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本作来说,剧情好比天气,总不会一直轻巧活泼。五人组的特质包括(不止)两种:情感丰富和初步的反思能力。大家会反思自身的为人、与同伴的关系,进而生出矛盾和困惑。不单是看角色们如何克服性格缺陷、解决情感问题的剧情,从中还可以窥见青年群体的人际交往智慧一斑。
譬如关于“劝慰的艺术”,粗浅地总结出两点:第一“自我牺牲”,就是通俗的“自爆”;二则“接话”。前者常见的做法是把自身的缺陷或秘密等袒露给受劝者,以期显示自己内心的毫不保留和能够同情对方的原因。至于第二,既有矛盾和困惑削弱了自信,角色发出一大串对于自身的质问——这时便需要答辩一样的“接话”了。你否定一句、我肯定一句,直到哪边被说服或被同化。特别考验双方互相了解的程度和应变能力,很是经典。
四个事件(“人格交换”等等)都与人物的第一想法有关,涉及了关于“朴素的讨论”。普遍意义上的“朴素”是褒义词。人们提倡待人真诚、不加粉饰,但恐怕没人希望自己“朴素”的内心全然暴露给众人。(这里“朴素”用来形容一种原初的状态)某些时候,第一想法未经深思熟虑来完善,远不是本要表达的意思。至少在文研部五人中,一旦出现极端朴素的交流,人际关系就面临崩解的危险。放大来看,前人意识到“玉不琢,不成器”,支持个人接受教育从而脱离原始昏昧的状态。甚至扩大到全人类,一般认为我们正向“光明的方向”发展——因为以史鉴知,现代社会总要优越于原始社会。然而人们在摈除人格中动物性的同时,是否也除去了某些自然性质的问题依旧不甚了了。或者因此而有人主张发展回归朴素,不过那倒谈得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