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无论是国家医保谈判,还是集采降价,均显现出温和的迹象,对医药行业发展释放了积极的信号。当前,药企和政府正同时发力,尝试去实现合理有效的资源配置,共同探索多方发展的平衡点。

双抗等赛道值得关注

2022年底,医药板块开始出现反弹回暖迹象。2023年,诸多潜力型的细分赛道值得关注。

近年来,在传统的小分子靶向、生物大分子单克隆抗体、抗体偶联药物(ADC)、双抗领域,相对而言已经解决了从“0”到“1”的突破。目前,这些领域涌现许多具有独特性、差异化的产品,例如在作用机制、药物靶点、适应症领域进行革新的产品。

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是当前研发的热点。作为新兴治疗手段,该类产品研发在国内尚处于早期阶段,目前只有两家CAR-T细胞治疗公司上市。基因治疗公司体量较小,还未走向IPO阶段。随着行业对该领域临床试验的持续关注,有待发现更多创新型的基因治疗公司。

服务提供商也在医疗产业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引领产业链迈向高质量发展道路。例如生物试剂和体外诊断产品(IVD)原料提供商、医药合同研发企业(CRO)等。比如,针对细胞与基因治疗的CRO公司,可提供细胞基因产品研发生产工艺解决方案,提升研发效率;在智能制造领域,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可解决企业生物工艺开发过程中的智能制造问题等。

药企需要回归新药研发的真正价值

笔者认为,医药市场的各方参与者需要回归价值本源,奉行长期主义、提前主义,并学会善用可及的资源,促使行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医药市场的价值可细分为三重维度。第一重是临床价值,企业开发的产品或服务,无论是改良型新药还是仿制药,都需要侧重于其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实际的临床用药需求;第二重是市场价值,Biotech或是Biopharma的研发费用有限,只有产品最终的商业化能力得到验证,获取收入和利润并回注给团队与股东,才能体现出市场价值;第三重是投资价值,投资方倾向于将资本投入到具备可观前景的企业,不管是财务上的回报或是对产业的补充。在长期主义方面,早先上市企业所布局的产品管线中有许多产品是通过“License-in”的模式引进的,还有些是“Fast follow”海外的通路和靶点,因此操作的周期相对较短。但在当前,国内创新药企业面临行业对同质化要求越来越严格、对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境况,企业需要做出长期的布局计划。提前主义与长期主义是一脉相承的。企业需要对产品做好规划,早期布局商业化路径,在Ⅰ期或Ⅱ期临床试验阶段时就要考虑好销售模式,是自己销售还是寻求合作伙伴;在自身销售渠道不够顺畅时,可考虑采取“License-out”策略。另外,企业制定发展规划应当保持每年更新一次的频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

此外,企业还需要更为灵活地调整自身的经营策略,善于利用可及的资源,这样才能使企业在严酷的资本环境下更好地生存。比如,企业可以利用闲置的产能开展CDMO或者CRO业务,或者精简管线以降低运营成本,将核心资源用在更有前景和回报的业务上。

(作者系弗若斯特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