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欢迎来到二次元博物馆!在这里,一切幻想都被收藏、整理、展出。

遗憾的是,由于常年被遗忘,无数记录着幻想资料的【历史档案】变成了【档案怪物】;目前,二次元的历史处于一片黑暗与混沌之中。


【资料图】

但不必担心!我们从现实世界中抓来了一个阿宅,他将作为本馆唯一的管理员,使用以“好奇心”驱动的【放映手电筒】照亮黑暗,曝光档案,让被遗忘的二次元历史再一次展现在您的面前!

以下,就是二次元博物馆的底层打工人【路人君】的工作记录:

1954的冬天,一只身高50体重2万吨口吐灼热白光怪异巨兽袭击了夜色中的日本东京。一片火海之中,这个巨大的身影宛如破坏之神。它所到之处,大厦被摧毁,桥梁被掀翻;飞机大炮、坦克军队都不能停止它的步伐;它就像一颗行走的原子弹、一场有生命的天灾它就是史上最伟大的幻想角色之一:怪兽哥斯拉

这只巨兽登场于同名电影《哥斯拉》(『ゴジラ』),而这部作品成为了日本特摄片科幻片怪兽片的开山鼻祖。可想而知,哥斯拉的星路可谓出道即巅峰。它的牌面有多大?看看当时的电影海报就知道:

在这张充满时代感的海报里,哥斯拉手捏飞机、脚踩废墟,牢牢占据着画面C位。演职人员名单?只配踩在脚下!导演原作?给你挤到字缝里去!人类主演?看老子用山一样大的名字砸扁你们的脑阔!什么叫霸道?这,就叫霸道!不着一言,完美回答了这部电影“谁是主角”的问题。

海报右侧的两列黄字则回答了“这片看啥”的问题:

口吐放射能的大怪兽将日本打入恐惧的谷底!”

哥斯拉对决科学兵器,惊异与战栗的攻防大战,一触即发!”

诉求直白又噱头满满,这两句宣传语可谓当年电影宣发的模范作文,同时是最简练的剧情概括看点汇总怪兽出现,破坏,咚!人类军队出动,对战,哐!结果谁赢呢?那你得买票,阿里嘎多。

然而,这样的片子其实并不是第一次见:在东京遭殃之前,有两个大家伙早已在大洋彼岸大闹纽约:1933《金刚》(King Kong1953《原子怪兽》(The Beast from 20,000 Fathoms)

是不是感觉《哥斯拉》的海报和这两部美国片很像?实际上这三部“兽片”在戏剧结构上不能说十分相似,只能说一模一样,可以暴力总结为:

1.人类犯贱唤醒了巨兽/使它们离开原本的家

2.巨兽来到/被带到城里,大发雷霆进行破坏

3.人类想尽办法,最终利用某种武器杀死巨兽

这种剧情套路奠定了“巨兽大闹都市”这类奇观电影(简称“巨兽片”)的基本模板。一只虚构的巨兽是全片中心,所有剧情都围绕它展开。毫无疑问,能够享受如此待遇的绝非“常兽”。

那么,究竟怎样的“兽中龙凤”才有这个资格呢?我们不妨以这三部电影中的金刚雷多龙哥斯拉这三位“成功兽士”为样本,看看具备哪些条件才够“咖位”。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了跻身“顶流巨兽”所需的基本要求:

1.要大

金刚雷多龙哥斯拉都远比自己的动物原型大得多,更别提人类那点尺寸了。在片中动不动就能看到金刚把人类女主“玩弄于股掌”,雷多龙一脚一辆小汽车,哥斯拉随缘拆掉一栋楼的场面。没有什么能比压倒性的大小差距更直白地带来超越现实的冲击感。光是“大”就是个看点——不然动物园里谁会想看大象呢。

为了进一步衬托巨兽们的,三部电影都选择了当时的地标建筑作为剧情高潮舞台,而三只巨兽的“打卡照”更是成为影史知名镜头。

有趣的是,当《金刚》《哥斯拉》后来翻拍的时候,为了与越来越高的大厦高度匹配,它们“被迫增高”了。这反映了一个深层的原理:巨兽之大,在于人们对“大”的感知。作为对“大”的幻想,它们反向记录了人类对周遭环境认知的变革。

2.

既然体型这么大,没有与之相称的力量可不够得劲。和身高体重一样,这三只巨兽就像在进行军备竞赛,一个比一个战斗力爆表,形成了强大的三个阶段

【“金刚级”】

金刚作为骷髅岛上的山大王拥有手撕霸王龙的怪力,随手掀翻个列车啥的不在话下,而且拥有灵长类专精爬树技能;但它依然是血肉之躯,小刀长矛就能破防,还会被催眠瓦斯熏倒,最后被飞机机枪打出暴击,从大厦之巅“王者陨落”。

金刚的强大凌驾于凡人之上,是片中最强的自然动物;但当它爬上帝国大厦时,作为这座城市里最大的动物,它在高楼之间却显得十分渺小。面对人类的现代武器,它会受伤、会流血、会死亡。总结《金刚》的剧情,这是一部标准的“自然野性败给工业文明”的套路片。金刚比人类强大,但强不过工业化的人类社会。

结论:

【“雷多龙级”】

雷多龙作为高贵的龙裔,除了头破砖墙、脚踩汽车的力量外,还有机枪打不破的厚实外皮;只可惜不足以抵御火箭炮的火力,负伤后被人类瞄准要害打出致命一击,在游乐园中充满诗意地葬身火海。

相对于金刚,雷多龙除了力量强防御高,体现为:普通武器(手枪)无效,特殊武器(火箭炮和榴弹)有效。最终将这头巨兽逼上绝路的是科学家军队的联合攻击,意味着需要一支特殊部队才能解决它这个特殊存在。在科尼岛乐园决战时,人类方站在高耸的过山车轨道上狙击雷多龙;这一刻,双方视角平行,似乎反映这只生物拥有与工业文明相抗衡的实力

结论:

【“哥斯拉级”】

到了哥斯拉,事情变得不可收拾起来:50米2万吨的压倒性吨位,让它不仅可以像踩积木一样摧毁任何建筑,而且免疫一切常规伤害:机枪?那是啥?坦克大炮?挠痒痒。飞机导弹?蚊子叫。5万伏高压电?有点麻。最重要的是,哥斯拉拥有标志性的“绝招”:“放射热线”,足以瞬间融化钢铁。能够打败哥斯拉的只有一样东西:氧气破坏者,一种可以杀死任何水中生物的虚构化学合成物,并由它的发明者芹泽博士在东京湾释放,最终与哥斯拉在海水中同归于尽。

坚不可摧的躯体,无坚不摧的力量,如果《哥斯拉》是一款游戏,那人类方一定会大骂平衡稀烂体验极差:这还怎么打?哥斯拉在片中始终高于周围建筑,带来近乎绝望的压迫感,而所谓对战更像是单方面的蹂躏。面对这样的对手,剧情最后选择了“用幻想打败幻想:用虚构的氧气破坏者消灭虚构的哥斯拉,实际宣告了现实武器对哥斯拉的战败。哥斯拉战胜了人类社会,但栽在了同为幻想造物的剧情杀上。

结论:

3.

话题终于到了关键之处——究竟什么是“怪兽”?这里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简单名词解释:

“Monster”

Monster,直译“怪物”,在英语中所指范围极广,既可指形如恐龙的巨兽,也可指吸血鬼等与人等身大小的鬼怪,强调的是“怪”,即“异常”

“Beast”

Beast,直译“野兽”,主要强调“兽”,主打一个“野性”,通常用来表示凶猛的野生动物,或是衣冠楚楚、弱不禁风的文明人用来骂人“禽兽不如”。

《金刚》《原子怪兽》中,这两个词经常出现并用于称呼这两只巨兽。对于现代人来说,猩猩和恐龙本来就是不常见的东西,更何况15米的猩猩和30米的恐龙一定会让达尔文揭棺而起,从生物学上来说已经很“怪”了。

但观众并不在乎达尔文,只在乎看得爽不爽。因此总有人会发出这样的“暴论”:

于是,便有了身体像霸王龙、头部像恐龙石狮子的融合、背后长着剑龙的骨板、皮肤像鳄鱼、能从口中吐出放射热线的哥斯拉——这下再也没人敢说自己在动物园见过这个究极缝合怪了。

光样子奇怪还不够,还得有个合理的解释离奇的身世:一只潜伏在海底洞穴里的恐龙幸存者,受到人类核爆试验影响失去了居所,身体也发生了剧烈变异,于是展开了对人类的报复……

核能主题科学变异,这两点让哥斯拉成为了金刚后“巨兽片”的下一个摇滚巨星,并开创了自己的“品牌”——Kaiju

“Kaiju”,即日语「怪獣」的音译,词源来自中国的《山海经》——没错,它就是汉语中的“怪兽”,原本用于表示“奇珍异兽”。而在《哥斯拉》电影爆火后,这个词直接变成了主打幻想巨兽的虚构作品与其中“明星巨兽”的官方指定用语。一句话:都是时事造热词

因此,其实“Monster”“Beast”「怪獣」三个词都可以表示“怪兽”一种不存在于世界上的幻想巨兽,它们很、它们很、它们很

至于究竟要多大多强多怪才算“怪兽”,其实取决于每个人自己对幻想的索取程度。“怪兽”比起是一个定义,更像是人类对强大野性挣脱束缚的向往:它们破坏的高楼大厦,同时也是身为普通人的观众们无力改变的现实缩影。

《哥斯拉》的爆火直接催生了“怪兽片”这一影视类型。于是紧接着,各种大怪兽纷纷横空出世,世界迎来了巨兽们的“超生热潮”——

首先是1956年的《空中大怪兽拉顿》(『空の大怪獣ラドン』)和1961年的《魔斯拉》(『モスラ』)。它们和《哥斯拉》来自同一影视公司和制作班底,根正苗红。拉顿魔斯拉除了让怪兽家族新增飞行属性,还宣告了怪兽电影进入(是的,之前都是黑白片)。哥斯拉拉顿魔斯拉三兽也因为最受欢迎而拥有了“东宝三大怪兽”的组合名(东宝=电影公司)。但实际上,其他“日产怪兽”还有很多,例如:

一时间怪兽圈“兽才济济”,地球上挤满了从海底来的、地底来的、火山口里来的、甚至从外太空来的怪兽。它们长得千奇百怪,能力各有千秋,都想在这颗星球上大显身手。明眼人都懂:兽多地少,这下“兽圈”内卷不可避。于是这些家伙大眼瞪小眼,谁看对方都不顺眼;结果第一个动手的,就是老大哥斯拉

早在1955年的《哥斯拉的逆袭》(『ゴジラの逆襲』)里,东宝就急不可耐地推出“哥斯拉二代”并让它和另一只怪兽安吉拉斯进行“斗兽”,拉开了“怪兽打怪兽”的怪兽片新模式;1962年更是搞了个“梦幻联动”,把大洋对面的金刚(二代)叫过来和哥斯拉打了一场《金刚大战哥斯拉》(『キングコング対ゴジラ』)

这场重量级的关公战秦琼空前火爆,在怪兽界掀起了持久的“比武热潮”:不服别逼逼,地球擂台见!一时间,地球变成了怪兽们的约架圣地,人类被迫当一线观众,偶尔插个手,仅凭自己就单杀怪兽的辉煌岁月逐渐远去,现在是“怪兽争霸”的时代了。随着战况日渐激烈,怪兽们已经不满足于单挑,甚至开始打群架

在1964年的《三大怪兽·地球最大决战》(『三大怪獣 地球最大の決戦』)里,哥斯拉拉顿魔斯拉为了迎战跑到自家村口砸场子的外星怪兽王者基多拉,临时组成地球本土怪兽联盟,进行正义的三打一;到了1968年的《怪兽总进击》(『怪獣総進撃』),打群架的兽数激增到了十一只;目前享有怪兽总数之最的是2004年的《哥斯拉:最终战役》(『ゴジラ FINAL WARS』),共有十四只怪兽登场,其中哥斯拉以车轮战形式单挑了十只怪兽外加一个最终BOSS形态。

是的,在所有怪兽里就属哥斯拉打架最多最狠。别说什么“长江后浪推前浪”,在怪兽圈里哥斯拉就是唯一指定杠把子,只要在怪兽约架群里吼一嗓子,没有谁叫不来。至今为止,哥斯拉共拥有三十多部电影,其中光是以“哥斯拉大战XX”为标题就有十九部。它的形象随着时代不断翻新,它的对手从人类军队其他怪兽再到机械怪兽如同走马灯换个不停,但它需要做的事只有一件:不服就战。它打赢了大多数架,也输过几场;时至今日,无人会质疑它的名号——“怪兽之王”

但王者总是孤独的。实际上,除了哥斯拉的远洋前辈金刚、同门师妹魔斯拉以及隔壁公司的竞争对手加美拉之外,怪兽家族的长寿明星寥寥无几:大多数怪兽电影都像烟火昙花一现然后彻底冷却,再也没有续集;无数怪兽沦为电影工业的一次性消费品,或是落得偶尔才在“约架片”里露个脸当沙包的冷板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无论戏里戏外,怪兽的世界最能反映这个道理。

然而,新怪兽想出头也不是没有门路。正当哥斯拉在怪兽电影明星的内卷之战里加冕为王的时候,有人找到了怪兽的另一条破圈之路:不是一兽独大的王道明星,而是集体出道偶像团体:它们就是日后大红大紫的奥特怪兽系列。而它们,将与另一个史上最重要的幻想角色:光之巨人一同,在接下来的一期中详细讲解。

时至今日,怪兽已从一种角色、一种影视类型生发为一种文化符号。在后世的发展中,出现了形如宝可梦/宠物小精灵(Pokémon/Pocket Monster数码宝贝/数码暴龙(Digimon/Digital Monster怪物猎人(MonsterHunter)等一系列横跨ACG领域的“怪兽亚种”后裔。

同时,无论是各种根正苗红的哥斯拉新编电影还是反向影响海外的产物环太平洋系列,怪兽,从未过时。这位又大、又强、又怪的老前辈依旧活跃在幻想作品第一线,是最强幻想角色王座候选之一。而这一切,都开始于那几张老海报上的宣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