“强筋健骨”,那么乡村产业就是乡村振兴的“血脉”。潭头村从打造万亩蔬菜基地到成立于都潭头种养专业合作社,从富硒大米声名鹊起到成立于都县潭头旅游开发公司,从打造了集旅游、婚庆、研学于一体的餐饮接待中心孜合院到引进深圳市茂雄实业有限公司化解菜农技术、种子、销售等难题,潭头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推进补链、延链、强链,去年潭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60万元。

然而,十多年前的潭头村却是另一番景象:晴三天,挑烂肩头;雨三天,水进灶头。潭头村的蝶变得益于全省上下深入学习“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做法,从学中干到干中学,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2009年,省市县三级联动重点支持8000个自然村推进新农村建设,让农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潭头村借着这股东风,拆除了空心房、牛栏、猪舍。

2012年至2015年,我省按照“突出重点、集成投入、连片布点、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省市县三级每年共建新农村村点5000个,集中力量重点支持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县以及高速公路沿线村点新农村建设。这几年,潭头村完成了土坯房改造,修好了通村入组的水泥路。

“十三五”时期,我省强化“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镇推进和实施”的工作机制,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直接抓、部门行业合力扶、扶贫单位倾心帮、驻村干部和基层党员干部结对包的攻坚格局,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各负其责的脱贫攻坚推进机制。这一时期,潭头村水、电、网络全面进组入户,农家雨污分流,形成了“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更为重要的是,潭头村深入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在大棚蔬菜、土地流转、旅游合作社等方面均实现与村民的利益联结,全村850多户,入股各类产业的达576户,预计今年底全村可实现每户家庭至少入股一个产业。

如今,我省因地制宜推动“三类县”发展,专项安排18个先行示范县每县1000万元资金,支持示范试点;下达25个重点帮扶县(脱贫县)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39.15亿元,推动脱贫地区加快发展;支持重点帮扶村建设,完成1841个省定重点村规划编制,全省脱贫群众创收渠道和内生发展动力不断增强,今年一季度全省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4259.9元,同比增长16%。从城里搬回潭头村做麻饼的手艺人温香珍说:“在城里卖出的是商品,而在村里卖出的是‘乡愁’,自然收益比在城里高多了。”

版面编辑:袁华 刘潇

制图:魏薇

编辑:孙沐雨

复审:查婧雨

审签:邱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