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结论说在最前边:艺画开天制作的这部《三体》动画是一部纯粹、彻头彻尾的商业化作品,是对好莱坞工业流水线的东施效颦,它既不尊重原著、原作者,也不尊重任何一类观众。不管你是原著党,还是路人党,不管你是《灵笼》时期的老粉丝,还是在铺天盖地宣发中慕名而来见识亿元融资“顶级国产动画”的新观众,这部作品都不是为你服务的。
那么《三体》动画到底是在为谁服务?它是为资本服务的,是为商业服务的,唯独不为人服务。艺画开天需要靠这部作品拿到更多的融资,所以拼命展现了各种大场面,增加大量打戏,来展现自己在动画制作技术的水平。这些都是为了给背后的各大资本有一个交代。那么代价是什么?是文戏的平庸与匮乏,角色形象的崩塌,故事叙事的毁灭。我对《灵笼》时期的艺画开天是很有好感的,虽然那部作品有很明显的缺点,但作为一部国产科幻动画它依然有可圈可点的地方。遗憾的是,如今的《三体》,哪怕有那么好的原作基础,这部作品甚至连《灵笼》的一半都没有,是彻底在开倒车。甚至在艺画开天最用力的画面表现、角色建模上,我也可以说一句,不如xx。
尽管如此,“商业”与“优秀”并非对立关系,只不过艺画开天这次选择挨骂最狠的那条路。这部动画抛弃了原作第一部的重要剧情,仅仅靠几句说明一笔带过,把汪淼、叶文洁、史强、罗辑等重要且复杂的角色变得扁平化、标签化,在第二集里把粒子对撞实验的剧情简化乃至于“弱智”化,这并不是做不好或者不知道怎么做好,而是有意弱化剧情的理解难度,让剧情不再具有深度,好让广大观众更快理解剧情,期间再加入小丑式的尴尬搞笑桥段,在度过这些内容后,观众便可以把精力投入下一个大爆炸、大场面。怕你看不懂,所以要刻板化,喜不喜欢无所谓,想接着看就行。吸引10个新观众的成本,比讨好1个刁钻的原著党的成本要低多了。说白了,这都是为了提升播放、追番等数据。然而在第三集里,则是连新观众都放弃了:前后矛盾的人物形象,云里雾里的糟糕叙事,还有没完没了的灌水凑时长,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恐怕是中间插播的广告!
最后,不得不提的还有国产动画化改编作品里不得不品尝的,编剧的傲慢和自以为是。曾经我以为只有网文改编动画才会受到歧视,才会出现编剧自以为很彰显个人水平的垃圾改编、胡编。举例来说,《黎明之剑》改编的动画《长夜开拓者》,在关键的剧情上,抹去“野法师”,把人类发现的一个自然常数改成了神明的恩赐,直接违背原作最核心的理念,凸显的就是编剧的傲慢与自大。同样地,在《三体》中这种傲慢也无处不在:原本鄙弃粒子对撞实验的丁仪,变成了一意孤行、莫名其妙玩“超频”的偏执科学家,为了圆上改编的剧情,又搞出了新的科学漏洞,这只能显得挂名的一群编剧没一个是有本事的。至于最近网上流传的编剧挂名风波,也只能说明其中不乏沽名钓誉之辈。
总结来说,《三体》是为商业服务而非为观众服务的,它摒弃原作,抛弃原著党,戏弄新观众,是一盒精心包装的垃圾,甚至可能只有最外面那层是好看的。作为一部商业科幻动画,它没有科幻,只有商业;在网页端的宣传文案中,“极致科幻想象力”这七个字,它只做到了“极致”,而且是极致的烂。一切只是为了流量(哪怕是骂名,也能带来流量)和商业运作的作品真的对不住“三体”的名号。
打两星,一星是投给高超(非褒义)的商业运作,另一星是投给文娱产业的垄断者:你们赢了,又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