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是2021年末了,我才偶然看到这部番。一开始决定寻找这部番时,是被一些TV版的切片中绪花的可爱所吸引,而在看完它的第一集时,我就决心op、ed一刻不漏地继续看下去。第一集以令人不感到局促的节奏,大略地推出各个主要人物与背景故事。而其中阜月作为母亲的无厘头、孝哥无法传达的爱、民子的冷漠、老板娘的严苛……都为绪花的天真乐观而又不自觉对自我封闭的性格做了铺垫。在第一集的剧情中,绪花的小小期待一次次被现实打破、对未来的窥探一次次被小小的悲伤蒙蔽,到了第一集结尾,绪花的情绪和我的心情已经积压到了一个极点,随着她的大喊,op响起,nano和绪花的声音同时贯穿我的灵魂,所有的压抑与激愤在一瞬间释放。这就是这部番最开始震撼我的一幕。

我几乎不由自主地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这部番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在TV版结尾时,面对这样一个亦喜亦悲的结局,我感到一阵莫名的酸楚,而又全身心被喜翠庄的所有人所治愈。或许从现实角度来追究,花开中的大多数角色的性格都显得夸张不合实际,而在短短26集中,这样的一些夸张放大的人格却能恰到好处地将人物间的冲突碰撞、剧情的或起或落、感情线的或明或黯、日常线的或悲或欢,以及每个人细微的成长,以流畅、清晰而婉约地方式展现给观众。

在细细品味故事与其背后的内容后,我发现喜翠庄里人们的性格似乎又有着合理之处——她们都代表着人们在缺乏爱的关怀时所聊以弥补的情感:外婆早年失去挚爱之人,便将这份爱寄托于她与丈夫所共同爱着的喜翠庄上;阜月在童年的家庭矛盾与外婆的这份执着不无关系,而童年缺少关怀的她则把这份缺憾化为追求自由的动力。与松前绫人的相遇让阜月找到了爱的寄托,而后丈夫的不幸则进一步让她的爱成为心中长久的空洞;绪花在缺少父母关爱的背景下,选择了封闭自己的内心,不愿意对他人产生期待,不愿意更深入地了解人心(这也体现在她不善于察言观色,对人性中恶的一面没有防备),这也使她表现得更为天真,甚至有些盲目的乐观,以及非比寻常的、不在意他人眼光的行动力。而菜子的父母都为教师却忽视了对孩子的关怀,这使得菜子在年纪尚小时就担起了家务重任,这种过早的独立使其对陌生人一直满怀善意,却不敢怀以足够的信任,使她表现出“社恐”的一面;民子离开父母来到喜翠庄奔赴自己的厨师梦,年少的梦想缺少父母的支持,而彻的帮助使其找到了心灵的港湾。民子缺乏足够安全感与寄托感,内心几乎无限制的依靠 彻 这跟救命稻草,她的性格则是对自己内心脆弱的掩饰与袒护。喜翠庄的每个人的性格都是单一性格特征的夸张,而在现实中人缺少爱时,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她们所具有的性格。可以说,花开物语里的每一个人物其实都不是一个独立的人物,只有当她们在一起时,这个群体的人格才是互补的、完整的。我们的每一个人都能在喜翠庄里找到自己的影子,并在绪花的成长中收获自己成长的力量,这或许就是这个故事能在不知不觉深入人心的原因吧。

花开物语的情节设计也是她最能打动我的地方。在并不寻常的日常主线中,穿插着并不复杂,而又不乏青春之惑的情感线索:最深入我心的是孝哥对绪花那种充分尊重绪花的感受,在任何需要的时候给予绪花鼓励与支持、而又一时无法突破心灵隔阂的、可能会被生活所淡化而绝不断开的蒲苇般的爱意。绪花也终于在喜翠庄的成长中逐渐开放、面对自己的内心,最终意识到自己对孝哥的感情。我很不幸地经历过双向的单恋,并且最终也没有走到一起。绪花与小孝在动画结尾互相传达的结局,最终还是愈合了我心中的遗憾。

PA社精美的画风、CV们恰到好处的表现,使花开的整个故事情节丰富、人物形象丰满;全番的两个op、四个ed(错了轻喷哈),以及许多我不一定留意到的插曲,在不同时候响起,总是能极大地丰富剧情与人物的情感内涵。花开的op、剧情中,以及剧场版结尾处的奔跑成为贯穿故事主线的动作。不同人物、不同时间、不同故事背景、不同感情基调,这些奔跑或许是象征着一种不妥协的向上的精神,抑或是一种纯粹的、不留余地的情感释放,配合应景的bgm,总是能够调动作为故事局外人的我最紧绷的那根心弦。

第一遍看完花开伊吕波,我忽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在很多年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中,已经不善于应付现实的生活了。再往后重新回味这部番的时候,却找不到第一次那种一如感同身受的、彻身的感动。我想,这大概是在第一次看时,绪花以及其他人的成长经历与情感不仅冲击了我的泪腺,更是在在不知不觉中完全地浸润了我的内心,并且轻轻的、永远的留在了那里。再次观看时,心中总有淡淡的温暖。偶尔会在半夜或是阳光明媚的下午,戴上耳机,放着花开的音乐,一个人全力地奔跑,这也是这个故事带来的动力吧。在TV版和剧场版的最后,绪花回身微笑,我是不是也应该回过头来,认真地对付我自己的生活了呢?最后还是想说一句,感谢编剧,感谢PA社,感谢绪花酱!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