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衷
最想做有烟火气的故事
孙海鹏出生于1979年,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导演田晓鹏、《哪吒之魔童降世》导演饺子一样,这一代中国动画导演很少科班出身,多凭着自己的兴趣和勤奋半路出家,闯入动画行业。孙海鹏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水彩专业,按他的话说,一毕业就傻眼,除非当艺术家,不然找不到专业对口工作。在深圳找了半年工作后,他回到湖北老家,又花了半年时间自学商务软件,当时做三维效果图还能挣钱,他想,或许可以以此谋生。
(资料图片)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做三维动画,创造一个角色,然后让它动起来,我觉得很神奇,像个造物主一样。”孙海鹏笑言,他开始“跑偏”,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动画,从短片开始,再进入专业的动画团队,从此踏上了动画导演之路。他曾创作过一部以包子、馒头、面条等食物为主角的动画IP《美食大冒险》,这个故事充满幻想,偏低龄化,与之后走现实主义路线、面向全年龄受众的《雄狮少年》完全不同。
做完《美食大冒险》后,孙海鹏一直在思考下一部要拍什么,在他看来,传统神话题材虽然好,但已经开发得很饱和了,不容易做出新意,且会受到其他同题材作品干扰,影响自己判断,不如干脆不碰。“我观影很杂,动画片、真人电影、纪录片都看,那些最打动我的作品,还是落地的情感、有烟火气的表达,所以我就想做一个有烟火气的故事。”
舞狮传统在广东保存得较好,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孙海鹏的视野。这项民间艺术仍活跃在街头巷尾,正是烟火气的代表,舞狮比赛具有对抗性,用动画表现动作也很有优势。“我在查资料的过程中,一个纪录片的画面一直印在我脑海里:很热的夏夜,一个乡村古老破旧的祠堂里,中间吊了一个很大的灯泡,把祠堂照得很亮,一群少年跟着老师练习舞狮,他们大汗淋漓,但是很开心……这个画面很打动我。乡村、古祠、少年,是一个奇妙的组合,既传统又现代,还特别有生命力。”孙海鹏和制片人张苗聊起这个想法,对方也很想尝试少年题材,二人一拍即合,有了《雄狮少年》。
谈人物
关注留守儿童呈现感人力量
《雄狮少年》的主角阿娟、阿猫、阿狗都是留守少年,在家缺乏父母呵护,在外被人欺负,舞狮点燃了他们想要证明自我的那团火。孙海鹏透露,将三位主角设定为留守少年,是因为故事发生在2005年,正是城市高速发展、大量农民工进城的阶段。“正好可以用动画来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群体,而且从剧作的角度讲,留守儿童在生活中面临的困境会比普通小孩更多,向上的力量更足,最后呈现出的高光时刻,给观众带来的感动也会更大。”
影片后半部分,阿娟父亲在外突遭意外,需要大量医药费,阿娟只得中断舞狮小队的练习,上广州打工。背井离乡的他住着“下下铺”,一天打好几份工,忍受孤独和贫穷的折磨,成为大城市无声的背景,却从未放弃心底的舞狮梦。当他在凌晨的天台举起狮头,以身后的林立高楼为背景起势舞狮,内心积压的情感伴随喷薄的晨光和激昂的音乐倾泻出来,一下子就在现实底色和人文关怀上拉开了影片与许多其他动画电影的差距。阿娟进城务工这段戏,让《雄狮少年》更具现实性的深刻内核,极大拓宽了影片的思想深度,与观众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振。
谈画面
还原岭南乡村和大城市不同风味
狮头毛发飘逸细腻、舞狮大赛动作精彩、岭南乡村和摩登都市场景真实而富有美感……在视觉上,《雄狮少年》呈现了足够惊艳的动画效果。
孙海鹏很早就带领团队进行了大量关于舞狮的采风。“我们去了很多狮头店,观察他们怎么做狮头、做出来什么样。还买了大量狮头回来研究,狮头最终呈现出来什么质感、毛发是什么形态、动起来什么样子。甚至把狮头撕开,看看里面是什么结构,因为片子里有狮头被扯开的镜头。”
至于具体的舞狮规则、动作,创作团队则在全面了解舞狮知识后,利用动画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大胆发挥,将舞狮与舞蹈、武术相结合。“比如电影里舞狮大赛的抢地青,在现实中叫‘破阵抢青’,比电影里要复杂得多,会放一个红包在中间,由老师傅摆出一个八卦阵,从哪里进,怎么破阵,怎么叼青,怎么出阵,都有讲究。”孙海鹏说,如果把真实的舞狮规矩搬到电影里,可能会很枯燥,所以最后只保留了大致的内容,比如地上放橘子等,再加入两头狮子在阵中打斗的场景,增加比赛观赏性。“再比如现实中的舞狮是会上板凳,也会板凳架板凳,在上面表演,但没有电影那么夸张,我们是用很多板凳做了一个特别高的台子,让两头狮子在上面打。”
在场景搭建上,剧组也做了大量采风,力图还原岭南乡村和城市的不同风味。比如阿娟在天台舞狮后,有一个面对城市的大全景镜头,渲染时间长,制作过程复杂。“我们想在这个镜头里表现一个大都市,做了很多高楼大厦,就连排列组合都很讲究。我们尽量把城市做得巨大,来凸显人在其中的渺小。我们还做了很多细节,比如远处的鸽子,非常小,大概只有一两个像素那么大,从阳光里飞过去,有的楼道里晒着衣服,楼宇之间漂浮的雾气……这些全部放在一个场景里去渲染,计算量非常大,最后差不多10小时才能出来一帧,而一秒钟需要24帧。这是动画能做到的,比真实场景更真实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