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本网记者 王超)一年时间里,帮助完成二十六项“首例手术”,开展十六项新技术新项目,来自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疗帮扶队,在紫云县人民医院通过“师带徒”传帮带、遴选医护骨干到广州跟班学习等方式,从“输血”到“造血”,帮助当地打造一支愿承担、有能力、可支撑的本土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切实提升了当地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及水平。

手术现场

2022年6月的一个清晨,紫云县60岁的环卫工人胡阿姨,因交通意外被送到紫云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救治。经检查,胡阿姨因意外导致全身多发外伤,脑外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失血性休克,肠系膜破裂出血,小肠坏死,右小腿多发骨折,病人腹腔积血约2500ml,失血量接近人体总血量的一半,生命垂危。医院立即将其送往手术室抢救治疗。在医院外一科主任廖平和张清医生配合下,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帮扶专家、普外科业务主任廖述文医生主刀完成了手术治疗。后又转入ICU继续治疗,胡阿姨转危为安,最终平安出院。这是该院首次对此类危急重症患者进行综合救治。


(资料图片)

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帮扶队的帮助下,紫云县人民医院成功完成了二十六项“首例手术”,其中不少是由本院医师主刀完成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帮扶医疗队队长,现任紫云县人民医院院长孙政介绍,为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和帮扶医疗队员自身的技术专长,帮扶团队精心挑选了有上进心,能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普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和眼科骨干医师,进行“师带徒”教学,努力为当地培养一批“带不走的”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为病人诊疗

为切实提升紫云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及水平,医院还选派了十八名专业骨干、技术人员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跟班学习。邀请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专家远程线上或到医院实地培训6次,组织科内培训讲座17次,线上线下授课10次,共计培训502人次。

除了提升医护人员水平,帮扶队的另一项任务是利用多学科医生组团帮扶的优势,帮助当地医院开展重点专科建设,促进重点专科医疗技术水平提升。

在帮扶队的帮助下,紫云县人民医院增强了普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和眼科的发展,目前县人民医院已完成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胸痛中心的建设。创伤中心2022年被中国创伤救治联盟授予创伤中心建设单位,3年后可申请初级创伤中心建设,卒中中心正在建设当中,力争2025年前成为建设单位。此外,还累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十六项,其中普外科三项、泌尿外科三项、骨科七项、眼科三项。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内科副主任医师袁诗雯,是一位留学德国的博士,是今年新派到紫云开展帮扶的医生,她告诉记者,来紫云之前对当地的医院进行了一些了解,由于紫云县人民医院的风湿免疫科尚未独立成科,一些风湿病人在县医院看不了病。自己希望通过所学专业,帮助当地做好风湿免疫病人的诊疗,通过讲座、会诊、远程诊疗等方式,将一些经验和技术带过来,帮助医院实现“大病不出县”。

入户回访

“大病不出县”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帮扶医疗队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医疗帮扶团队自开展帮扶工作以来,累计完成手术354台,三、四级手术较去年同期增幅分别为12.37%和320%,全院收治病人量较上一年同期增幅21.07%。帮扶医疗团队还和县人民医院多学科协作成功救治多名危急重症患者,初步实现了大病不出县的良好态势,有效降低了转诊率,使当地居民在家门口便能获得有效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

孙政告诉记者,去年医院做了一些下乡的义诊,在过程中发现一些消化道肿瘤,有年轻化的趋势,今年医院计划借鉴“广州市大肠癌早期筛查”的模式,在紫云地区开展大肠癌早期筛查,同时继续到紫云的13个乡镇卫生院进行巡回义诊,掌握当地常见病,多发病并进行健康宣教。“紫云县人民医院的设施完备、医务人员整体水平较高,医院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帮助县医院继续提高诊治水平,提升基层百姓的健康意识,让医疗惠及当地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孙政说。

编辑:张小维 责任编辑:陈泽赟 终审:谭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