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作品《窦娥冤》中人物,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窦娥发下的3桩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全部实现。
《窦娥冤》取材自民间流传的《东海孝妇》故事,最早源于《列女传》。元朝时关汉卿对故事进行加工,塑造了窦娥这一悲剧女性形象。
(资料图片)
关汉卿震撼人心的悲歌,让人痛彻心扉,他把元蒙统治者下社会的残酷、底层百姓的悲冤昭然若揭。那么窦娥为何要发下这3桩毒誓呢?
《窦娥冤》主要故事情节
窦娥,3岁丧母,父亲窦天章是个穷书生,因欠蔡婆20两银子无力偿还,进京赶考需盘缠,就狠心把7岁的窦娥卖给蔡婆当童养媳。
窦娥17岁与丈夫成亲,2年后丈夫暴病死去,窦娥年轻守寡。虽然孤婆寡媳、生活艰难,但善良的窦娥还是安分守己与婆婆相依为命。
一次,婆婆外出收账,差点死于欠债人赛卢医之手,恰好被地痞张驴儿父子救下。张驴儿父子便以此为借口,强行住进蔡婆窦娥家中。
张驴儿父子面对风韵犹存的蔡婆、面容姣好的窦娥、垂涎三尺的家产,而色胆包天、利欲熏心,强迫窦娥婆媳嫁给他父子二人为妻。
软弱的蔡婆,面对强梁,勉强答应。但刚毅的窦娥坚决反对,并对糊涂的婆婆进行劝说。为霸占窦娥,张驴儿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一天,蔡婆生病,想喝羊肚汤,张驴儿将事先准备好的毒药放进羊肚汤中,想毒死蔡婆。谁知蔡婆对羊肚汤反胃,让给张驴儿父亲喝。
张父喝完倒地而亡。阴差阳错地,张驴儿将自己父亲毒死,反而以窦娥“药死公公”要挟窦娥嫁给他。窦娥不肯私休,要求对薄公堂。
楚州知府收了张驴儿贿赂,不分青红皂白,就对窦娥严刑拷打,想让她屈打成招。窦娥为不让年迈婆婆受刑,毅然含冤招供,被判斩刑。
窦娥沉冤莫白。临刑前,她发下3桩毒誓:
“我窦娥冤枉的,为证明我的清白,我死后,一要让这刀过头落,一腔热血全溅全溅到丈二白练上;二要让天降大雪、遮盖我的尸体;三要让楚州从此大旱三年。
窦娥三桩毒誓,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跨张,推己及人,逐渐递进,波及范围广,超越现实,违反自然规律,真是闻所未闻,千古奇谈!
01:为何要发下毒誓“血溅白练”?
临刑前,窦娥要来一领净席,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如果她窦娥是冤枉的,刀过处头落,她的一腔热血就不会沾在地上,而全都飞溅在白练上。
“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这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
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窦娥发下“血溅白练”的毒誓,实为自证清白,其目的“苌弘化碧,望帝啼鹃”,那这两者是什么意思呢?这涉及到我们的国学知识。
苌弘化碧是一个国学成语,出自《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心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传说周朝有一位叫苌弘的士大夫,蒙冤被人杀后,他的血化为碧玉。“苌弘化碧”比喻为人刚直忠正,但却为正义事业而蒙冤抱恨。
望帝啼鹃,相传战国时有一个蜀王叫望帝,治水有功,被狡诈大臣夺位退隐西山。望帝死后化为杜鹃鸟,日夜悲啼,直至口吐鲜血而死。
这就是“杜鹃啼血”的故事。杜鹃日夜不停,凄悲啼叫,啼叫得口出血,可见悲怨有多深,才会到“啼血”境地?更说明冤魂极其悲鸣。
窦娥借用“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自比苌弘与望帝,实为说明自己沉冤莫白、抱恨受屈,悲愤难已等,当然最关键的一个字“冤”。
正因为自己冤,所以才会“血溅白练”。郐子手行刑后,如窦娥所言,鲜血一滴都没落在地上,全部飞溅到了高挂的白练上,令人称奇。
正常来说应血溅于地,而不会“血溅白练”!这是关汉卿超现实夸张手法,而如此得以验证,证明窦娥乃千古奇冤,如同“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02:为何要发下毒誓“六月飞雪”?
古人潜意识对天非常敬畏,他们崇尚自然,讲究天人感应,认为天可以主宰一切。而一看到天生异象就惊惧恐慌,以为天神在惩罚自己。
古人坚信这套理论,认为人的德行会被上天感知,上天会通过“变脸”来警示,而一旦出现极端天气,人们就认为是否哪里出现了冤情。
六月飞雪在古代无法用科学来解释的一种超自然现象,人们把它归咎于天意。那六月飞雪究竟存不存在?科学解释是有的,且千年难遇。
六月飞雪最早发生在战国时期。
燕王请齐国邹衍等人治国,邹衍被害,蒙冤入狱,当时正值盛夏六月,天突降大雪,燕王意识到邹衍冤屈而放了他。
所以,大自然真的很神奇,令人震撼!
六月飞雪是一种奇特现象,在古代人们会认为是世间哪里出现了千古奇冤,因而天生异象。
实际上,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夏季高空遇较强冷空气造成。北京出现六月飞雪,就是气流将含有冰晶低空积雨拉向地面,就出现短时间下雪的奇观。
六月飞雪用在关汉卿《窦娥冤》里,用当时人们朴素观念来看,应验了窦娥所言,成就了这一桩千古奇冤,让人们相信窦娥是被冤枉的。
窦娥被行刑后,血溅白练,天地变色,狂风大作,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直降了三尺的瑞雪,密密地覆盖住了窦娥的清白之身。
雪代表纯洁,窦娥希望自己的清白之身被三尺瑞雪覆盖,而不愿与混沌污浊的黑暗社会相融,可见对当时社会充满了无声的控诉。
《红楼梦》“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很贴切,尽管世俗暗黑肮脏,仍要保持身心高洁,不畏强权,即便失去生命也不屈服。
《窦娥冤》六月飞雪,按常理违反自然规律的,如果真发生,说明当时社会黑白颠倒,是非不分,这是窦娥临死前对当时社会的嘲讽。
03:为何要发毒誓“大旱三年”?
这桩誓愿持续时间最长,波及范围最广,影响力也最大,窦娥为何要让楚州当地大旱三年?窦娥是非常善良、孝顺的人,为何发此毒誓?
那时候人们对很多自然现象都无法解释,对预测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非常弱,因此天灾相比人祸,人们还更加怕。
而最怕天灾的是当地官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一旦遇上天灾,官员们就无油水可捞;对于天灾,他们又束手无策,还要承受朝廷压力,抗灾不力,乌纱帽恐难保。
“大旱三年”主要针对楚州官员,窦娥被诬告,知府收受贿赂,不分青红皂白对她严刑拷打、严讯逼供,窦娥寄希望的法律也只为有钱人服务,那个社会对她太残忍、太不公平了。
窦娥这桩誓愿是对社会的憎恨,地痞张驴儿欺侮孤寡,可恨;楚州知府认钱不认理、严刑毒打、颠倒黑白,更加可恨;社会如此不公,让做一个好人的意念在一点点消解。
窦娥幼年丧母,在婆家任劳任怨,安分守己与婆婆相依为命,但就是这样一个心地纯良的女子被逼得发此毒誓?可见当时社会有多黑暗。
写在最后
窦娥的三大毒誓得已实现,其实这是“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的夸张和浪漫主义手法,旨在反映元蒙黑暗统治下妇女的悲惨命运。
窦娥纯朴、善良,这样一个满脑子孝顺、贞节等封建伦理观念的女子却被大力倡导孝道贞节的社会迫害致死,无是当时女子的最大悲哀。
大家怎么认为呢?欢迎留言~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