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四骑士的历史渊源
(相关资料图)
如何理解“启示录式观念”
圣经中关于四骑士的内容
为何说现代流行文化对四骑士的理解是“错误”的
藤本树可能的创作思路
藤本树可能的创作思路本文前四章的都用来解释“四骑士”和“启示录”相关的文化,但这里最后一章必须要强调:藤本树作品的核心立意,不仅不是传承自基督教文化或任何其他经典思想,反而是相当的反传统。这些作品中对古老的经典文化要素的引用,不仅不是为了继承和发扬这些古人的遗产,反而是为了反抗,或者说“解构”。
还要强调一点,虽说本文谈及了历史、文化、意识形态甚至哲学等话题,“《锯人》这部作品是周刊连载的少年向商业漫画“这个基本事实是不能忽略的。无论在我们外行人看来这漫画在文艺表达方面有多么优秀,其终究不过是娱乐产品,是在模仿前辈商业产品的基础上获得成功的;但话又说回来,任何作品必然是有其思想内核的,即便是爽文最庸俗的”莫欺少年穷“,也是在反映作者及其目标客户的意识形态。周刊少年漫画,其内核自然就是友情、努力、胜利;相应的,《锯人》被称为邪道,就是因为藤本树选择了自己想讨论的话题,而非消费者熟悉的话题。虽说在专业人士看来这种探讨可能不够坚实、不够全面,但作为一个周刊漫画的骨架已经绰绰有余了。
首先帮助不熟悉第一部《公安篇》的读者复习一下这部漫画的内涵。从一个小细节讲起:常提到玛琪玛这个名字是在暗示”妈妈“,却少有人顺着这条线索接着往下讲。简单说一下”妈妈“这个意象。其一,妈妈对于普通人的一生,是第一个畏惧的对象;其二,从人类文明的角度讲,妈妈与“家长”这个概念有很深的联系,可追溯到史前时代。这样就能解释支配恶魔的外观形象是“女人”。另外,“母亲抚养孩子”还代表着如同野兽般纯粹得生活,以人类文明类比婴儿,只有原始的欲望,因此与玛琪玛相遇是男主角电次的故事的正式开始,同时也是在暗示“电次从兽到人的过程“是此作品的重要内容;最后还有一点,妈妈当然是与”什么叫做爱“这个话题有很深刻联系的,例如弗洛伊德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结,“爱”与“家”也是《锯人》漫画贯穿始终的话题。
许多读者仅凭借“支配”这个名字,以及诸如米国大统领等人的几句台词,就把解读《锯人》第一部的重点放到了“国家”“官僚”等话题上,这是出了很大偏差的。其实换一个角度很容易就能理解,为什么“支配”有着字面以外的许多含义:在已经存在枪之恶魔的情况下,还需要AK47恶魔、M1911恶魔吗?可以是可以,但除非特殊剧情,作为一个漫画没必要搞那么繁杂。支配恶魔这个形象,诸如强权统治之类的要素是其表层,甚至表层的一小部分。支配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比如你喜欢玩手游、喜欢推偶像,这些都是资本主义时代常见的“支配”;再比如剧中的小小红一直被家庭的压力所逼迫,这也是“支配”。
经过上面两段有些读者可能还是无法接受“支配恶魔”并不是在探讨国家政治之类的“重大问题”,只是在讨论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我们再找个新的切入点:本文前四节详细介绍了何为“启示录”,有些内容可能是观众不熟悉的,但是“后启示录”这个词,应当是广大acg爱好者常听到的,经典的游戏作品《辐射》系列便是后启示录文艺作品的典型代表。其实启示录式观念,或者说“弥赛亚”相关的概念,就是典型的“宏大叙事”;而后启示录文学,通过讲述末日废土上挣扎的凡人来探索人类文明的本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经典的弥赛亚叙事。《锯人》作者藤本树的前一部长篇作品《炎拳》恰恰也是后启示录题材,该作品对弥赛亚叙事的挑战更是明显,甚至直接提出“所有的宏大叙事都是谎言”。《炎拳》看似虚无,也是在反应作者对传统意识形态的逆反;如果观看过藤本树的其他作品,例如“两只鸡”“那由多”等短篇,也能明显感受到作者对宏大叙事的否定。因此在解读《锯人》时也一样,我们关注的重点应当放在“什么是人,什么是人生”这种话题上,而非去关注历史、政治之类的话题。
从上面几段解读中我们很容易得到,支配恶魔真正的关键词其实是“爱”。其实这也很好理解,无论是父母与子女,还是主人与仆人,或情人、朋友,“占有””操纵“在人与人的情感中究竟有何意义都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剧中揭示用来支配恶魔的性质的一句关键台词便是“我喜欢人正如人喜欢狗”;事实上我们只需要在B站搜索一些关于“爱狗人士”的视频,其评论区里的争论,就已经是对“什么叫做爱”这个题目相当丰富的辩论了。作为与玛琪玛并列的剧情核心,电次和啵奇塔身上都带有很多“狗”的要素,这进一步印证了探讨爱就是《锯人》第一部的一个核心内容。
接下来,我们只要按照这个寻找关键词的套路,便可预测《锯人》第二部的重点内容。
第一部的第1话给出了“狗与电锯”这个题目,“狗”便是引出作品内涵的钥匙;同理,第二部第1话给出的题目是“鸟与战争”,我们只要想想“鸟”代表什么文化内涵。鸟有些是强大美丽的,有些又是弱小卑微的,但无论如何,关于鸟最常谈到的关键词是“自由”。对于强壮的大型鸟,人会羡慕其展翅高飞、歌颂其杀戮掠夺;对于家禽或笼中的宠物,人们会哀叹其无法违抗命运,或单纯感叹其生活环境的狭窄。如果说狗这个文化意象指向的关键词是“爱”和“家”等,那么“鸟”指向的关键词毫无疑问就是自由。
如果我们注意到主角与恶魔融合前最后许下的愿望,电次的愿望是“想要过上普通的人生”,三鹰的愿望是“如果能活得任性一些就好了”,这也恰好是与他们邂逅的恶魔朋友的外形相呼应的。再说一句,这种愿望其实暗含了许愿者本人都没有清晰意识的对“幸福”的追求,也暗含了对宏大叙事的反对。
接着再从另一条路线分析:公安篇围绕着四骑士中第一位“支配恶魔”来安排故事,那么作为校园篇剧情核心的“战争恶魔”又该怎么分析其意义呢?与分析支配的意义当然是同样的套路,剥离掉大家习惯性联想到的诸如政府、军队之类的话题,从每个人具体的生活入手。其实关于“战争的本质”这种问题,不需要我们研究,无数先哲早就已经从各个角度说过了。简而言之,在抛弃了包括“启示录式观念”在内的诸多宗教、神秘性质的叙事以后(包括把血统、民主、正义等等概念宗教化的现象),战争本质上就是“由于人类社会中众多要素产生矛盾而产生的现象”。说得很玄,其实就是说:要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比如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的本质还是经济运动等,“战争”这个概念并不是与我们手不沾血的普通人很遥远的东西,正如支配是无处不在的一样。
这里结合自由主义之父约翰洛克的观点,辅助大家理解:人的生活有三种状态,自然状态、战争状态、契约状态。自然状态其实就是如野兽般自由的状态,人可以如同猛虎雄鹰般自由,可以如同大象鲸鱼般自由,这很好理解;但自然状态不能自然而然的、广泛的持续(或者说史前时代可能曾经持续过百万年),一旦有人要侵犯其他人经劳动开发自然资源的自由,那就会陷入战争状态,毕竟作恶或报复也都是自由的;在挤满人类而远离自然环境的文明世界中,显然人很难生活于自然状态,因此需要一种契约来组成社会,通过寻找一种权威的裁决来解除战争状态,就是契约状态。例如:为所欲为的独裁者就是处于一种自然状态,而被压迫的民众由于找不到更高的权威,便处于战争状态;例如两个人在荒山丛林中相遇,他们若是相互扶持便是处于自然状态,若是有人想要掠夺对方便是处于战争状态,直到人自行通过力量决出结果。
总结一下可以看出,《锯人》第二部虽名叫“校园篇”,但要讨论的其实是“社会秩序”“个人与集体”“自由”等关键词,符合其青年漫画的定位。其实看目前几话的剧情,已经出现了很多诸如“红绿灯”“校园暴力”“正义”之类的要素。但话又说回来,这部漫画必然不是为了继承诸如自由主义、社会契约论等经典思想;前面也提到过,藤本树主要还是为了逆反而创作的。因而也很难预测未来的剧情走向,顶多只能分析出“战争恶魔的力量本质上是来源于社会上每个人,因而其不可能一直是现在的虚弱状态,必然会重回巅峰的”这种显而易见的问题。还有一点也是很确定的,作为第一部中经历了大风大浪的“过来人”,男主角电次必然不会融入主流观念,我们可以继续期待未来他会整什么大活儿。
10月11日动画开播了,本文也终于写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