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进入8月份以来,短短几天已有9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收到监管函。这些公司被出具监管函的原因分为三大类:过往业绩预报不准确或调整业绩数据、在互动平台等场所发布引发股价异动的信息、股东或董监高有违规行为。
对此,接受《》记者采访的律师和财务人士介绍,要关注监管函背后透露的财务信息变化的原因,以及是否有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出现。
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律师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有多家上市公司收到监管函,和之前的业绩预报‘失准’、调整业绩数据等事项有关,在投资者反馈中,也有部分投资者因此拟对公司提起诉讼要求赔偿。”
南华仪器(300417)8月2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监管函,监管函显示,公司此前披露的2022年年度业绩预告称,预计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50万元至350万元。4月12日,公司披露了2022年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将2022年预计净利润修正为亏损3000万元至3500万元。4月15日,公司披露的年报显示,2022年经审计的净利润亏损3313万元。公司2022年业绩预告披露的预计净利润与2022年经审计的净利润差异较大。
8月3日,ST数源(000909)发布公告称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监管函,监管函提及,4月28日披露的《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公司对贸易业务由总额法调整为净额法核算,对2022年一季度报告、2022年半年度报告以及2022年三季度报告财务数据进行会计差错更正,2022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同时调减4.4亿元,2022年半年度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同时调减8.04亿元,2022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同时调减11.99亿元。
透镜咨询创始人况玉清对《》记者介绍,理论上总额法和净额法两种方法记账,最后的利润或亏损是一样的,因为要同时调减等额的收入和成本。通常情况下,企业将总额法转变为净额法核算财务,可能是调整了业务模式,想减缓风险。
查阅ST数源当时的公告可知,对会计差错进行更正,是公司按照有关规定,为了规范贸易业务会计处理,因此对2022年一季度报告、2022年半年度报告以及2022年三季度报告中相关项目及经营数据进行更正。在此前的公告中,ST数源称,根据相关规定,公司对会计差错进行更正。更正后,不会导致公司已披露的相关年度报表出现盈亏性质的改变。
不过,有不愿意具名的财务人士告诉《》记者,要警惕变更重要财务数据的现象。“在过往的实践中,一些公司财务造假,由总额法改成净额法核算之后,可以降低造假的账面金额,从而降低责任风险。不过,发生变化的企业具体是什么情况,还要结合更多的信息才能判断属性。”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部分公司而言,监管函带来的影响仍将延续。王智斌告诉记者,监管函具有警告、约束等作用,是为了确保企业和相关主体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合规经营、严格履行信披义务的一种监管方式。“上市公司和相关主体收到监管函后,应该采取积极措施补救,对于监管函提到的事项,如果有待解决事项,应该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