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相关资料图)
他们埋头苦干、甘于奉献,他们厚植家国情怀、勇于创新争先,争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为加快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作贡献,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都是闪闪发光的。5月30日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以来,三亚市科学技术协会、三亚市委宣传部、三亚市科技工业信息化局联合三亚传媒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开展“点亮精神火炬,我们在行动”主题宣传活动,增强科技工作者自豪感、获得感、认同感。让我们一起,走近三亚的科技工作者,聆听他们的故事。
海南云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副经理林方养:
用数字力量为三亚智慧城市建设赋能
当前,三亚正全力打造智慧城市。其中,凝结了诸多研发人员心血,三亚市“最美科技工作者”林方养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林方养和他的团队相继设计完成了“三亚放心游APP”“三亚市诚信商家管理系统”“三亚市网格化综治管理系统”等,为市民游客提供便利。今年36岁的林方养,自小在海南长大。2016年,从事软件研发相关工作的林方养,瞅准海南发展前景,决心回到三亚,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而今,他任职于海南云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担任部门副经理一职。随着海南旅游市场日益升温,如何及时处理游客投诉,应对负面舆情,成为三亚市政服务重点难点之一。今年4月,林方养团队接到一个新任务——对“三亚放心游”平台进行升级改造,以便更好满足市民游客需求。任务完成期限,只有5天。“无论是版本升级,还是跟12345政府服务热线对接,难度都不小,我们改了多次才符合标准。”5天后,“放心游”快速理赔功能上线,得到了市民游客的广泛好评,林方养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截至今年7月初,“三亚放心游”保障名录内商户在线总量10916家,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涉旅消费全场景;共接收旅游投诉104件,实现有效处置率100%,回访满意率100%。近日,林方养团队转身投入到数字会展网开发中,该平台建成后将为海内外商家提供更多三亚会展资源。“一个地方想要发展,会展是牵头‘部队’,通过数字会展网整合三亚会展资源,能够更好便利海内外商家交流,促进贸易发展。”谈及未来,林方养充满期待。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副教授万武波:
为海洋资源开发贡献科技力量
近年来,不少科研人员在南海资源开发与利用上倾注心血,三亚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万武波就是其中之一。2017年,时任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的万武波调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从事海洋资源与能源开发方面的研究。此后,万武波带领团队先后主持、参与了钻井平台含油废水高效处理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以及一维石墨烯折叠结构的可控构筑及其储锂性能研究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我们团队现在主要的研究工作是海上油田开采过程中含油废水的处理,把油田开采中抽出来的水和油分开,将水处理至无污染标准,再排回地层里。”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副教授万武波说。当前,万武波团队开发的油水分离技术,达到了无需投加“破乳剂”便能使钻井平台含油废水达标排放的目标。仅这一环节,就耗费了团队4年时间。科研工作离不开团队配合,以及对后备力量的培养。2018年起,万武波兼任浙江工业大学硕士生导师,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同组建“华胜”创新创业团队,秉承科技创新,实业报国的理想,获得省、市乃至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奖励20余项。在学生们眼中,精通制药工程、化学工艺、材料科学以及海洋工程等多个领域专业知识的万武波,是一位全能导师,深受他们爱戴。“万老师很关心我们,细心教导我们如何使用化学仪器,避免意外发生。”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生史世和说。得益于刻苦钻研、不懈努力,万武波已完成1项国家级、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4项企业横向课题,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级项目2项,授权发明专利6项,研究取得了累累硕果。“有兴趣才能长期坚持,科研过程难免遇到许多困难,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就能找到解决之道,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我一直在学习。”谈到自己的“成功之匙”时,万武波表示。
三亚市中医院医务科科长肖育志:
守正创新补空白 推动学科促发展
一名医生,如何运用专业知识守护老百姓生命健康?三亚“最美科技工作者”肖育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2006年,肖育志从江西中医药大学毕业,随后入职三亚市中医院,成为一名专业的骨科医生。200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申报开始,肖育志负责协调中医院骨伤科申报,完成申报材料的撰写、学科规划的设计、技术资料的整理等工作,通过3年时间完成医院骨伤科升级,成为琼南地区第一个获批的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申报过程中,我们不断深化专科建设内涵,在挖掘中医特色疗法和创新中医理论方面做了大胆尝试,形成了创伤、脊柱、关节等几个亚专科为一体的综合骨伤科。”三亚市中医院医务科科长肖育志介绍。此外,2019年起,肖育志利用外出交流学习机会,在医院内引进并开展单髁关节置换术、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等新技术。多个“首例”手术的成功,不仅填补院内相关技术的空白,也为数百名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方案。“依据疾病严重程度和不同受伤类别,我们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尽可能让病人损伤最小、获益最大,对功能恢复感到满意。”肖育志说。2020年后,肖育志的身份实现了从一名专业的骨科医生向行政管理人员的转变。不断推动医院和专科高质量发展,是肖育志下一个目标。“结合近年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改革项目的契机,我们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是推动整个医院在学科建设方面的高质量发展。”肖育志表示。
三亚学院教授杨博雄:
发挥专业所学 建设“智慧海南”
海南自贸港建设离不开数字化发展,其中,三亚“最美科技工作者”杨博雄贡献了智慧和力量。2018年4月,时任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副教授的杨博雄,听闻海南建设自贸港的消息后,决心踏上海南这片热土,来到三亚学院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我是学摄影测量和遥感的,来到三亚学院后,专业特长得到了很大发挥,其中之一就是在三亚建设智慧城市,运用摄影测量技术,实现城市三维数字化。”三亚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教授杨博雄说。近年来,杨博雄携手学院老师组建科研团队,积极申报国家及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杨博雄团队在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中自主研发的五相机倾斜摄影设备在今年获得了专利。“五相机相比于单台相机来说,采集效率提高了5倍,还可以360度环绕采集影像。”杨博雄说,五相机可应用于房地产管理、农村宅基地管理、智慧交通、智慧景区、智慧农业、三维导航等领域。由于既擅长计算机、软件等传统专业,又对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领域颇有了解,每当杨博雄上起实践课,在场学生总是听得津津有味。“杨老师学识渊博,我经常向他请教,他谈吐幽默,课堂活泼生动,可以很形象地帮助我去了解虚拟现实相关技术,能够更好地投入课程学习。”三亚学院学生吴官达说。值得一提的是,杨博雄还参与了三亚学院高性能计算(超算)中心建设,由他主持的“面向空天地海信息处理的高性能计算服务与应用”项目,曾荣获2021年度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志娟:
牵头发展睡莲产业 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今年44岁的杨志娟,现任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副研究员。十余年来,杨志娟将热爱与知识奉献给热带农业,深入田间地头、农业企业基地,通过种植花卉发展农业,带动村民致富。2016年,杨志娟在崖州区抱古村牵头建立睡莲育苗基地,先后引进上百个睡莲品种,同时成立莲花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加入的130户村民进行不定期技术培训。时至今日,在杨志娟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抱古村已建立水生植物种植示范基地200亩,入股农户每年可领到每亩2.7万元的保底收入,在基地打工的农民每月也可领到3000元工资,睡莲产业已成为当地村民致富重要产业。与此同时,杨志娟带领团队成员先后筛选出百合优良品种“西安”和“阿克迪瓦”,观赏向日葵品种“绿天使”、“好运多”,睡莲品种“红色闪耀”“黄金国”等,成为三亚农业观光旅游的一大亮点。2020年10月,杨志娟在三亚水稻国家公园开展南繁花卉新品种示范种植,种植面积约30亩。经过数月努力,100个首次在海南展示的菊花品种于春节期间盛开,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赏。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多年来杨志娟全心全意服务于三农工作,积极探索推广农技的新途径。“希望我能在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把自己喜爱的课题做得更好,培育一些好的品种,走进千家万户。”谈及自己的心愿时,杨志娟说。
三亚学院副教授林甄:
深耕智慧农业 助力海南农业高质量发展
2019年,因为看好海南自贸港发展,黑龙江人林甄举家迁居三亚,入职三亚学院。此前,她在农业领域有着丰富的科研经验。为了更好地学以致用,林甄创办了三亚小象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研发与智慧农业相关的农业机械化、自动化产品和服务。近年来,林甄带领科研团队到多家农企进行调研交流,深入了解海南农业生产现状,先后在三亚、乐东等地建立实验基地,用心研发高效可靠的智慧农业产品。经过研讨,团队成员从海南火龙果入手,研发出多功能自动驾驶喷洒车,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农药成本以及农药对操作者的危害等。“多功能自动驾驶喷洒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无人驾驶的底盘,还有一部分是上面加载的操作模块,储存了喷洒农药的液态肥,弥补了人工喷洒不够精准的缺点”林甄介绍道。2022年,林甄在三亚学院牵头成立吉利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学院,于今年4月入选海南省首批现代化产业学院立项建设名单。“林老师待人很亲和,在她的指导下,我们的思维得到了发散,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我很喜欢她的授课方式。”三亚学院学生陈焕彬说。在林甄看来,当下的海南正是一片农业发展的热土。“未来,我将继续带领科研团队,从满足海南农户实际生产需求出发,深耕智慧农业产业链,力争为海南农业生产提供更多技术支持,用智能机械代替人的农业劳作,解决农业劳动力日益紧缺的问题,实现农业生产高度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提高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风险的应对能力,使弱势的传统农业发展成为具有高效率的现代产业。”林甄表示。
(陈超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