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含有剧透,请酌情阅读。

《夏日幻魂》(又译《夏日幽灵》)是插画师loundraw作为监督执导的首部动画作品。此前,loundraw更广为人知的是他那非常具有个人风格的插画作品,以及在动画《月色真美》和剧场版动画《我想吃掉你的胰脏》中所担任的角色原案。作为小说插画师和角色设计,他的画作必须要突出角色,以及带有一定的“故事性”。对loundraw而言,他更擅长用的方式是通过色彩与光影构造的富有层次的空气来衬托和突出角色。换言之,他的作品更强调视觉表现而弱化了对其他感官的调动。

下面笔者以这张《月色真美》的宣传图为例,简单介绍与总结一下笔者对这种风格的印象。

在构图方面,图上半部的满树樱花可以视为由男主小太郎生发的无数对恋爱的憧憬与幻想,以及面对青春期的暧昧与朦胧时所表现出的迷茫(他身上的斑驳树影以及他周围纷乱的色彩也能说明这一点)。两人之间虽然被栅栏隔开,却又被河水的亮部连通,前景的女主茜就是通向小太郎心底的一束光,将被困在后景的小太郎带到台前。除了设置了画框,樱花枝条、栏杆以及那条小径还兼具视线引导的作用,引导观众将视线聚焦于后景的小太郎,关注他的内心。

整幅画的色彩和谐平衡,没有过于强烈的明暗对比,阴影部分也较为明亮,画面的温度是比较温和的。而在视觉设计之外,画面内容却显得很平静,图中的樱花在提供粉白色之外也并没有提供香气。笔者并非想要批评这一点,添加过多想法会使画面变得杂乱,特别是在电影中,有了声音与台词辅助,多余的元素可以省略。

包括这张图在内,由于loundraw所参与的许多作品常与带有苦涩的恋爱有关,其中鲜亮的空气与人物略显忧郁的表情交织,让他的风格表现为一种明媚的悲伤。

除了毕业后多次担任角色设计之外,从他几乎一个人完成的毕设作品《剧场版动画<直到从梦中醒来>预告片》这一动画短片中也可以看出,他不想止步于静态与碎片的插画,有完整动作和完整叙事的动画才是他更想追求的自我表达方式。

“生命的终结是你的未来,也是我的过去”

《夏日幻魂》全长只有约40分钟,在笔者看来,剧情可以说完整但谈不上丰满,甚至有些明显瑕疵,且限于篇幅,许多地方都缺少了延展的广度与深度。不过依托于于“看见幽灵”这一设定,loundraw可以在擅长的领域大展身手,尽情发挥他在视觉方面的才华和洞察力。在整部电影中,视觉元素也依然占主导地位。

夏日是生命躁动的时节,而幽灵则代表了死亡的平静,整部作品带有日本作品常有的物哀气质,但loundraw一如既往的作画风格以及作为剧情转折点,幽灵佐藤绚音自我调笑时以轻松语气说出的“我好恨呀”都淡化了死亡时一切停滞不前的绝望和空虚,将之蒙上了一层烟火的呛人气息,作为带有私小说性质的处女作,献给观众,也献给自己——生命正是在烟火的味道与痛感中向前迈进的。

《夏日幻魂》中角色的内驱力是佐藤绚音想找到尸体这一愿望,结合staff中的编剧是安达宽高(乙一)来看,笔者猜测,这一灵感或许有一部分来源于乙一的小说《夏天、烟火和我的尸体》(那篇小说的主线则是藏匿尸体)。

本片与小说的一个共同点是以幽灵的视角叙述死亡时都显得很冷静乃至于无所谓,由此来看,其中的死亡并非真的死亡,而是一个成长节点,肉体与灵魂的分离隐喻着青春期的精神觉醒和意识超前的早熟。

本片与书中主角以外的其他角色更多的是一种符号化的象征,仅仅代表一种身份,而主角们“聚会”的地点又常常是废弃机场和森林、稻田这样人迹罕至的地方,但本片与小说不同的是,在描写与叙述主角们时,强调了学生这一社会身份(小说仅体现了年龄和家庭关系)。

片中主角们选择了废弃机场这样与社会剥离的场景,亲手构建了这种孤独,但在其中,他们渴望的却是与他人建立联系,得到认同。绚音作为幽灵只能存在于绚烂易逝的烟火中这个设定正暗示了这是属于青春这一敏感时期的,独一无二的矛盾。

而所谓的轻生,只是趁着青春还未远去,对这种矛盾作出的无力反叛罢了。

因而,这个找寻尸体的过程,更像是在生与死的边界展开的一场漫无目的的冒险(关于“漫无目的”这一点,下文还会再谈到)。这场冒险让他们得以相互理解,为他们的青春赋予意义,让他们不再需要以死亡作为反叛。最终的回归则象征着找到自我,或是得到了一个有关生活的答案,幻想归于现实。

本片的剧本本身其实并不算新颖,类似设定在许多轻小说或动漫中早已数不胜数,人物也显得有些模板化——深陷校园霸凌的高二女生春川葵,身患绝症的小林凉,以及身为优等生,热爱绘画但不被父母理解的杉崎友也。

开头的空旷场景和暗色下的灰黄蓝三种主色给这个故事定下基调,已经暗示了告别的结局。之后,在揭示三人的自杀倾向之前,镜头内的时间一直是中午,光线强烈,色彩明亮,空间也略显狭窄,三人的距离不自觉地就被缩短了。

三人在咖啡厅会面,几个镜头简单介绍各自身份,之后是一段场景与景别都快速跳切的快节奏剪辑介绍夏日幽灵的都市传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里埋下了友也很擅长画画的伏笔,但对其他两人的背景却没做铺垫。笔者认为,受到暴力的葵且身为女生在面对陌生人时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和戒备,而片中却显得过于亲近。

在三人到达机场之后,直到结尾,镜头时间几乎只有黄昏和晚上,即使是中午也有一层灰色滤镜,让惨白的阳光变得压抑。这种低饱和度的灰黄与灰蓝之间的界限较为模糊,营造出一种不真实感,似乎是在以幽灵的视角观察世界。

等到找到尸体之后,色调又恢复到之前的浓烈,接近克莱因蓝的天空带有直视灵魂的纯粹。

点燃烟火后,随着这个飞机俯冲一样的主观镜头,接下来就是夏日幽灵佐藤绚音的出场。强调她的主角身份的方式依然是很常见的镜头先上摇,在肩部时切走,然后再给到绚音的近景。

绚音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既有其尸体被藏在行李箱的隐喻,又带有修女般的神秘感。结合后面的剧情来看,出现在烟火中的她正是友也心中艺术之神的投射。从这个意义上说,烟火和画笔都是媒介,是能触碰到憧憬的媒介。

在这次碰面之后,友也又独自来找绚音,绚音带他体验了幽灵才能做到的飞行。

作为比友也年长的女性,绚音没有带给他母亲那样的威严,反而是真正地带他脱离地面的束缚,给予他自由。

接下来花了很长的镜外时间展现飞行、城市之海、女主的过去等镜内时间很短的内容,核心的“寻找尸体”却很简略。在这种不合理的叙事节奏下,男主最后与自我的辩驳也显得有些苍白。

冒险过后,葵获得了勇气,凉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友也“找到自我”之后与母亲和解,得以重拾画笔。看起来似乎是《绿野仙踪》式的剧本,但实际上葵与凉并未经历什么标志性事件就获得了这样的成长,是有些牵强的。

除此之外,剧本也并没有深度挖掘三人背后的故事,例如葵的同学欺凌她的原因等。且对于绚音是如何将友也幽灵化、幽灵化之后的城市之海等设定交代得都比较仓促。这样直接机械地抛出设定,缺少了探讨这些设定对于主题的意义,让设定停留在设定,只是侧重于在视觉层面展示城市之海,展示loundraw的想象力。

此外,虽然寻找幽灵(和尸体)是一件明确的事但本身幽灵就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绚音自己所谓“不找尸体是因为触碰不到”的理由,再加上被过度压缩的叙事,种种因素综合,让寻找尸体的过程显得漫无目的甚至有些接近空气系作品那样的无厘头,损害了整体偏向感伤、怀念的氛围。

到了结尾,按照绚音的说法,“能看见我的只有,有着死亡意愿的人”,为了刻意制造打破预期的叙事,造成了已经走出自杀阴影的友也和葵却又看到了已经死去的凉这一逻辑矛盾,让这个所谓的意识流作品显得很混乱。所以如前文所言,剧本本身还不够成熟,这更像是loundraw测试自己作为监督的统筹能力与如何利用镜头语言叙事的一次实验。

幽灵不止于看见

介绍完剧情,接下来笔者再选取一部分镜头简要分析一下loundraw注重视觉设计的镜头语言。

不同于许多电影,本片中较少出现传统的分界线来体现角色隔阂,多利用光线明暗交界处作为虚拟、自然的界线,实线常常作为连接的线。

这种构图意在体现生与死之间的界线是模糊抽象的,而在“冒险”中他们所建立的联系和羁绊是真实不虚的。

同时,为了体现幽灵的特殊性,除了透过身体的光线以外,角度的选取也是很重要的手法。

这样的颠倒暗示了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但可惜绚音出现的室内场景太少,少了镜子这样恐怖片中常见的,直观地体现“不存在”的道具。

毕竟40分钟的时长太少,除了剧情方面“介绍过多背景就会压缩主线篇幅,但不介绍背景又无法立起人物形象”这样进退两难的尴尬以外,笔者认为,在镜头方面也是有所欠缺的。

片中机场是重要场景却没有出现飞机。尽管这只是个废弃机场,且已经用了飞机起飞和降落那样的主观镜头,但笔者认为,在剧情编排上,完全可以插入飞机飞行的镜头,像《秒速五厘米》第二部分中火箭起飞的场景一样,在同步性事件上做文章。

例如用其他机场中飞机起飞的轰鸣声打破寂静以及令主角们看着飞机起飞象征着幽灵远去,或是在可以在绚音带着友也飞行时让友也在巨大的飞机面前感悟生命的描写,一方面是作为对比,更深层次的内涵则是,将能够将绚音与飞机的意象联系在一起,放大她在友也心中的形象,也能使最后友也摆脱“绚音”的幻影时的意志显得更为决绝。

还有一点则是友也在翻越铁栅栏后欠缺了手心流血的特写。笔者认为,像《辛德勒的名单》中的红衣小女孩那样,在灰色中加入一点刺眼的颜色,可以增强视觉刺激,体现痛感,维持观众紧张的情绪,提高观众对挖出行李箱的期待。同时,血液作为一种危险的暗示和连接生死的纽带,在主题上是有必要的。

在镜头调度上也可以有更多变化。例如可以对血液滴落在地与跑步时脚落在地面进行匹配剪辑,或是在下文灰色的精神空间中利用血来打破与现实的界限。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笔者上文中说,绚音是友也的“憧憬”,这样的证据在接下来的这一组动作匹配剪辑的镜头中很容易找到。

在前面也有这样的体现。友也和绚音在美术馆约会时,绚音摆出雕塑的姿势、从画里钻出来吓友也一跳、让他握住手站在画前的一组递进,既是对绚音性格的塑造,也体现了二人之间的互动不断加深。

其实整部电影的叙事都符合印象派画作这样以感性为主的特征,这也是loundraw的风格的一部分,特别是有关飞行、城市之海这样没有承担叙事功能的段落,在宣泄情绪方面做得淋漓尽致。

到了结尾,凉的生命在友也和葵的记忆中得到延续。虽然在剧作上出现了问题,但它的镜头还是比较讲究的。

友也和葵被包裹在曙光的光晕中,一方面表示了他们走向光辉的未来;另一方面,这种光晕强调了镜头的存在,透镜一般的效果暗示了整部电影像是一次作者的观察实验,也或者说,绚音和凉并未消失,他们一直在隔着玻璃默默地注视并祝福着他们。

结语

《夏日幻魂》更像是一本画集而非电影,收录了loundraw长期以来零散的想法并做了整合,却缺乏电影那样有效的统一。但其实我们也不必对剧本过于苛责,作为处女作,它一定实现了loundraw长期以来的梦想之一,也满足了观众的审美和情感体验。

临近结尾时,片中用几个镜头较详细地体现了友也为绚音画的这幅画的作画过程,或许像藤本树在《look back》中所倾注的感情一样,代表了loundraw对自己的勉励。从制作过程来讲,一张张的绘画到一帧帧的电影的过程正暗合了绘画时从无意义的色彩和线条到有美感的艺术这一过程,也是loundraw走出舒适区的一次迈步。

绘画是将幻想在眼中实现的职业,这也正像是“看见幽灵”。无关真实与否,在某些时候,绘画与幽灵一样都能拯救生命——从互文层面上讲,也许这也是loundraw本人拿起画笔时的希冀之一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