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支持我且有能力的人能关注我的Medium账号https://medium.com/@BookShadowing。你们的关注和点赞就是对我写作的最大支持,谢谢!

在死亡面前,我们是怎么找到希望的?

藤本树继「Look Back」后发布了最新短篇作品「再见绘梨」。他依旧是那么的神经病,依旧是正常生活中的突兀发展,依旧是令人惊艳与深刻反思的。

藤本树是反传统的,反正常叙事的,也反对一刀分明的价值观的,所以每次读他的作品总能耳目一新,看见另一种思考方式,总之是有趣的。

里面有许多值得玩味的结构和思考。但碍于篇幅,我就只随意谈谈,我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浅谈分析和延伸。

每个部分谈的可能相对狭隘,不够全面,但等三部分全部完成,观感应该就会变好。

1被赋予理想化的记忆:

我们可以看见,「再见绘梨」中的主要人物的性格并非是统一的,他们的性格是分裂的。

我们能够时刻感受到一种混乱,来自人物印象的混乱,来自内心情绪的混乱。藤本树通过电影拍摄与演戏,将人物分解成碎片段,片段只允许我们从狭小的孔径窥视一个人,有可能她在微笑,其实内心埋怨;有可能他表面愤怒,其实只是按照剧本演戏。

比方说开头关于母亲的电影,所有她出现的画面都是光鲜亮丽的,都是温和可爱的,但随故事发展,我们得知这只是一种伪装,与她平日的作为截然不同;又比如父亲与绘梨对峙的那场戏,喊卡的下一秒便又挂上笑容,笑着问刚才演得像不像。

我们难以看清一个人的真实,难以轻易为一个人物下定义。

关于人物的印象在这里逐渐失去了其重要性,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人会有这样的撕裂:好的坏的,美的丑的,直率的别扭的,勇敢的懦弱的,这些被隐藏的真面目埋藏在画面之外,但在最后竟然又能够以一种美好的、幽默的、温暖的、阳光的形象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或许可以这么说,里面的每一帧画面都不值得信赖,我们无法得知哪些是真心话,哪些是他的电影,甚至于我们一直以来所注视的绘梨也不过是为了拍摄电影所塑造的形象。她不是清秀的、阳光的、善意的,她戴着眼镜,戴着牙套,自我中心,容易乱发脾气,这才是真实的她。

无论藤本树是有意还是无意,他的确给予了我们另一种面对记忆的角度,一个颠覆我们思维的答案:关于事物,关于人,他们的真实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是如何记录它的,人们是如何回忆的。

这无疑让我们备受打击,感到一阵沮丧。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信赖,我们所见,我们所感,皆是被精心包装过的形象,我们看似真诚的举动其实是小心翼翼的表演。那份美好的真实触不可及,那最朴素的情感无人得知,那埋入心底的秘密不曾浮出,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他呢?

眼前的他可能是戴着假面的,他的善意可能是有意图的,他并不是如我们所幻想的,他并不是理想的,他是充满缺陷的,是碎裂残损的,是空壳支撑的。

大概能这么说:我们无法轻易地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他人身上,我们无法轻易地将自己的理想加在他人身上。我们得独自消化一次次的背叛与失望。

面对这样的悲哀的现实,我们有什么办法?

关于这个问题,藤本树是这样回答的:「能靠自己决定以何种方式回忆一个人,这是很了不起的能力。」

文化祭上放完电影后,绘梨的朋友前来告诉优太,绘梨并不是电影里的模样,尽管如此,她依旧感谢优太,因为以后她也能想起这样的绘梨。

当吸血鬼绘梨重新出现时,她的记忆,继承的是优太电影里绘梨的形象,曾经被当作是虚伪的想象,如今真切地成为了血肉的存在。一厢情愿的谎言是乳汁,自放映机流下,落地成河,滋润了土壤,哺育了新的绘梨,让她真正成为了优太理想中的绘梨。

通过这两段情节,可以得知这种构建记忆的方式具有意义,它并不是作为一种根本的依据,而是作为一种达成目的的手段。

若要接受死亡,就必须抛弃镜头、抛弃第三者客观的视角,而要达成结果,就需要建构记忆这个方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