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酱的水手服】迎来完结。在12话的观影过程中,笔者收获了莫大的喜悦,是故借此机会完成对于12话的评论以飨读者。虽然是这么说的,但是其实实在只是一点分享而已。才疏学浅。

如果整体地看动画版,我们可以轻易地发现,文本结构上,除去原作中具有关键推动作用的情节,制作组在动画改编过程中有意加入或是着重强调诸多为12话Part A中的情节铺垫的要素。这些改动在多少影响了原作文本行文的同时使得本话中的倒叙部分都具有一定的铺垫:

由峠口鲇美同学引出的乒乓球赛的回忆对应第十话中开篇的原创部分;由江利花同学引出的网球的回忆对应第十话;由神默根子引出的剑道的回忆对应第四话;由平岩萤引出的羽毛球赛的回忆对应第十话开篇的原创部分;之后,篮球赛中户鹿野舞衣同学的跳投对应第四话参观中舞衣的练习、第七话中舞衣练习中的挫折与最终的突破;水上莉莉同学引出的游泳部分则对应了第八话,其凭借转身的身位取胜的技巧也在第八话中有铺垫;排球赛对应第十一话的练习;

而江利花同学自身“因凭小路才喜欢音乐”的心路历程则可以从第七话抚摸积灰的钢琴到在音乐教室中的演奏、第十一话中的练习,而她拉小提琴则是第六话开篇原创部分完成的铺垫;而这一心路历程也将一直延续到漫画第七卷中的独白。而在上文的动画组改动中,如果没有为本话铺垫的作用,这些改动都是起到消极作用的。因而可以说,动画的改编策略是为了12话的高潮部分服务而对其他部分文本的叙事有所牺牲的。

这些铺垫的目的是使得12话中原本第一次出现的情节先完成“亮相”,这样观众便不会感到突兀感、增加观众对于文本的掌握和理解,继而产生共情。可以说,制作组这样的改动,从结果上来看,是成功的。

当然,A Part的有趣之处不仅如此。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这段的主题明明是台上小路的表演,但在“当下”的时间中,主要的塑造对象却是作为观众的其他同学,小路却被给予了与主题完全不对称的画面量。在“当下”时间中塑造的是默默起着作用的兔原透子、感激明日酱的江利花与台下每一个受到明日酱的鼓舞的同学们;而在由每个同学分别引发的属于她们的回忆中,塑造的主体却也不是赛场上的她们,而是在一旁应援的明日酱。

按照道理来说,原本已经是本作中心的明日酱不需要舞台的聚光灯来凸显其主体性、中心地位,而明日小路本身的人物形象也不支撑其上台表演:原作中揭示得很明确,明日小路是被社长要求参加表演的。这样一种有趣的双重错置的根本原因是,明日酱在舞台上的表演、或者说她的上台,本身是被建构出来的,这样一段表演是过程、是为了建构出一个属于回忆的场域,而不是目的本身。

而这一场景的根本原因,则是为了建构出一段共时性的集体记忆,其目的,则是服务于本作重要的“群像”属性:小路是被突出塑造的,但她身边的同学们同样重要,也同样需要被重视。通过这样一组错置,一方面,文本叙事的主体从小路被短暂交给她的同学们,这使得小路在完成她的在场的同时,其他同学也得到了相应的塑造与重视。而在文本中,这样一种集体体验或者这样一种表述本身象征了作为整体的一年三班团结一心的情形。

而由此引申,我们可以发现,小路的人物形象从文本建构的角度去看,便具有了一种双重意味。一方面,正是小路的存在为少女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存在的合法性:不仅仅是因为后夜祭的桥段缺失了小路的存在便无法完成,更因为小路本身为少女们的蜕变与精进提供了动力与契机,少女们对于生命的舒展的完成(比如说最经典的,第七话中蛇森生静在夕阳笼罩着的草地上练习吉他的镜头)离不开小路的推动作用。

而另一方面,小路同时也为文本场域的存在的合法性提供了基础。上一篇杂谈中,笔者提出,本作的文本场域可以视作为小路的外延,以此为视角,小路在被作者赋予诸多“特权”的情形下,作为主要的叙事视角,成为了那个连系“此岸”(读者存在的世界与作品中的外部世界、东京)与“彼岸”(作品的文本场域)的形象、站在两个世界间的人。这一点在本话最末有着深刻的体现:小路对着不具名的角色、或是说镜头,发出了问候。这样一种表述同样可以理解为一种小路对于读者的邀约,使得小路被赋予了打破第四面墙的能力。而实情上,有意无意地,小路一直被赋予这样的属性与能力、透过不具名的中性的被去势的安全的摄像机完成的与我们的对话。

再者是本话的B Part。你会看到,制作组有意地将之与第一话的开篇形成互文:离开家门、在田间小路上的奔跑、问候开卡车的大叔、在林间小道上的跃起、……这样一种叙事上的循环,与之后在安静的教室中两人独处的桥段,揭示着在非日常的祭典或是狂欢之后,日常的洪流又重新回归了文本成为主要的文本叙事推力。这与前者一并揭示了黑格尔哲学中对于“历史”的两种论断:“历史的洪流”与“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一切都没有改变,而一切又都改变了。从小路开始的怯懦到自信地出发、一路上不断高涨的情绪与在与江利花的对话中透露出的对于未来的美好希冀,都展现出作者想要传达出的一种信心:时间推移,冬至于夏,夏至于秋,孩子们一点点长大了。这是属于孩子们的特权,同样也是一种对于读者们的启示。在线性的一成不变的日常中,伴随着微小的相逢与别离,生活总是在慢慢发生着变化。因而,一种信心是必要且必须的。

以后还有机会再见么?小路对于江利花的发问,同样也是对于读者的发问。私以为,凭借着美好的希冀、等待以及希望,这样的重逢不再久远。因为这部作品而受到深刻感动与滋养的孩子们,终究会再见的。

我如是希冀着。

3月27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