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回忆《灌篮高手》终于盼来了剧场版电影的上映,很多人说这是“情怀电影”,看的是回忆,是当年的感动。可是漫画作者以及这部电影的监督“井上雄彦”却并不打算把它做成一部情怀电影。
购买电影票的观众都会收到一本小册子,里面是导演井上雄彦和主演声优们的访谈。通过访谈的内容可以看到很多关于井上的个人想法,创作思路,以及这部《灌篮高手》到底是一部怎样的动画电影。
访谈部分内容来自“谷大白话”微博,本频道重新做了编排整理和适当的删减,以方便读者阅读。
【资料图】
为什么采用3DCG的形式井上表示:这次电影的重大特色就是CG带来的真实刻画,能呈现出他记忆中的“篮球感”,包括他自己打球时脚下感觉,接球时身体反应,投篮的微妙时机等。把球场上10个角色每个人的动态都画出来手绘2D是做不到的,所以他认为使用CG是很有必要的。
最初他是不想做电影版的,奈何制作人软磨硬泡找了他十年,没事就发视频素材给他看,最后终于被他们的热情打动。本来他想是以某种程度参与制作,没想到结果他成监督!也就是所谓的“外行监督”。
当监督责任重大,得学会跟人沟通。不像画漫画一个人就行了,需要学会团队合作。在指导声优配音时他反复强调“真实感”,要自然,不要夸张,“请用接近你平时说话的语气来配音”。
还有一个原因是他想让大家开心。当年的收尾很突然。虽然这是他想要的结局,但他也明白,很多读者/观众觉得非常遗憾。这让他也有点难过。所以他还是想把这个遗憾弥补上,让大家开心。
当初完结后,《灌篮高手》的世界和其中角色一直活在他脑海中。每当想到新的内容,啊这里应该是这样,这角色其实应该是这样,他就会记下来。
这次虽然做了电影,但还有更深层的故事。那些还没画出来的部分他感受很深,这种感受未来也会持续存在,以后也会继续记录这些想法,但不会公开发表。
不走回头路的井上雄彦井上是一个不喜欢重复的人,从《灌篮高手》到《浪客行》就是两种类型、风格截然不同的漫画。这次的剧场版电影他也想做出一些新的尝试。
电影跟漫画不同,没法随意切割画面控制大小,原来很多用文字框的笑料和细节也不能直接贴到大屏幕上。所以这次主要优先展现的是“篮球感”。他认为漫画是漫画,电影是电影,欣赏角度可以不一样。
他不想再做和以前一模一样的《灌篮高手》,这次想从新的角度入手。当初连载时他就想多画些宫城的部分,因为三年级有大猩猩和三井,一年级有樱木和流川,只有二年级的宫城似乎被夹在中间了。所以这次,他决定让宫城来当主角。
宫城当主角有什么特殊含义么当初画《灌篮高手》的6年间自己正处于23~29岁的壮年,雄心勃发,认为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所以那时他超爱樱木这样蕴藏巨大潜力且拥有着无限可能的英雄主角。
但26年过去,人生视角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初井上20岁出头,最熟悉的自然是高中生视角,作品价值观很简单。而现在人到中年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也想给作品增加不同的视角,想表达的是“价值观不止一种,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答案。”
这次他选择从经历痛苦、克服痛苦之人的角度去讲故事,而宫城良田就是这样的人物。“毕竟,大家都在经历痛苦,不是吗?不是所有人都拥有无限的可能性。我们都活在痛苦之中。”
最后,井上老师有一段献给『SLAM DUNK』粉丝的话——这次电影是从新的视点新的角度制作的《灌篮高手》。漫画还是漫画,你也可以去看TV动画版,但电影版赋予了作品“新的生命”。
作品的根源都是同一个。如果能让大家体会到“我看过《灌篮高手》但我头一次看到这样的《灌篮高手》”的感觉,我就心满意足了。
后记——粉丝想看的也许是童年回忆,是青春懵懂,是在阳光下肆意挥洒汗水的感觉,甚至想在电影院大喊一声“爷青回”。但从访谈的内容来看,井上雄彦的想法却恰恰相反,他想要的《灌篮高手》电影是一种全新的东西。
井上确实做出了新的尝试,这部电影也确确实实跟漫画和TV版动画完全不同,只是他的这个想法广大粉丝是否买账,又是否能做到与他共鸣呢?这个疑问或许在引进上映那一天到来为止,答案才会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